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岳聰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年號六一居士。歐陽修一生建樹頗多,在政治方面,他曾任參知政事,為人剛直,敢于直諫,所以屢次受到排擠,屢遭貶官;在文學(xué)方面,他的詩、文、詞、賦都取得了很大成就,還作為北宋詩文革新運(yùn)動的領(lǐng)袖,提倡效法韓愈,反對五代以來的奢靡文風(fēng);在史學(xué)方面,他著有《新五代史》,并和宋祁共修《新唐書》;在藝術(shù)鑒賞方面,他對書法、繪畫、音樂都有獨到的見解。歐陽修的詩文中更多展現(xiàn)的是他作為儒家士大夫的一面,而在他的詞作中則更多地體現(xiàn)了他的個人感情和生命意識。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寫道:“詞之為體,要眇宜修。能言詩之所不能言,而不能盡言詩之所能言。”就是說詞這種文體能更好地表達(dá)作者心中幽微的情感。在歐陽修的詞作中,他偏愛描寫春景,在他描繪的一幅幅或美麗或凄涼的春景圖中,我們似乎可以窺知他的歡樂與哀傷。
愛·春
陸機(jī)《文賦》中寫道:“尊四時以嘆逝,瞻萬物而思紛;悲落葉于勁秋,喜條柔于芳春?!彼募窘惶妫飸B(tài)改變,都會觸發(fā)文人的思緒,蕭蕭落葉會使人產(chǎn)生悲涼之感,而新發(fā)的嫩芽則給人帶來歡喜之情。春天,萬物開始復(fù)蘇,正如朱自清在《春》中寫道的:“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睔W陽修偏愛春天,也有不少詞作描寫春天的美景,表達(dá)自己的喜愛之情。如《采桑子》之二:
春深雨過西湖好,百卉爭妍。蝶亂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蘭橈畫舸悠悠去,疑是神仙。返照波間。水闊風(fēng)高颺管弦。
熙寧四年六月,此時歐陽修65歲,在觀文殿學(xué)士、太子少師的官職上退休。七月,歐陽修回到了他一直魂牽夢縈的潁州,選擇潁州作為自己的終老之地。他隱居在潁州西湖之畔,在清風(fēng)明月間悠游自適,在流連玩賞之余,“因飜舊闕之詞,寫以新聲之調(diào)”,他將自己之前的舊作加以整理補(bǔ)充,完成了《采桑子》十首。這首詞是《采桑子》中的第二首,描繪的是暮春雨后西湖春景圖。首句“春深雨過西湖好”是全詞的關(guān)鍵,此時春日的西湖剛剛下過一場雨,百花經(jīng)過雨水的洗禮更加嬌艷欲滴,同時雨水使得湖水猛漲,更利于行船,從而招來了許多游客。“晴日催花暖欲然”,晴天的日光十分溫暖,似乎要把花朵點燃,顧隨《駝庵詩話》中贊到這一句:
杜甫“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語、意皆工,句、意兩得。六一詞“晴日催花暖欲然”,或曾受此影響,而意境絕不同?!敖獭倍涫庆o的,六一句是動的,一如爐火,一如野燒。
顧隨評價的“野燒”二字更顯得花朵顏色之鮮艷,范圍之廣大,春意之濃烈。下闕寫道詞人乘著裝飾華美的游船蕩漾在西湖中,仿佛置身于仙境,就在這悠閑的光景中,一直待到了黃昏時分,此時夕陽的光輝蕩漾在水波之間,管弦之聲傳來,在這淡淡夕陽和絲絲管弦之間,詞人悠然自得。此時的歐陽修已經(jīng)退出了官場,從充滿風(fēng)波和險阻的政治生活中解脫出來,開始了自己閑云野鶴般的生活。
再如《賀圣朝影》中也體現(xiàn)了詞人對于春天的喜愛:
白雪梨花紅粉桃。露華高。垂楊慢舞綠絲絳。草如袍。風(fēng)過小池輕浪起,似江皋。千金莫惜買香醪。且陶陶。
這首詞也描繪了春天的美好景象。上闋用鮮明的色彩對比寫出了生機(jī)勃勃的春天,白色的梨花、紅粉的桃花、嫩綠的柳枝,露珠點綴在花朵上。垂楊滿舞,春草已經(jīng)十分茂密,像厚厚的袍子一樣覆蓋大地,沈際飛《草堂詩余續(xù)集》評價道:“綠絳青袍,一幅春色?!毕玛I“風(fēng)過小池輕浪起,似江皋”,風(fēng)吹過池塘,竟然吹起了層層清浪,好像把池邊的人帶到了江邊,這一句運(yùn)用了“縮微”的手法既讓我們感受到了池塘的精巧,又讓我們感受到了江邊氣象的闊大。在這美好的春日中,作者怡然自得,不吝千金買美酒,微醺在美好的春光中。
傷·春
