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春玉, 江 鵬, 柳 葉, 賴君玲, 羅根祥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xué) 化學(xué)化工與環(huán)境學(xué)部,遼寧 撫順 113001)
羰基硫(COS)廣泛存在于焦?fàn)t氣、水煤氣、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等許多與煤化工、石油化工有關(guān)的重要工業(yè)氣體中,在化工生產(chǎn)中COS會腐蝕管線,毒化催化劑。未經(jīng)處理直接排放到大氣的COS會導(dǎo)致酸雨、光化學(xué)反應(yīng)等一系列環(huán)境問題[1-2],威脅人類與動植物的安全。水解法脫除COS是目前研究者關(guān)注的方法[3-6]。
干水是一個自由流動粉末組成的微液滴,它是由水與疏水性二氧化硅納米粒子高速攪拌混合而成,它包含質(zhì)量分數(shù)為10%~20%的疏水性納米二氧化硅。
由于乙二醇本身對于COS具有一定吸收能力[7],干醇-水是將醇與水都包裹進了疏水性二氧化硅納米粒子中,在添加了堿性活性組分后制成的干醇-水,顯著增強了對羰基硫的脫除能力[8]。干水、干堿本身顯中性,有著無腐蝕性的優(yōu)點,對油品及管道都無害[9-12]。本文主要研究了干醇-水氧化鈣的制備條件、堿性及其用于催化水解COS的性能,目的在于開發(fā)一種新的脫除COS的催化劑。
試劑:氧化鈣(分析純,國藥集團化學(xué)試劑有限公司);乙二醇(分析純,沈陽市東興試劑廠);疏水性納米二氧化硅(比表面積230 m2/g,粒徑7~40 nm,阿拉丁試劑);COS氣體(200.5 mg/m3,大連光明特種氣體有限公司)。
儀器:FA2004N電子天平,上海箐海儀器有限公司;GC7900型氣相色譜儀,天美(中國)科學(xué)儀器有限公司。
將40 mL去離子水和40 mL乙二醇進行混合,形成醇-水的溶液,然后將醇-水的溶液和20 g疏水性納米二氧化硅于高速攪拌器中攪拌10 s,得到的產(chǎn)品密封保存[8]。
干醇-水氧化鈣的制備方法為[8]:將1 g氧化鈣攪拌下加入到40 mL乙二醇和40 mL去離子水形成的醇-水溶液中,然后加入到19 g疏水性納米二氧化硅中于高速攪拌器中攪拌,高速攪拌10 s,得到混合溶劑的干醇-水催化劑。
(1) 裝填催化劑:將2 g催化劑裝入反應(yīng)器(內(nèi)徑20 mm、長度15 cm)中,并用玻璃棉密封好;
(2) 檢查氣密性:裝置連接好后,用肥皂水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確保裝置的氣密性良好;
(3) 色譜分析儀脫除COS條件的設(shè)定和調(diào)試:開啟氣相色譜儀并設(shè)置好色譜分析實驗條件(進樣口溫度120 ℃,柱箱溫度120 ℃,F(xiàn)PD檢測器溫度160 ℃。),直到各參數(shù)穩(wěn)定;
(4) 脫除COS實驗:設(shè)置好COS催化水解實驗條件,開始進行COS催化水解實驗,并采用氣相色譜測出COS原料氣的出口峰面積以及COS催化水解后的出口峰面積,計算出COS的水解轉(zhuǎn)化率:η=(A0-Ai)/A0(其中,A0為COS入口的濃度對應(yīng)的峰面積;Ai為COS出口的濃度對應(yīng)的峰面積)。
乙二醇有兩個羥基,能夠與COS中的氧原子形成氫鍵,具有吸收COS的能力[7],因此實驗中選擇乙二醇來制備干醇-水催化劑,并用于COS催化水解的研究。
實驗條件為:室溫、COS體積流量10 mL/min、干醇-水催化劑(該催化劑合成條件為:20 g疏水性納米二氧化硅、去離子水40 mL、乙二醇40 mL、攪拌10 s)質(zhì)量2.0 g考察該催化劑用于COS水解的影響,實驗結(jié)果見圖1。
