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倩
摘要:隨著微信在生活中的運用越來越普遍,本文從各個方面說明運用微信公眾平臺輔助中學地理教學的可行性。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實時發(fā)布與地理有關的知識,加強中學生與教師互動,從后臺的數據分析中得到什么知識是學生還沒有掌握的,再將運用反饋信息改善我們的課堂教學。從而已達到提高中學生地理水平的目的。
關鍵詞:微信公眾平臺;中學地理;輔助教學
21世紀是一個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的時代,現如今智能手機普及,各種APP的出現豐富了我們的生活。2011年騰訊公司推出了微信這一款軟件,緊接著2012年8月騰訊在微信上開發(fā)了微信公眾平臺,微信公眾平臺一經推出受到了廣大商家以及各個官方權威機構用來推廣自己產品或做某些宣傳的一項工具,自公眾平臺的推出到現在的近6年中,越來越多的人愿意關注微信公眾平臺,就像是訂閱某種雜志一樣,從微信公眾平臺上獲得信息,中學生也不例外。筆者想將微信公眾平臺運用于地理輔助教學,通過在微信公眾號實時發(fā)布一些信息,以提高學生地理視野以及對地理的學習興趣。下面我將對運用微信公眾平臺實現中學地理輔助教學的可行性以及注意事項進行分析。
1.將微信公眾平臺運用于中學地理輔助教學的可行性分析
1.1從現有的物質水平條件來看。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和普及,中學生處于一個知識暴漲時代,同時該群體的學習能力非常強,接收新鮮事物的速度非???,據統計微信已經覆蓋了中學生群體的95%,幾乎每一個學生都擁有一個微信號[1]。所以說從現有物質水平來看完全有可能實現在課后用微信公眾平臺進行中學地理輔助教學設計。
1.2從受眾學生來看。我們的受眾是中學生,中學生喜歡追求新穎事務,微信公眾號并不陌生,對此,筆者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訪談,問卷結果顯示學生對于使用智能手機和使用微信公眾號接受消息也并不陌生,大都數學生都會進行投票、留言和私信等操作。而且,中學生在做題時希望得到及時的反饋,以起到鼓勵的作用,若使用投票功能進行選擇題的檢測,點擊提交后可立馬獲得答案,看到多少個人選擇了一樣的答案,從而估計自身對知識的掌握水平,具有即時性。
1.3從輔助教學的設計者——教師來看。教師是微信公眾平臺內容的編輯者,微信公眾號的后臺操作簡單,教師容易上手,編輯頁面簡單,類似word的版面。在實際生活中,教師往往會因為有些教學手段成本太高,沒法實現。用微信公眾平臺進行信息發(fā)布,對于教師來說的物質條件就只需一臺電腦,或者一臺平板,簡單的編輯甚至是一臺智能手機就可以完成。
1.4從地理學科角度來看。地理學科本身是一個充滿魅力的學科,有許多知識可以通過圖片或者動畫展示來實現課堂教學,但課堂只有45分鐘,比如學習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tài)時,教師不可能在課堂是對每一種外力作用形成的景觀放上許多漂亮的照片,若是有微信公眾平臺,便可以在課后發(fā)送給學生,讓其了解大自然的神奇魅力。還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研究表明圖片對大腦的刺激要比文字對大腦的刺激大得多。
2.將微信公眾平臺運用于中學地理輔助教學流程
教師和學生是通過微信公眾平臺進行線上溝通的,并且都能獲得反饋。教師作為后臺推文的編輯者負責發(fā)布信息,學生接收信息,有不懂的可以私信和留言進行提問,教師在后臺得到反饋后對學生提出的疑問進行解答,同時找到學生的知識漏洞,在課堂教學上進行改善,學生也可以通過微信公眾平臺獲得解答。
3.將微信公眾平臺運用于中學地理輔助教學的優(yōu)點
