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于2015年上映的《荒野獵人》是一部有關人類生存和信念的史詩巨作,基于美國西進運動中的真實人物改編。在那個擴張和掠奪都無比瘋狂的美國,由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飾演的休·格拉斯遭到黑熊攻擊、同伴背叛,最終掙扎復生。影片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荒野獵人》 人物塑造 現實意義
影片《荒野獵人》可以說是一部兼具商業(yè)與藝術價值的影片,難得地出現了票房與口碑俱佳的情況,影片導演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多以及主演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因為此片獲得了第88屆奧斯卡頒獎典禮最佳導演獎和最佳男主角獎,從這一側面可以看出此影片對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性。
同時,由于影片的人物塑造基于真實的歷史人物改編,所以整部影片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也映射了當下的社會風氣。影片講述的是由萊昂納多飾演的皮草商格拉斯在偶然遭遇黑熊襲擊后,被同伴拋棄,在目睹親生兒子被自己的同伴殺害之后,在荒野中獨自歷險并奇跡生還,最后踏上復仇之路的故事。整個故事是美國西進運動的縮影,影片真實反映了19世紀初美國西進運動的血淚史,影片基于人物塑造的現實意義十分濃厚。
一、印第安妻子與混血兒子的現實意義
雖然電影中格拉斯的波尼族妻子以及混血兒子是主創(chuàng)團隊虛構的,但為了使格拉斯的形象更為飽滿,他們都必不可少。
妻子被交代在故事背景之中,因白人入侵而死,但妻子的話語一直通過混血兒子回蕩在他的身邊。關于風暴與樹,妻子說道:“風暴來臨之時,你站在大樹前。如果你看著大樹的樹枝,你肯定它會被吹倒;但是如果你看著樹干,你肯定大樹堅定穩(wěn)固?!痹诟窭沟囊簧?,這句話都給他無限的力量。
影片中波尼族妻子和混血兒子是猶如上帝一般的存在,既是格拉斯生存的信仰,也是西進運動的受難者的代表,通過妻子和兒子的遭遇,突出西進運動的歷史悲哀。
二、波尼族勇士的現實意義
影片中重要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十分成功。在格拉斯遭到印第安人的圍攻之后,遇到了一位波尼族勇士,當時勇士從狼群口中搶下一頭野牛,生吞牛肝臟,并和格拉斯一起分享。在一起前行的過程中,他們之間建立起了某種特別的友誼。波尼族勇士所在的部落慘遭蘇族部落摧毀,與格拉斯一樣,心中都燃燒著復仇的火焰,并且告訴格拉斯“復仇之心掌控在造物主手里”。
影片對波尼族勇士的人物形象塑造得如此淳樸、善良。在我們這些文明人看來,像波尼族這樣的印第安人為什么就成了野蠻人的形象呢?一邊是毅然決然地為白人盡心療傷的印第安人,另一邊是以文明人自居,卻隨意殺死、侮辱印第安人的法國人。到底誰是文明人,誰是野蠻人?這樣的劇情編排。讓現在的觀眾朋友重新審視西進運動時的野蠻與文明的判斷,重新思考白人和印第安人之間的沖突,因為在戰(zhàn)爭中,野蠻和文明本來就不是那么涇渭分明。
三、格拉斯的現實意義
影片中不僅通過格拉斯來呈現自然的靈性和視覺的審美,還用來體現人與自然之間的復雜關系。自然環(huán)境既可能是吞噬生命的猛獸,也可能是賜予生命的神靈。當一個人被棄荒野時,叢林成為一個有生命的靈魂,冰雪、河流、魚、牛等為格拉斯提供了必要的食物和水;在印第安人的追逐下,格拉斯連人帶馬一起墜落懸崖時,樹的緩沖作用保護了他的生命;格拉斯通過進入墜亡馬的馬腹,隱沒于自然,達到避寒的目的。格拉斯一次又一次地創(chuàng)造著叢林中的生命奇跡。
最后,格拉斯戰(zhàn)勝了菲茲杰拉德,將其交給了印第安人??梢哉f,菲茲杰拉德就是現在人類中心主義的化身。影片到了最后,完全超越了求生與復仇的命題,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和寓言化色彩。在影片的開始,大自然的美麗場景就和人類世界的喧囂形成了對立。在緩緩流淌的河水中,突兀地踏入了一只人類的腳,破壞了自然的寧靜,而格拉斯也在獵殺駝鹿,在印第安人的突襲中,人、馬、槍聲形成遍地狼藉,擾亂了自然的安寧,揭示著人作為外來闖入者給大自然帶來的污染和死亡。影片隨處可見自然的美與人類的惡念,可見影片對于人類中心主義鮮明的批判立場。
影片通過格拉斯的一生突出說明了大自然是有靈性的,它會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另外,通過格拉斯的復仇,展現了影片對現實中人類中心主義的丑惡的批判,通過人與人之間的殺戮展現人類中心主義的狹隘,很有感染力。
四、結語
影片中充滿了對自然神性的禮贊,結合現實主義對人類中心主義的丑惡進行了批判,使整部影片并沒有停留在記錄復仇的道路上,而是升華到對人類理性的批判??梢?,影片能夠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與最佳男主角獎也是實至名歸,既歸功于萊昂納多的實力詮釋,也源于他所塑造人物的濃厚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王小颯.《荒野獵人》的鏡頭語言分析[J].電影文學,2016(14).
(作者簡介:張薇,女,碩士,四川城市職業(yè)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