圖1 干醇-水對COS轉(zhuǎn)化率的影響Fig.1 The effect of dry glycol-water on COS conversion
從圖1可以看出,在反應(yīng)15 min時COS的轉(zhuǎn)化率接近100%,但隨著反應(yīng)的進行,COS的轉(zhuǎn)化率降低很快,在反應(yīng)進行到40 min時COS的轉(zhuǎn)化率降低到40%左右。
造成這一實驗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乙二醇和水混合后使乙二醇分子間的氫鍵作用受到破壞,乙二醇和水分子之間形成了更多的分子間氫鍵,從而表現(xiàn)為對COS的吸收能力增強,即表現(xiàn)為在反應(yīng)15 min時COS的轉(zhuǎn)化率接近100%,但隨著反應(yīng)的進行,該催化劑吸收COS的能力基本達到飽和,從而表現(xiàn)為COS的轉(zhuǎn)化率迅速降低;本實驗中制備干醇-水的催化劑中乙二醇和去離子水的體積比為1∶1,即為體積分數(shù)50%的乙二醇水溶液,結(jié)合文獻[7]中體積分數(shù)為50%的乙二醇水溶液在室溫下對COS的吸收能力為14.436 4 mg/L,通過計算得到干醇-水催化劑吸收COS達到飽和的吸收時間為11 min,這一數(shù)值和圖1中反應(yīng)時間為10 min時COS的轉(zhuǎn)化率為100%相一致,因此隨著反應(yīng)的進行,COS的轉(zhuǎn)化率開始降低。
為了提高干醇-水催化劑的活性,選擇氧化鈣作為活性組分[9],制備了干醇-水氧化鈣。
實驗中合成的不同干醇-水氧化鈣催化劑的形態(tài)見表1和圖2。
從表1和圖2可以看出,僅有乙二醇的體積為64 mL,去離子水的體積為16 mL時沒有得到白砂糖狀的干醇-水氧化鈣,其它干醇-水氧化鈣均為白砂糖狀,可以作為脫除COS 催化水解的催化劑,來考察其脫除COS的轉(zhuǎn)化率[12]。
表1 干醇-水氧化鈣的形態(tài)Table1 The shape of dry glycol-water-calcium-oxide
圖2 干醇-水氧化鈣的形態(tài)圖片
Fig.2Thepicturesofdryglycol-water-calciun-oxide
實驗中選擇的氧化鈣及醇水中的氧化鈣pH均顯示為堿性,而干醇-水及干醇-水氧化鈣的pH均顯示為中性。因此合成的產(chǎn)品幾乎沒有腐蝕性。代表的pH測試結(jié)果見圖3。
圖3 干醇-水氧化鈣、醇-水氧化鈣及干醇-水氧化鈣的pH測試結(jié)果Fig.3 The pH pictures of dry glycol-water base,glycol-water calcium oxide and dry glycol-water calcium oxide
其中催化劑合成條件為:a中1.0 g氧化鈣、19 g疏水性納米二氧化硅、去離子水40 mL、乙二醇40 mL、攪拌10 s;b1中乙二醇40 mL、去離子水40 mL、1.0 g氧化鈣;b2催化劑的組成同a的組成。
溫度室溫、體積流量10 mL/min、干醇-水氧化鈣 (其中堿性干醇-水氧化鈣組成為:40 mL乙二醇、40 mL去離子水、氧化鈣和疏水性納米二氧化硅的質(zhì)量和為20 g,攪拌時間10 s) 2.0 g??疾觳煌趸}質(zhì)量的催化劑對COS轉(zhuǎn)化率的影響,實驗結(jié)果見圖4。
從圖4可以看出,除了氧化鈣質(zhì)量為0.5 g時COS的轉(zhuǎn)化率低,其它3種含量的催化劑COS的轉(zhuǎn)化率均為100%。在圖4中,氧化鈣質(zhì)量為1.0、1.5、2.0 g時三條線重合為一條線,因此得到最佳氧化鈣質(zhì)量為1.0 g。即干醇-水氧化鈣制備條件為:1.0 g氧化鈣、19 g疏水性納米二氧化硅、40 mL乙二醇、40 mL去離子水、攪拌10 s。
