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波
反腐倡廉工作在我國已進入實質性的攻堅階段。為了取得反腐斗爭的最后勝利,我們必須從制度、文化和信仰三方面入手開展有針對性的反腐工作和活動,爭取早日取得反腐工作的良好成效。
在我國,與腐敗行為和腐敗分子的斗爭由來已久。時至今日,反腐倡廉工作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攻堅關鍵期,“腐”與“反腐”的斗爭也進入了決戰(zhàn)階段。我們要想打贏這場反腐攻堅戰(zhàn)就必須找出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所在。面對當下日益復雜的反腐形勢,面對屢屢出現(xiàn)的腐敗大案要案,如何行動、從何處入手也就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筆者認為,解決問題的關鍵還是要從人們對待反腐倡廉工作的態(tài)度和觀念上著手。由于過去我們在這一問題上認識不足或者是認識上產生了偏差,從而使我們的反腐倡廉工程缺少針對性,這使得反腐的實際效果大打折扣。面對當下懲治腐敗工作的嚴峻形勢,新一屆的中央領導多次發(fā)表重要講話,號召全黨全國人民高度重視和積極配合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全力做好懲治腐敗,堅決打擊各類貪腐分子。在APEC北京峰會上我國政府更是發(fā)表了《北京反腐宣言》,向全世界發(fā)出了我國政府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腐敗行為、愿意加入世界反腐敗聯(lián)盟、共同打擊腐敗的莊嚴承諾。
我們必須敢于同各類腐敗問題和腐敗現(xiàn)象作最堅決的斗爭,對各類腐敗行為和腐敗分子形成足夠的威懾力,讓他們在完備的反腐治貪律法和懲腐機制作用下、在公眾的廣泛監(jiān)督視野與輿論的一致導向行動中、在崇尚廉潔楷模與自我的自慚形愧里無處遁形,銷聲匿跡。一句話,我們要敢于向腐敗問題和腐敗分子真正“亮劍”。為此,筆者認為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在我國,貪腐問題的重災區(qū)往往是那些擁有常人所無法具備的“特殊權力”的人和部門,“權力尋租”現(xiàn)象也最為明顯。要想徹底斬斷“權力尋租”的念頭和行為就必須用一整套完備的且行之有效的防腐、治腐、懲腐的制度機制來約束,并且這種制度機制必須有極強的針對性。雖然我們常講“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對于這些特殊群體或者特殊部門的貪腐問題則要“罪加一等”。因為他們的行為和影響比普通群體和普通部門的社會危害性更大,影響也更惡劣。因此,我們在對待黨員群體尤其是黨員領導干部時更要講求“非特殊化”。一旦其在貪腐問題上逾越了“紅線”,就必須從嚴從重處罰和懲戒。唯有如此,他們才會對我國的反貪腐舉措有敬畏之心,從而不敢貪、不能貪、不想貪。“亮制度之劍”也才能使“人人平等”真正意義上落到實處。
與此同時,我們還應該構建起行之有效的、針對權力決策者們公共權力的決策、使用和監(jiān)督的三方制衡機制,以確保整個公權執(zhí)行過程的公正、公開和透明,要防止出現(xiàn)各種濫用公權、公權他用以及公權私用等違法違規(guī)行為,以杜絕權力使用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的各種“腐敗的沖動”。
此外,還要形成一整套完善的“權力監(jiān)督”的保障和激勵制度。對特殊群體和特殊部門的權力監(jiān)督往往意味著面對風險甚至犧牲。高高在上的貪腐個人或群體往往會使用一切手段去打擊和迫害我們的“反腐斗士”。因此,要讓“權力監(jiān)督”不成為一句空話,我們必須用有效的制度保障來確保監(jiān)督者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我們還要建立有吸引力的“權力監(jiān)督”激勵制度來吸納更多的社會力量來共同完成對權力的有效監(jiān)督,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意義上將權力納入到“監(jiān)督者”的“牢籠”里來。
