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敏
新媒體需要網絡作為載體,當一件事情發(fā)生時,就可以通過網絡傳播到世界各地,在第一時間傳播到受眾那里。新媒體通過互聯(lián)網、計算機和智能手機等這些傳播載體,使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多、速度更快、方式更便捷。
1.傳播速度快
傳統(tǒng)媒體以報紙、雜志等形式進行信息傳播,往往當天的新聞要到第二天才能見報,制作過程漫長,傳播速度很慢?;ヂ?lián)網時代,只需一臺電腦或者是一部智能手機,人們就可以不受時、空間的限制獲取任何自己想要的信息,信息在瞬間就可以同步到達用戶手中,它極大地滿足了人們快速便捷獲取信息的要求,受眾不需等待,可以在第一時間得到對事件最全面的了解。
2.互動性強
互動性是新媒體優(yōu)于傳統(tǒng)媒體的一大特點。通過新媒體,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發(fā)送站,可以隨時隨地經濟便捷地向他人傳播信息,通過文字、圖片、聲音、圖像等方式,了解信息、發(fā)送信息,與他人互動。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信源,輕松實現(xiàn)一對多、多對多、一對一的互動關系。在這個過程中,受眾不再是單純接受信息的個體,而是擁有了更多的選擇權,可以主動地控制自己的媒體,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自由選擇傳播哪些信息、不傳播哪些信息。
3.傳播效果好
由于新媒體可以根據受眾的定制采取分眾化傳播,且受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需要的信息,這就實現(xiàn)了傳播的個性化。新媒體的傳播是多角度、全方位、精細化的,信息能夠經濟、便捷、有針對性地流向需要者,傳播效果比傳統(tǒng)媒體強大。
不論是新媒體還是傳統(tǒng)媒體,都應該擔負媒體應有的社會責任。媒體是社會的良知,媒體是連接政府與社會大眾的紐帶,新媒體是一條涉及范圍廣、使用人群眾多、能更好地實現(xiàn)上通下達的紐帶,更應當將社會責任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傳播信息是媒體的最基本功能和職責, 而“傳什么”和“怎么傳”,是媒體必須考量的兩個方面。在“傳什么”方面,與傳統(tǒng)媒體一樣,新媒體要本著對新聞信息負責、對受眾負責、對傳播效果負責的態(tài)度,遵循新聞傳播規(guī)律,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杜絕虛假信息,全面、真實、迅速、準確、充分、完整地報道和傳播新聞事件。在“怎么傳”方面,新媒體要廣開言路,在充分開放的觀點市場中,對公共話題進行整理和疏導,使道理越辯越明。
媒體要正確地引導社會輿論,就要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與思想導向。在人人都是傳播者的時代,新媒體要樹立起良好的公信力和影響力,就必須勇于承擔起社會責任,從新聞價值和社會價值考慮新聞傳播的可行性,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把握政治方向,堅定大局意識,堅持從黨和國家的大局出發(fā),在傳播過程中確保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負責。
引導輿論,就是要通過新聞報道所呈現(xiàn)的人和事,讓讀者在故事中感受到社會主義的主流價值觀,這是一種正面的、積極的、有利于社會和諧、有利于國家繁榮穩(wěn)定的價值觀,它絕不是那種捕風捉影、低俗媚俗、無原則無底線的負面信息。很多時候事件往往具有復雜性,媒體就要去偽存真,深挖事件后面的背景和原因,全面完整地還原事實真相,并且通過親民的文風和通俗的表達,激發(fā)起受眾愛祖國愛人民、有良知講道德的積極情緒。這樣的報道,才是有效的輿論引導。
輿論監(jiān)督是人民群眾通過新聞媒體對國家和社會事務進行監(jiān)督評議的重要途徑,是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新媒體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為人民群眾行使監(jiān)督權開辟了更有效更便捷的途徑和渠道。新媒體,特別是主流媒體的新媒體平臺,在履行輿論監(jiān)督責任時,一定要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對熱點難點問題,一方面要引導群眾表達自己的意見、建議和愿望,一方面要找到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呼聲的契合點,從既幫助群眾解決問題又幫助黨和政府改進工作的角度,讓人民群眾實實在在地看到和感受到,黨是為人民群眾服務的黨,黨和人民群眾是站在一起的,黨是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的。
新媒體時代下,人人都有機會成為信息的發(fā)布者,新聞記者這個主要以傳播信息為工作職責的職業(y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筆者認為,在新的傳播形勢下,新聞記者應該具備新媒體傳播技能、廣博的知識儲備、靈敏的新聞敏感度、強大的新聞價值辨別力、高超的輿論引導能力、高尚的職業(yè)道德等核心素質。特別是記者中的黨員,一定要按照《共產黨章程》中黨員必須履行的八條義務來嚴格要求自己,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成為優(yōu)秀的共產黨員記者。
