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資本論》的第871頁有這么一段話:“如果有10%的利潤,它就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絞首的危險?!蹦敲?,中國房地產市場有多少利潤呢?50%,100%,還是300%?我們不清楚。
但總有這么一群人,于樓市之間鋌而走險,于政府、開發(fā)商、購房者之間周轉盤衡,買進賣出,瘋狂套現(xiàn)。這群人,就是老百姓口中常說的炒房客。今天,讓我們翻開炒房簡史,揭開炒房客的面紗,看清其中的邏輯關系。告訴大家如何識破套路,做一個智慧的購房者。
炒房的開始
1987年,中國地產才正式進人商業(yè)化階段。第二年,也就是1988年,中國首個房地產泡沫在海南出現(xiàn)。地產泡沫時期,當時流傳著“要掙錢,到海南;要發(fā)財,炒樓花”的說法。5年后,也就是1993年,由于海南房價已經被炒到非理智狀態(tài),首個房地產調控政策加急出臺,隨后導致海南房地產泡沫直接破裂,引發(fā)全國房地產硬著陸,全國房產價格紛紛大跌,房地產市場被冰封,一片狼藉。
炒房這個概念是隨著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開始一并走入人們視線的。行業(yè)有句老活:兒炒必傷,上解下套。但是不同的是,炒股受傷的還是炒股者,而炒房受傷的卻是“不知所以”的旁觀群眾,性質不同。
其實對于炒房被高位套死的人,剛需族可以被同情,但偽剛需無法被同情。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講,后者也是炒房客的幫兇。據(jù)統(tǒng)計,中國的自有住房率已經達到了93%,也就是說家家戶戶幾乎都是有房子住的,而且很多三四線城市,人均不止一套房。但是為什么房子永遠會緊缺呢?這就是炒漲的原理之一,囤貨居奇。
同房不賣,導致市場更為緊缺,激化需求,房價上漲,再把錢砸進樓市繼續(xù)買房囤著。幾輪囤貨居奇下來,房價暴漲,因為前期市場基礎需求已經完全被消化,最后這部分人只能位居高盤,有價無市,等待著大跌的命運到來。
這些人就是那種萬年不關心樓市,只要聽到房價上漲就著急。動不動先來上一套,你問他為啥買房?“因為隔壁老王昨天剛買!”,房價不漲_才怪。
第一代炒房客
2000年的時候,中國樓市出現(xiàn)了一個神秘組織,叱咤風云,所到之處,當?shù)胤績r一路狂飆。大家應該猜得到,那就是人口詬病的“溫州炒房團”。這也是歷史上,炒房這個行當?shù)谝淮我员F的形式出現(xiàn)在大家的視野中。
2001年8月18日,第一個溫州購房團浩浩蕩蕩開赴上海,三天買走了100多套房子,5000多萬元現(xiàn)金砸向上海樓市。同時,另一支購房團開赴杭州。隨后幾年,約2000億元溫州的資金投向各地房地產,其中北京、上海兩地集中了1000億元。此外,溫州資本還先后大舉進攻了杭州、青島、重慶、沈陽等城市。
但不得不佩服他們的眼光,到現(xiàn)在為止,重金砸下的這些城市依舊在全國城市綜合競爭力中名列前茅。然而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2010年,由于中國樓市爆燃,民怨沸騰,國務院印發(fā)了“國十條”重令?;秀敝?,全國樓市成交銳減,交易慘淡。
因房價暴跌三四成,再加上利息等財務成本,炒房者大多資不抵債,紛紛被高位套死,大部分炒房客選擇強行解套逃離市場,傷亡慘重。更關鍵的是,盡管信貸加大、通脹壓力猶存,但“限購令”等調控政策繼續(xù)執(zhí)行,當時炒房者認為中國房價今后不再可能出現(xiàn)大跌或大漲,對房地產投資前景已經不再看好。至此,叱咤樓市10余年的溫州炒房團徹底滅亡。
看到這里大家是不是松了一口氣?但是不幸的是,雖然大組織不再,但是炒房這個行當并沒有衰落。而且接下來炒房散客們的小組織開辟了全宇宙最佳的商業(yè)模式。
接下來我們就來細扒一下真正的炒房手段。
新興炒房客
炒房客想要找一個合作伙伴,政府?開發(fā)商?買房群眾?開發(fā)商好像可以,和我們的處境一樣。俗話講,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嘛。于是,炒房團和開發(fā)商成為了同謀伙伴。炒房程序是這樣的:
1.炒房客以對象樓盤20%-30%套數(shù)購房,用很低折扣購房(簽訂高價格購房合同);提供首付款;其中玄妙:開盤暢銷帶來人氣;“炒高價格”:a.做高房價,做厚未來盈利空間。b.套取更多銀行貸款,幫助開發(fā)商緩解資金壓力。c.高的銷售定價,幫助開發(fā)商擋住一部分權貴部門的尋租;其中,“首付款”可以通過合作的建安工程商用工程款的方式支付:a.做高建安成本,幫助開發(fā)商避稅;b.建安公司獲得更多業(yè)績和項目資質;c.通過轉包合同用工程款把首付款以3%低稅率抽回;d.這些資金流通獲得的收入流水讓炒房團從銀行獲得更好的信用。
