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赴緬甸特約記者 李婷
盡管“佛系90后”的生活方式火了,但“出家”這個詞對于大部分人來說還是太遙遠(yuǎn)了,剃度、離開親人、舍棄一切,通常認(rèn)為是遭受重大打擊或“看破紅塵”之后的選擇。但如果只是“短期出家”,不必跟親人告別、不必辭職、不必送掉財產(chǎn),只是剃度、穿上袈裟體驗幾天僧侶生活呢?到緬甸就可體驗。
每年除了日韓等亞洲國家,從美國歐洲等國家去緬甸短期出家的人也絡(luò)繹不絕。在規(guī)模較大的禪修中心,來自外國的短期出家人數(shù)超過1/4。在緬甸傳統(tǒng)中,一直有短期出家的風(fēng)俗,上班族利用年假去出家,學(xué)生在假期短期出家。只要父母同意就可以出家。緬甸人認(rèn)為能出家是莫大的福報;佛教家庭中的成員,無論男女,一生中都會至少出一次家。緬甸有5萬多座寺院和禪修中心,都能夠進行短期出家,十天、一個月、幾個月都可以,對于長期出家,一般禪修中心會比較嚴(yán)格,而對短期出家是沒有任何要求的。
這次筆者在位于仰光的禪修營中見證了短期出家儀式。在剃度前,禪師問在場的人,如果一根自己的頭發(fā)掉進飯碗里,你會一起吃掉嗎?大家笑著搖頭。于是禪師說,可見你不是真的喜歡你的頭發(fā),為何舍不得剃掉?為何要在頭發(fā)上面花費那么多時間和金錢?頭發(fā)本來就是臟的,我們不需要。當(dāng)筆者看到頭發(fā)一縷縷去掉,逐漸露出頭皮,一點不覺得可惜,反而有種說不出的感動,這是一個從丑到美的過程,全部剃凈時,感覺就圓滿了。
這次有六位來自國內(nèi)的朋友剃度短期出家。其中一位80后阿治來自廣州,這是他第一次來緬甸,但早已計劃好在這邊待兩個月并短期出家。他從小就對哲學(xué)和宗教類的書籍感興趣,信奉一切新鮮神秘的東西,這次短期出家,對于他來說是一次全新的體驗。有了禪修和出家體驗后,阿治希望不再從事原來的行業(yè),準(zhǔn)備轉(zhuǎn)型做教育培訓(xùn),這才是他真正感興趣和渴望做的工作??煳迨畾q的夢姐是第二次來緬甸參加禪修營,這次只待十天,她從來沒有想過會短期出家,在儀式剛開始時,被禪師的一席話打動了,臨時起意決定剃度。幾人在短期出家儀式中換上了禪師賜予的袈裟,比丘(男性)著裝是深紅色(如圖),比丘尼(女性)的袈裟是粉紅色;在緬甸,男女短期出家受到的戒律是不同的;男性短期出家與長期出家所受到的尊重是相同的。而由于女性一生中只有一次短期出家的機會,所以跟長期出家的比丘尼不同,夢姐她們只是“八戒女”。從每日的禪修安排上來看,這些短期出家的僧侶跟普通禪修者并沒有區(qū)別,只是這件袈裟提醒了他們在行住坐臥中,要更加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保持僧人的威嚴(yán)。
“禪修”的意思是“心靈的培育”。在緬甸短期出家后回到家中,坐上昂貴的真皮沙發(fā),卻感覺一塊簡單的禪修墊更舒適和安穩(wěn);看遍世界各地的美景都不如閉上雙眼觀呼吸讓人感到喜悅。佛系人生的精髓,不是避世或無所謂的消極,而是一顆不受外界影響沒有雜染的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