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1日,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單田芳先生因病去世,享年84歲。
單田芳生于1934年,1953年高中畢業(yè)后考入大學,但因病退學,之后拜著名評書演員李慶海為師,正式說書,從此開啟了曲藝生涯。2012年,他在第七屆中國曲藝牡丹獎頒獎典禮上獲得終身成就獎。
1995年,單田芳成立了北京單田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07年1月26日,單田芳宣布收山《老店風云》是他的收山之作,截至2007年他錄制的評書巨作已達100多部,在聽眾中廣泛流傳;約11年,他出版了自傳《言歸正傳:單田芳說單田芳》。
單田芳的成名作是《明英烈》,代表作還有《隋唐演義》《三俠五義》《亂世梟雄》《童林傳》《水滸外傳》等。單田芳博采眾長,勇于創(chuàng)新,探索別人不敢輕易涉足的題材,形成了獨特的“單式風格”。他對作品精益求精。錄節(jié)目時,外面有監(jiān)播員,單田芳以他們的反應作為自我評判的標準?我抖包袱,他們一咧嘴,成功了;我正說著,他們嘮嗑呢,說明我失敗了,沒把他們吸引住?!?/p>
單田芳把一生都獻給了熱愛的評書事業(yè),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普及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的離世對評書界、曲藝界,乃至整個藝術界都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多維解讀
角度一:樹文化自信,展文化魅力
20世紀八九十年代,收音機廣泛流行,打開收音機就是一段美好時光。聽單先生的評書是那個時代很多人每天的保留項目,這是一種娛樂,也是一種文化熏陶。單先生講過很多英雄故事,這些英雄人物及其俠義精神已經定格在一代人的記憶里,引導和培育著人們的人生觀、價值觀。我們應繼承單先生的精神,把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傳承下去,讓且聽下回分解”繼續(xù)下去。要有文化自信,還要有文化自覺,讓傳統(tǒng)文化展現(xiàn)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這是單先生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
角度二:精益求精,后學楷模
他是一個時代的符號,更是一代人的集體回憶。單田芳一輩子用心耕耘,在他成功的背后,是飯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的扎下身去”的積累、踏實和耐心。在《言歸正傳:單田芳說單田芳》中,單先生寫道:我要告訴“80后”90后”的讀者們,心浮氣躁、恨不得一夜成名這是不可取的。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有所成就,這是老先生對年輕人的諄諄教導。
角度三:博采眾長,勇于創(chuàng)新
單先生博采眾長,他講的評書有自己獨特的風格。他是“門里出身”,有天賦,特勤奮,喜鉆研,他保存、復制、修繕、增補、改造了許多傳統(tǒng)評書,并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要講“紅色故事”。家學、天資、用功、創(chuàng)新成就了一個傳奇。他傳承并發(fā)揚了評書這門藝術,單先生不愧為一代宗師,亦是評書界的不朽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