2.進入預售之后交房之前通過“退房”再銷售交給接盤俠——真正的買房者;其中“退房”,可以避稅;另外,有資金實力的炒房團還會給項目開發(fā)商提供高利貸,這對很多中小開發(fā)商來講是救命的;所以越是調控,就越是炒房團出擊的大好時機,推高的房價由真正的購房者埋單。
極端炒房客
大家是否還記得2016年上海爆出一個新聞“年薪10萬的小兩口負債3000萬購置多套房產”,當時引來業(yè)界一片嘩然。其實這個群體數(shù)量是特別龐大的,下面將要介紹一個極端炒房群體——“杠桿炒房客”。
他們的操作原理其實并不復雜,在樓市不限購且房價上漲的前提下,買一套房,然后去銀行抵押,套出來的錢再買一套,租金抵月供,房價上漲。房價升值到預期賣掉第一套繼續(xù)抵押買房,以此循環(huán)。甚者甚至可以連環(huán)到20多套房。這個玩法很恐怖,他們的收益是遠超正常人想象的。
但炒房客始終滿杠桿,他的風險又是巨大的,杠桿的存在讓樓市必須只能漲不能跌,一旦下跌會引發(fā)炒房客資金鏈斷開,然后就是連鎖爆倉,樓市會連續(xù)跌停。
所以政府非常排斥炒房客,一方面是他們如此高額的賺取財富造成了社會不公平競爭,另一方面就是他們是不穩(wěn)定的“炸彈”。
如果樓市下跌30%,只有一套房的剛需會死扛的,只要他們能還得起月供,就絕不會賣,自動幫政府鎖倉。而炒房客沒有多余的收入,一旦房租和月供之間的差額部分消耗完了他們的儲備資金,付不起月供了,他們就必須賣房子,不賣銀行也會幫他們賣。這種炒房客無限滿杠桿能幫樓市暴漲,一樣能讓樓市暴跌。
所以大家現(xiàn)在能理解為什么政府特別希望最后接盤買房的是剛需族,而不是炒房客了吧。不僅怕房價上漲百姓買不起房,也怕他們控制不了炒房客這顆“炸彈”所引發(fā)的樓市劇烈波動,所以寧可不讓他們入場。故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都是針對炒房客的,限購限貸,甚至還有在全國有過任何一次貸款記錄都不允許貸款的要求。只要卡死了銀行貸款,不讓炒房客上杠桿,那么炒房客就不再可怕,都是全款買房的話,真到了下跌那一天,炒房客也能死扛,就好像股市一樣。
高級玩家
2016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隨后這句話爆紅網絡,說出了廣大群眾的心聲。緊接著2017年便出臺了一系列的調控政策,直接把炒房客限死,同時樓市進入冬天。
但真正的限死了嗎?并沒有。
某種意義上講,高級玩家這部分人是屬于長持投資客、入門6套房的高端玩家。大家一定很驚訝,在北京限購情況下,為何還能買這么多套房?
目前市場破限購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假結婚,一種是代持。假結婚就是直接和業(yè)主結婚,把房子過渡到自己的名下,這種方法市場上并不多見。
代持就是通常所說的“借名買房”,總結起來無外乎不想登記自己的名字和無法登記自己的名字兩種。它是合法的,可以參考合同法第52條,物權法司法解釋第2條等及大量判決,代持本身就是一種合同約定,只要雙發(fā)自主協(xié)商,中間沒有欺騙或強迫,代持合同就真實有效。
這群高級玩家的玩法是這樣的,去限購地找一個郊區(qū)老農,一年白給他3萬元代持費,簽署合同,等到過幾年房價大漲后,全盤賣出。這里可能會有人問,幾百萬的房子寫別人的名字,會不會哪天他翻臉不認人了,結果人房兩空?但“缺乏制度的人性才會經不住考驗”。如果簽署了代持合同,房本原件握在手中,把房子再在銀行做二抵,然后租出去,順道再做個委托公證,這種風險就可以降低到零。其實還有更深的破購實操方法,這里不再詳述。說這些的原因,其實就是想告訴大家,做到真正的限死炒房是不可能的事情,我們只能面對事實。
如何躲暗箭
通過以上歷史線,我們帶大家了解了炒房原理和炒房客的真實面目。購房者和炒房客的博弈是不可能勝利的,“明槍易躲暗箭難防”,你在明,他們在暗,怎么玩?但是最后我們要送給你幾句話,教你如何躲暗箭,避免成為炒房的最后接盤俠。
1.炒房客是不可能被消滅掉的,要認清這個事實。作為購房者,你最大的敵人不是炒房客,而是你自己。買幾百萬的東西,連花一天的時間研究的功夫都沒有,靠著看別人去哪兒買就跟著買,被高位套死是正常的。
2.如果你買新房,突然一個樓盤門庭若市,人滿為患,而且樓價很高,你就要加一層小心了。一定要仔細比對它的位置和周邊新盤的樓價、樓品,開發(fā)商品牌價值等等,找出10條它為什么價格如此之高的原因。搞不好里面排隊買房的其實就是賺你錢的人。
3.如果你關注的二手房小區(qū)房價暴漲,去查其交易量,一般查中介網站或問當?shù)刂薪榫秃?。如果交易量很低,房價又暴漲。說明其換手率低,囤貨居奇,不建議購買。
4.炒房客善于順勢而為,也就是炒概念。例如北京第二機場這個概念在2016年被開發(fā)商輪番念叨了好幾輪。炒房客順勢入場,固安房價水漲船高。但是第二機場真有想象中那么利好嗎?懂的人一眼就看明白了。政府每年都會放出大量的規(guī)劃概念,但真正有用的卻沒有幾個,所以別一頭就扎進別人的圈套中了。
摘自子木聊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