圖4 氧化鈣質(zhì)量對COS轉(zhuǎn)化率的影響
Fig.4TheeffectofthedosageofcalciumoxideonCOSconversion
乙二醇和水的體積比關(guān)系到催化劑對COS 的吸收能力,因此實驗中制備了不同乙二醇水體積比的催化劑,并考察其脫除COS的影響。
脫除COS的實驗條件為:溫度室溫、體積流量10 mL/min、催化劑2.0 g。催化劑制備條件為:1.0 g氧化鈣、19 g疏水性納米二氧化硅,攪拌10 s,其中乙二醇和去離子水的總體積為80 mL,分別考察乙二醇和去離子水4種不同體積比(40∶40、32∶48、24∶56、8∶72)的催化劑對COS轉(zhuǎn)化率的影響,實驗結(jié)果見圖5。
圖5 乙二醇和水的體積比對COS轉(zhuǎn)化率的影響
Fig.5Theeffectofvolumeratioofglycol-wateronCOSconversion
從圖5可以看出,只有乙二醇和去離子水體積比為40∶40 的催化劑COS的轉(zhuǎn)化率最好,在0~75 min轉(zhuǎn)化率為100%。這一實驗結(jié)果和文獻[9]中的相一致。認為當(dāng)乙二醇和去離子水的體積比40∶40時,乙二醇和水形成了較強的氫鍵締合作用,從而比其它體積比時的作用強,因而表現(xiàn)為在乙二醇和水體積分別為40 mL和40 mL時COS的轉(zhuǎn)化率最高。因此最佳催化劑制備條件為:1.0 g氧化鈣、19 g疏水性納米二氧化硅、40 mL乙二醇、40 mL去離子水、攪拌時間10 s。
實驗條件為:溫度室溫、催化劑質(zhì)量2.0 g(最佳催化劑配比:1.0 g氧化鈣、19 g疏水性納米二氧化硅、40 mL乙二醇、40 mL去離子水、攪拌時間10 s)??疾觳煌w積流量對COS轉(zhuǎn)化率的影響,實驗結(jié)果見圖6。
圖6 不同氣體流量對COS轉(zhuǎn)化率的影響
Fig.6TheeffectofgasflowonCOSconversion
從圖6可以看出,在反應(yīng)時間為0~75 min,體積流量分別為10、15、20 mL/min時COS的轉(zhuǎn)化率均為100%,實驗中選擇體積流量為10 mL/min作為最佳體積流量。
溫度室溫、催化劑2.0 g、體積流量10 mL/min。考察該催化劑的使用壽命,實驗結(jié)果見圖7。從圖7可以看出,在反應(yīng)120 min時COS的轉(zhuǎn)化率接近100%,隨著反應(yīng)的進行,在200 min時,COS的轉(zhuǎn)化率開始降低到90%以下,因此該催化劑的COS轉(zhuǎn)化率高于90%時的使用壽命為3.25 h。
圖7 催化劑壽命的考察
Fig.7Theinvestigateofthecatalystonitsservicelife
實驗中考察了干醇-水氧化鈣的制備條件對其形態(tài)的影響,并確定該催化劑的pH為中性,無腐蝕性。篩選出干醇-水氧化鈣的最佳制備條件為:氧化鈣1.0 g、40 mL乙二醇、40 mL去離子水、疏水性納米二氧化硅19 g、攪拌時間10 s;溫度為室溫、氣體流量10 mL/min、干醇-水氧化鈣(最佳催化劑組成)催化劑質(zhì)量2 g條件下催化COS水解轉(zhuǎn)化率在90%時,該催化劑的使用壽命為3.25 h。
[1] Campbell J E,Whelan M E,Seibt U,et al. Atmospheric carbonyl sulfide sources from anthropogenic activity: Implications for carbon cycle constraints[J].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2015,42(8): 3004-3010.