3.1能夠進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涌臻g欄目是公眾平臺的亮點部分 作為一個學習平臺,為了避免和消除學習者在學習平臺中產生的孤獨感和無助感,進行人機間、人人間的交互是十分必要的。[2]運用微信公眾平臺中的訂閱號發(fā)布信息,學生不光可以按時查看信息,還可以在小窗口給教師發(fā)送消息,這些消息教師都可以在后臺看到,并可以回復他們,且具有隱蔽性,學生可以對發(fā)送內容進行提問,可以對上課內容進行提問。再發(fā)布的每一篇文章最后,學生可以留言說出自己的想法,而這些留言通過教師的同意后是大家都可以看得到的,這樣的話,留言區(qū)可以實現學生之間的交流。
3.2可分組群發(fā)。微信公眾平臺在后臺可以將粉絲分組,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分組,進行分組群發(fā),在課堂上很難實現的“因材施教”便可以在這實現,教師可以給不同水平的學生發(fā)布不同的學習任務或者閱讀內容。
3.3后臺數據可視化。后臺數據可視化這是微信公眾平臺的優(yōu)點,教師可以不用學習編程等復雜手段,便可以進入后臺,分析哪些內容點擊量多,哪一種展現方式是最受學生歡迎的。通過后臺數據的分析,可以更好的改進之后的發(fā)布信息的形式,是圖片還是音頻還是視頻。同時可以通過后臺學生反饋的問題,找到教學漏洞,從而在課堂上加以解決。
3.4投票功能實現課堂小測。對于一些常見問題,學生經常容易錯的問題,或者練習答案,可以設置自動回復,當學生輸入“練習答案”時,自動回復相應內容。投票功能可以設置每日一練,學生選擇答案后可以知道各個選項選擇人數所占百分比,答案可以配合自動回復功能獲得。
3.5云儲存空間大。將教學課件轉換成圖片格式后,可以在后臺創(chuàng)建屬于課件的主菜單,學生點擊主菜單就可以查看教師上課的課件,教師還可以將練習冊上已經做完的習題的答案做成推文放在微信公眾平臺上,方便學生隨時隨地查閱,而這一些都是儲存在云空間,云存儲的特點便是容量大。學生只需要一臺連了網的智能手機便可以查閱資料,不需要優(yōu)盤,電腦等現實的存儲工具。
4.對于微信公眾平臺的輔助中學地理教學的建議
第一,筆者認為訂閱號是每天都可發(fā)布一條內容,一條內容可包括多條信息,但它的完成需要多個教師共同協助,最好是一個學校的地理組分工編輯內容;
第二,我們的受眾是中學生,那么定位要準確,所發(fā)布的內容也必定是要符合中學生心理特征的,在他們的理解范圍內;不能太難,也不要太簡單。
第三,內容上多下功夫,每日一練可以挑選稍微有點挑戰(zhàn)性,具有新穎性的題目,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內發(fā)布的內容也可以結合時事熱點、特定節(jié)日,特定事項,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網絡上的學習資源應注意內容要進行重新編輯,切忌把原始內容大篇幅的照搬到微信上。[3]
第四,發(fā)布的信息的展現方式要多樣化。能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5.展望
社會在發(fā)展時代在變遷,我們必須整合傳統的教學手段,作為21世紀新教師,我們要積極吸收新知識,努力將信息技術發(fā)展的成果運用要當代基礎教育中,將微信公眾平臺運用于教學實踐可以努力探索不斷完善,在之后的發(fā)展中取得更進一步的成就。
參考文獻:
[1]丁健.中學歷史教學創(chuàng)新理念意識的培養(yǎng)與實踐—以《辛亥革命》課程教學為探討中心[J].教育文化論壇,2015(1):89-92.
[2] 張曉蘭,陳奮.基于微信公眾號的移動學習平臺建設[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6(4):5-7
[3]何希.微信與傳統媒體的合作共贏之路[J].數字化用戶,2013(15):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