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俗話說,心由境生,良好的日常習慣能影響甚至改善心理狀態(tài)。近日,美國MSN網(wǎng)站刊文,盤點了能改善心理健康的9個日常習慣,而且這些小習慣很容易融入我們的工作生活中,讓人們每天都有好心情。
抬頭挺胸走路。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走路時有意識地主動抬起頭、挺起胸、肩后擴,更可能有好情緒、好心情。美國《時代》周刊報道說,如果走路時松肩彎背,人們更可能糾結(jié)于負面想法,而非積極念頭。
不要“走到哪兒拍到哪兒”。你或許認為拍攝下有意義的時刻、場面,會讓你記憶更深刻,但發(fā)表于《心理科學》上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實際情況恰恰相反,人們常有“拍下就忘”的表現(xiàn)。如果確實想要拍照留念,聚精會神于要拍攝的事物上,記得享受當下。
堅持運動。英國倫敦大學學院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每周運動3次可降低19%患抑郁的風險。另一方面,運動還能有效緩解抑郁情緒。心情不好的時候,可以嘗試走走路、跑跑步。
停止拖延時間。由于害怕或焦慮而將任務完成時間拖得越長,一個人就會越頭痛、心煩、心虛??梢韵嚷犅犚魳?、運動健身來緩解內(nèi)心壓力,然后做好計劃立即執(zhí)行。
結(jié)束“有毒”的婚姻。如果伴侶總是令人失望,這樣的婚姻會逐漸消蝕人的自尊心,最終令人焦慮甚至抑郁。要傾聽友人或家人對伴侶的客觀看法,并反省、留意自己是否身處有害的婚姻中。
增加睡眠時間。如果睡眠不足,身體就不能正常工作,而充足的睡眠是“神藥”。如果發(fā)現(xiàn)自己有入睡困難的問題,應盡快查明原因。若實在不能保證正常睡眠,應尋求專業(yè)的治療。
給自己留點時間。在打理朋友、家人、同事的關(guān)系時,我們希望讓每個人都滿意、高興,而這意味著忽略了自我。擠出些時間來獨處,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有助于抵御焦慮、抑郁。
少玩電子設(shè)備。智能手機、平板和筆記本電腦會過度刺激大腦、眼睛,長期使用不僅不利身體健康,還會給心理帶來巨大負擔。嘗試每周進行“電子解毒”,如半天或幾個小時不接觸電子設(shè)備。
停止一心多用。吃飯時發(fā)電郵、走路時聽音樂、聚會時玩手機……有研究顯示,一心多用會令人壓力倍增。聚精會神地做一件事,深入地感受一件事,會讓你的心靈輕松愉悅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