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傳信
摘 要 對于老師來說,教育永遠都是一門最大的學問。我從教的通山縣大畈中學,坐落于九宮之北、富水湖畔。這是一個庫區(qū)、老蘇區(qū),學生來源多元,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建設歷來非常辣手和具挑戰(zhàn)性。近年來,我在教學管理上堅持以“思想引領、服務成長”為宗旨,圍繞學生幸福人格養(yǎng)成,實施“愛自己、愛他人、愛學校與快樂學習、快樂生活、快樂成長”為主題的“三愛三樂”班級文化建設活動,讓學生享受校園生活帶來的溫馨和愉悅,在人生的成長過程中體味快樂。
關鍵詞 學生幸福感 教師職業(yè)幸福感
中圖分類號:G541文獻標識碼:A
教師的職業(yè)幸福感常常蘊藏在一些教學細節(jié)之中。課堂上,學生的表現經常深深地打動我,使我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農村學校教學設施相對落后,上課主要靠一張嘴和一支筆。前些天,有一次上課梳理知識綱要,需要板書,我習慣性地從講桌上拿粉筆用,可講桌上竟然連一支抓得起、捏得住、用得上的粉筆都找不到。正當我抬頭準備安排學生去辦公室取粉筆時,教室最后一排的李忠明似乎已經猜到了我的意圖,主動站起來,表示要幫我去拿粉筆?;A不好、進步不快的李忠明在得到我許可后,迅速轉身開門沖出教室,一會兒工夫,一包新粉筆擺上了我的講桌。
于是,我伺機抓住這個事例,恰到好處到灌輸“三愛三樂”理念,達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此刻我上課的心情更好了,原因就是有了學生“心有靈犀”的支持。“三愛三樂”對學生起著導向、凝聚、激勵和約束作用,是校園文化內核在傳承中的新發(fā)展。“三愛三樂”主題教育活動倡導愛心教育、快樂學習,建構的是一種快樂、積極有意義的生活,促使學生在快樂生活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成長,并從中得到滿足、享受喜悅,其最終指向就是讓學生享受快樂生活,實現增加受教育者幸福感的終極目標。
同時,我還把“三愛三樂”常態(tài)化、生活化。“三愛三樂”的實質是成人成才教育,目的在于激發(fā)學生真我的正能量,不斷完善自我,提升教育效果。學院從基礎情感素養(yǎng)培養(yǎng)入手,推行文明習慣養(yǎng)成教育,督促學生養(yǎng)成“三愛三樂”習慣。通過演講辯論、文化講臺等活動,把“三愛三樂”精神注入到每個學生的內心里。從心底里去喜歡這些孩子,發(fā)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接納他們的不足,耐心地等待他們改進不足。此外,憑借多年的教育教學積淀,我總保持一種平靜、溫和、友善的態(tài)度,讓學生感受到一種自由、平等、寬容和關愛,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努力營造“老師人人心中有學生,學生人人心中有老師”的和諧關系。
學生是有感情的,也是有認知能力的?!叭龕廴龢贰蹦J阶寣W生的理解、學生的進步以及學生的喜歡,成為教師職業(yè)幸福的源泉。我所帶班上轉來了一個特別的孩子,由于這個孩子平時難以控制好自己的行為和情緒,其怪異的舉動,常常令同學很驚恐,但我并沒有拒絕和嫌棄,而是無條件地接納了這個孩子。在隨后的日子里,我總是嘗試用各種方式幫助這個孩子走出心理困境,精心地照料他的日常生活,把他當作自己的孩子看待。在其樂融融的教育生活中,一直關心著、鼓勵著,漸漸地這個孩子的表現有了很大的進步,臉上也露出了燦爛的笑容,同學們更是從中學會如何與人分擔憂愁,分享快樂,整個班級就如一個溫暖的大家庭。當我用愛與責任探尋著中學教育所蘊含的幸福密碼時,我也真正地見到了師生們在共同成長過程中所展現出的那種美好的生命狀態(tài),深刻地意識到了好的教育對人所產生的無可估量的積極影響。
其實,教育就該是一件充滿溫情和感動的事情。好的教育方式,也必然能通過生命間的彼此呵護和成長中的相互促進,通過正能量的有效傳遞與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不斷塑造,真正培養(yǎng)出具有愛心和責任感,懂得尊重和包容、善于學習和反思、勤于探索和創(chuàng)造的社會有用之才。而好的學校環(huán)境,則應成為所有生命個體和整個集體之間的情感交流與不同價值實現的文化殿堂,成為師生之間的生命滋養(yǎng)與共同成長的精神家園。同樣,在這樣的教育生活中,孩子們從學校里受到的影響也必會在他們一生的漫長畫卷中展現出來。
作為一所“大山里的中學”,我的“三愛三樂”教育理念就是“為每一個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力求以“教書育人”的精神之真、之善、之美與學生的幸福感同步,一路向前。這是一份情懷,也是一種使命!教育家霍懋征曾提到:“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碧招兄苍f過:“人生天地間,各自有稟賦,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蔽艺恰盀槊恳粋€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這一“大事”而來,為“師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這一“大事”而做。
我用“大手”牽“小手”,讓孩子們在課堂中、在校園內、在天地間,心懷感恩、擔當使命、服務他人、回報社會,學會用腳步丈量品格的高度,懂得用責任書寫大愛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