[2] Commane R,Herndon S C,Zahniser M S,et al. Carbonyl sulfide in the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Coastal and continental influences[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2013,118(14): 8001-8009.
[3] 張益群,肖忠斌,馬建新,等. 稀土氧硫化物上的羰基硫水解反應(yīng)[J]. 高等學(xué)?;瘜W(xué)學(xué)報, 2004, 25(4): 721-724.
Zhang Y Q, Xiao Z B, Ma J X,et al. Hydrolysis of COS over rare earth oxysulfides[J].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2004, 25(4): 721-724.
[4] 王會娜,上官炬, 王曉鵬, 等. 羰基硫催化水解研究進展[J]. 工業(yè)催化, 2007, 15(2): 18-21.
Wang H N, Shangguan J, Wang X P,et al. Advances in catalytic hydrolysis of carbonyl sulfide[J]. Industrial Catalysis, 2007,15(2): 18-21.
[5] 陳杰, 李春虎, 趙偉,等. 羰基硫水解轉(zhuǎn)化脫除技術(shù)及面臨的挑戰(zhàn)[J]. 現(xiàn)代化工, 2005, 25(Z1): 293-295.
Chen J, Li C H, Zhao W, et al. Technique for removal of carbonyl sulfide by hydrolysis[J]. Modern Chemical Industry, 2005, 25(Z1):293-295.
[6] 高宇,王景蕓,王欣,等.芳酮類化合物脫除苯甲酰基反應(yīng)的研究[J].遼寧石油化工大學(xué)學(xué)報,2015,35(1):1-3;7.
Gao Y,Wang J Y,Wang X,et al.Study on thereaction of aromatic ketones removal benzoyl[J].Journal of Liaoning Shihua University,2015,35(1):1-3;7.
[7] 劉文秀. 乙二醇吸收羰基硫的實驗及機理研究[D]. 呼和浩特: 內(nèi)蒙古工業(yè)大學(xué), 2007.
[8] Robert D, Benjiamin O, Wang W X. ‘Dry bases’: Carbon dioxide capture using alkaline dry water[J].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4,7(5): 1786-1791.
[9] 趙風(fēng)云, 趙華, 趙瑞紅, 等. 石灰石和氧化鈣脫除H2S和COS動力學(xué)研究[J]. 化學(xué)工程, 2007, 34(12): 31-35.
Zhao F Y, Zhao H, Zhao R H,et al. Kinetics on removal of H2S and COS with CaCO3and CaO[J]. Chemical Engineering(China), 2007, 34(12):31-35.
[10] 沈麗娟, 王高杰, 鄭笑笑,等. Cu-MOFs的生長調(diào)控及其催化水解羰基硫的性能[J]. 催化學(xué)報,2017,38(8):1373-1381.
Shen L J, Wang G J, Zheng X X,et al. Tuning the growthof Cu-MOFs for efficient catalytic hydrolysis of carbonyl sulfide[J].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2017,38(8):1373-1381.
[11] 柯明,陳冬,馮琪,等. 羰基硫和醇胺溶液反應(yīng)機理及反應(yīng)動力學(xué)研究進展[J]. 化工科技, 2014, 22(6):71-74.
Ke M, Chen D, Feng Q, et al.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reaction mechanism and kinetics of carbonyl sulfide and hydramine[J]. Science & Technology in Chemical Industry, 2014, 22(6):71-74.
[12] 王冠, 孫同華, 張宏波, 等. 催化水解法低溫脫除煤氣中羰基硫的研究[J].現(xiàn)代化工,2014,34(1):60-63.
Wang G, Sun T H, Zhang H B, et al. Carbonyl sulfide gas removal by catalytic hydrolysis in low temperature[J]. Modern Chemical Industry, 2014,34(1):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