貝小戎
寫出一篇好文章需要什么樣的條件?一個順手的鍵盤?一杯咖啡?一個臨窗的書桌?英國作家阿蘭·德波頓在一篇文章中說,我們最好的想法都是淋浴時想出來的,這跟我們的思維運作方式有關:“許多人都以為最適合思考的地方是寬大的房間、長桌子、充足的自然光和能看到風景的窗戶。大部分辦公室的布局都是這樣的,級別越高,一個人的工作環(huán)境越接近這些理想狀況。老板們的辦公桌很大、視野很開闊,但思考的主要障礙不是狹窄的書桌或了無生趣的地平線,而是焦慮?!?/p>
德波頓說,我們那些最深刻的思想往往會讓我們感到不安,因為它會讓我們發(fā)覺自己以前的想法不對,或者我們需要改變自己的生活。這時我們就想讓自己平靜下來,我們的意識中比較警覺的部分就會被激發(fā)起來,讓我們感到疲憊或者想去上網輕松一下。早上起床后淋浴時,我們的頭腦比較放松,不必惦記著什么事情,專心打肥皂或洗頭。這時我們頭腦中半生不熟的想法仍在不斷激蕩,而阻止它們的力量變小了,所以思考就比較有成效。這里有一個悖論:越是在沒想要思考的時候,我們越能自由、勇敢地思考。
如果你平時淋浴也沒產生什么奇思妙想,那可能是因為你淋浴前沒有任何半生不熟的想法,這是一個前提。另外,你淋浴的時機可能不對,你也許總是覺得自己身上臟了就淋浴,能激發(fā)創(chuàng)意的淋浴要在早上或者深夜,那時頭腦最無力,內部的審查遭到削弱,比較古怪的想法才能浮現(xiàn)出來。所以你可以促進創(chuàng)意為由,要求公司能讓員工隨時來個淋浴。不只是淋浴,在從事釣魚、鍛煉等單調的活動時,這些例行的事情不需要動腦,你的心思就可以自由地漫游。
《讀者文摘》里的一篇文章說,國外有一個論壇叫“淋浴時想到的”,許多人訴說了他們在淋浴時得到的奇思妙想:“如果蚊子吸的是脂肪而不是血的話,世界就完美了”;“作為一個內向的人,軟禁聽上去像是優(yōu)待而非懲罰”。淋浴時能夠產生創(chuàng)意,是因為淋浴的動作你已經習慣了,不需要動腦就能完成,你心不在焉的大腦一部分正專注于洗澡,其他部分就可以自由地探索那些不同尋常的想法。
研究創(chuàng)新的專家米切爾·迪特科夫說,淋浴能給人帶來靈感的原因包括:淋浴時你沒辦法去查看手機;愛因斯坦說:“為什么最好的想法都是在我剃須時產生的?”剃須跟淋浴比較接近。大概研究沒有進展的時候,愛因斯坦都在等他的胡子長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