“傷春”是歷代文人詠嘆的主題,莎士比亞曾說過:“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薄傲只ㄖx了春紅”,美好事物的消逝給人帶來沖擊感是十分強(qiáng)烈的。蘇軾的《詠楊花》中寫道:“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泵利惖臈罨ǎ忠呀?jīng)化作塵土長埋地下,一分也隨流水無影無蹤,蘇軾將楊花凋零后的悲涼寫得入木三分。另外,季節(jié)變遷往往使人想到自身美好年華的流逝,周邦彥《六丑》:“正單衣試酒,悵客里、光陰虛擲。愿春暫留,春歸如過翼,一去無跡。”就表達(dá)了這種情愫。
歐陽修的詠春詞中也不乏一些傷春之作,如《玉樓春》:
東風(fēng)本是開花信。及至花時風(fēng)更緊。吹開吹謝苦忩忩,春意到頭無處問。 把酒臨風(fēng)千萬恨。欲掃殘紅猶未忍。夜來風(fēng)雨轉(zhuǎn)離披,滿眼凄涼愁不盡。
“東風(fēng)”就是春風(fēng),東風(fēng)本來是喻示春天要來了的使者,“花信”指的是二十四番花信風(fēng),葉秉敬《書肆說鈴》中有記載:“花信風(fēng)自小寒起至谷雨,合八氣得四個月,每氣管十五日,每五日一候,計八氣分得二十四候,每候以一花之風(fēng)信應(yīng)之。”可是東風(fēng)不僅催促花開,也催促花落,花開花落實在匆匆,美好的春天很快消逝了,無處可尋。下闕作者抒發(fā)自己的感情,作者把酒臨風(fēng)看著滿地落紅十分心痛,想要清掃殘花心中不忍。怎料到入夜后突然刮風(fēng)下雨,花朵再次受到摧殘,詞人晨起看到如此景象,心中十分凄涼。
再如《采桑子》之四:
群芳過后西湖好,狼藉殘紅。飛絮濛濛。垂柳欗干盡日風(fēng)。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xì)雨中。
這首詞也是歐陽修致仕后在潁州西湖所作,描繪的是暮春西湖春景圖。開篇第一句寫道“群芳過后西湖好”,暮春時節(jié),百花凋零之后,落花繽紛,紛飛的柳絮迷迷濛濛,依依垂柳輕拂欄桿。雖然是暮春時節(jié),群芳已過,但是在歐陽修筆下百花凋零之景也有其美好之處。詞的下闕揭示了歐陽修內(nèi)心的感受,和《采桑子》之二游人如織,笙歌管弦的熱鬧景象相比,此時的西湖笙歌盡散,游人也離去了,如今西湖冷清的景象讓詞人心中產(chǎn)生一種繁華落盡的失落感。陳廷焯《別調(diào)集》評價“始覺春空”四個字,說“令人猛醒”。此時詞人垂下簾櫳,一對燕子從細(xì)雨中歸來。世人多在百花綻放時游覽西湖,而詞人卻能在繁華落盡后領(lǐng)略自然的意趣。和《玉樓春》(東風(fēng)本是開花信)中較為濃重的傷感情緒不同,歐陽修創(chuàng)作這首詞時已至暮年,此時他雖然感慨春天的消逝,但這種傷感十分清淡。王國維《人間詞話》:“‘芳菲次第長相續(xù),自是情多無處足。尊前百計見春歸,莫為傷春眉黛促。永叔一生似專學(xué)此種?!本褪钦f歐陽修在面對春去春來時,能夠比較平和淡然地看待。
惜·春
面對美好春天的逝去,歐陽修沒有把關(guān)注點完全放在傷春之上,而是由傷春轉(zhuǎn)為惜春,進(jìn)而轉(zhuǎn)為對美好年華的珍惜,對時間的珍惜。如《玉樓春》:
酒美春濃花世界。得意人人千萬態(tài)。莫教辜負(fù)艷陽天,過了堆金何處買。
已去少年無計奈。且愿芳心長恁在。閑愁一點上心來,算得東風(fēng)吹不解。
詞的首句“酒美春濃花世界”極寫春天的美好,在這樣一個美酒飄香,花團(tuán)錦簇的美好季節(jié),人人得意歡欣,進(jìn)入到一種忘情的狀態(tài)。接下來歐陽修說到“莫教辜負(fù)艷陽天,過了堆金何處買”,不要辜負(fù)了這美好的春天,等到春天過去了就算是重金高價也買不回來,告誡世人要珍惜春天,珍惜生命。下闕詞人的筆鋒一轉(zhuǎn),感嘆自己的少年時光已經(jīng)過去,無可奈何,只是希望自己可以保持年輕的心態(tài)。在享受春天美景的時候,一點閑愁涌上心來,即使是和煦的春風(fēng)也無法吹散。
再如《鶴沖天》:
梅謝粉,柳拖金。香滿舊園林。養(yǎng)花天氣半晴陰?;ê脜s愁深。 花無數(shù)。愁無數(shù)。花好卻愁春去。戴花持酒祝東風(fēng)。千萬莫怱怱。
詞的上闋從自然的變化開始,“梅謝粉,柳拖金”梅花開始凋謝,柳條也慢慢變黃,此時百花綻放,芳香彌漫往日冷清的園林?;ㄩ_的時節(jié),天氣忽晴忽陰,十分適合花朵綻放。但是花愈繁盛,詞人的愁緒越深,這是為什么呢?詞人看到梅花的凋落,就想到每一種花都逃不過凋謝的命運(yùn)?!耙蝗~落而知天下秋”,詞人看到梅花的凋落,就想到時間的流逝,想到百花的凋落,十分傷感。此時詞人頭戴鮮花手持美酒在東風(fēng)中祈禱,希望春光能夠停駐下來,莫要匆匆離去。
(作者系武漢大學(xué)文學(xué)院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