如果說“制度之劍”主要是為體制內人員樹立了警示碑的話,那“文化之劍”則是為全體社會成員都樹立了標桿。它以海納百川的氣魄將古往今來人類在反貪腐斗爭中的一切優(yōu)秀成果和成功經驗融入到反腐倡廉的文化建設工程之中。用文化的導向、指引和示范功能為我們勾勒出了反腐的發(fā)展藍圖,也為世人彰顯出我國反腐斗爭中文化的力量。
反腐敗是一個龐大的系統(tǒng)工程,其艱巨性同腐敗產生的社會文化基礎直接相關。當前,我國反腐敗斗爭中存在的一個突出難題就在于反腐倡廉的社會文化資源相當短缺。因此,加強廉政文化建設,將反腐敗引申到反腐敗文化的高度,是反腐敗斗爭的一個基礎性的課題。
我們還應當高度警惕“腐敗文化”的蔓延趨勢?,F(xiàn)在我國的腐敗問題正呈現(xiàn)出普遍化、流行化、社會化的趨勢,這就意味著,腐敗容易成為一種社會風氣或生活方式,滲透到一些人的思想觀念和日常行為模式之中,甚至開始成為社會中一種被人們接受或默認的價值觀。當前,我國的集團性腐敗、體制內腐敗以及人們的羨腐心理等,都是“腐敗文化”滋長蔓延的可怕信號。此外,傳統(tǒng)文化中的消極因素、中外文化碰撞中的變異現(xiàn)象、市場經濟折射出的文化負面影響等,都為今天的反腐敗斗爭帶來了嚴峻挑戰(zhàn)。
因此,我們應該切實加強反腐敗的文化建構。下大力氣去糾正那種“笑貧不笑貪”的扭曲現(xiàn)象,去改變那種習以為常、見慣不怪的“腐敗文化”,在社會上營造廉潔光榮、腐敗可恥的廉政文化氛圍,擠壓腐敗文化的生存空間。因此,反腐敗不單單是一場政治斗爭,也是一場文化斗爭。努力建構與培育反腐倡廉的“文化之劍”是反腐敗斗爭的重要內容和重要目標。我們要重視對全體公民反腐倡廉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和塑造;要在反腐斗爭中增加文化反腐的含量;要在全社會營造反腐倡廉的文化氛圍;要在反腐敗斗爭中進一步規(guī)范人們的思想、行為和方式方法。也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文化之劍”在反腐斗爭中的威力。
信仰缺失、道德滑坡、精神頹廢、底線盡喪這些問題在不少當代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事實證明,信仰喪失后,人就會從根本上放棄理想、改變信念、背離宗旨、道德淪喪,最后落于窠臼。反腐倡廉,打“虎”滅“蠅”,不僅僅是對權力腐敗等行為的查處和整肅,同時,也是對所有人的警示和告誡:不僅要保持政治上堅定,還要保持道德上純潔;不僅要做到公私分明,還要做到作風過硬。歸結到一點,就是保持崇高的信仰不動搖。信仰是人的觀念和行為的“總開關”、總根源,如果我們曾在信仰上有所迷失,那么,就應該在反腐倡廉中有所警醒,重樹信仰。
總之,要想把我國的反腐倡廉工作引向深入、取得成效,就要多提倡和樹立廉政、廉潔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跡,多發(fā)揮他們作為反腐倡廉的社會正能量的作用,并引導社會公眾多了解他們、支持他們、推崇他們,最終讓反腐倡廉成為我們每一位公民的真正信仰!反腐倡廉一直在路上,拒腐崇廉才是我們“亮劍”精神的最好注腳!當我們三劍齊發(fā)之時,也就是天下無貪腐之時!
【本文系2016年度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以供給側改革引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轉型發(fā)展研究”(2016SJB710120)、2017年度常州紡織服裝職業(yè)技術學院黨建思政課題重點項目“習近平新時代廉政思想的實效性研究”(DSZ201702)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常州紡織服裝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