只有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眼里看到人民群眾、心里裝著人民群眾、為人民群眾辦事,才是真正的共產黨員。作為新媒體的共產黨員記者,更要牢記這一條,不斷堅定共產主義信念,時時刻刻不忘校準自己的頻道,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時,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結合中國新聞傳播的實際情況,不斷提高理論素養(yǎng),與時俱進。
黨員記者要在新聞采訪中出色完成任務,在同事和同行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成為業(yè)務骨干、行業(yè)先鋒,處處起到表率作用。
1.堅守新聞報道真實性原則
真實是新聞報道的生命,堅持新聞真實性原則是新聞記者最基本的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在新媒體工作的黨員記者,要牢記新聞真實性原則,并將其放在首位。黨員記者在采寫過程中,一定要真實、全面、客觀、公正地看問題,用事實說話,不捕風捉影,不寫道聽途說的消息;全面地看問題,從本質上全盤把握事物的真實性;客觀地看問題,不被自己的個人情感帶偏;公正地看問題,多方采訪,給方方面面的人都有說話的機會。黨員記者要帶頭反對虛假新聞,將新聞真實性原則貫穿工作始終。
2.與廣大人民群眾緊密聯(lián)系
作為黨員記者,只有與群眾打成一片,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才能創(chuàng)作出群眾喜聞樂見的優(yōu)秀精神文化產品,才能把體現(xiàn)黨的意志與反映人民心聲統(tǒng)一起來。新媒體的黨員記者要帶頭積極探索,堅持一切從生活實際出發(fā),群眾關心什么,記者就關心什么,群眾看向哪里,記者就看向哪里,只有這樣,采寫出來的報道群眾才愛看;黨員記者要深入到現(xiàn)實生活中去,群眾需要解決什么問題,記者就幫助群眾解決什么問題,為百姓化解生活難題,只有這樣,新聞報道對群眾來說才有實際意義,而這也可以增強新聞宣傳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黨員記者要帶頭改進文風,用樸實的文字、公正的話語,講百姓喜聞樂見的事,讓新媒體的新聞宣傳更具說服力和公信力;黨員記者要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關注群眾的新需求,敏銳地發(fā)現(xiàn)生活的新變化,傳遞正能量的新信息,使新聞宣傳充滿生機與活力。多講群眾身邊的事,多說群眾能懂的話,讓群眾可親可信,這樣,新媒體的宣傳才能深入人心。
3.確保輿論導向的正確性
新媒體時代,傳播的互動性、主體多元、匿名性等特點,使新媒體的黨員記者不得不認真思考,在新媒體,該如何引導大眾輿論。
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強調:“做好網上輿論工作是一項長期任務,要創(chuàng)新改進網上宣傳,運用網絡傳播規(guī)律,弘揚主旋律,激發(fā)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握好網上輿論引導的時、度、效,使網絡空間清朗起來?!备鶕暯娇倳浀囊螅h員記者要不斷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提高自身的業(yè)務素質,借助新媒體傳播技術,把高質量的信息遞給大眾,引導輿論走向。這就需要黨員記者在政治上把好關,在宣傳格調、思想導向、價值導向、行為導向、文化導向、生活導向等方面嚴格把關,在每個工作細節(jié)上嚴格把關,將能夠鼓舞人、教育人的高格調高品位、思想性與可讀性相統(tǒng)一的精神食糧,奉獻給廣大群眾,引導輿論朝著有利于國家、社會、人民的方向上行進。
4.提高鑒別力和判斷力
新媒體時代下,新聞記者對新聞價值的辨別力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新媒體的信息種類繁多、紛繁復雜,每一分鐘網絡上都有成千上萬條新聞,新聞記者的工作再也不是簡單的信息發(fā)布,一個優(yōu)秀的新聞記者,必須具備對海量信息進行分析、判斷、歸納、總結,深入挖掘深層信息,進行深層解讀,對整個信息及輿論走向進行宏觀把控的能力。
尤其是黨員記者,必須不斷提高這種能力,提升對新聞價值判斷的敏銳性,提高鑒別還原網絡上的各種信息、辨別新聞真假的能力。黨員記者要勇于深入挖掘,采寫深度報道,還原事實真相,發(fā)出忠于黨和人民的聲音,將謠言和傳言扼殺于搖籃中,為公眾提供一個健康的輿論環(huán)境。
新媒體時代,新聞記者面臨著比以往更加嚴峻的挑戰(zhàn)。稍有不慎,新聞記者的公信力和權威性就會受到影響。因此,新聞記者,特別是黨員記者,必須恪守職業(yè)操守,不斷完善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不斷提升自己的業(yè)務水平,只有這樣,才不會被邊緣化,才能守住媒體傳播中堅力量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