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
18年前,在一本書的啟發(fā)下,徐耀國走上了推廣“母親教育”的道路。這一路走來,并不一帆風順,但他一直以樂觀的心態(tài)堅持著。
初次見到徐耀國,他和藹的笑容讓人倍感親切,很難想象得出坐在面前的是一位七旬老人。軍人出身的徐耀國言談舉止之間都透出一股正氣。
“懷揣一部書,邁步走天涯。為了母教業(yè),困難踩腳下。”這是徐耀國早年為煙臺母教事業(yè)不懈努力的自我寫照。1999年7月,王東華的《發(fā)現(xiàn)母親》一書正式出版,在當年11月6日看完這本書后,徐耀國對于書中“母親教育”這個概念久久不能忘懷。他覺得教育應該從母親開始,于是著手籌備這項工作,并將這一天定為煙臺母親教育的起點。剛開始,缺少經(jīng)驗,沒有場地,完全是摸著石頭過河,但這些困難在徐耀國的一腔熱情面前都不是問題。那時候沒有固定的辦公地點,他就每天提著公文包游走于各個幼兒園、小學進行講課宣傳。在經(jīng)過一年的探索后,徐耀國成立了母親教育中心,不斷完善母親教育的架構和體系。
2005年12月25日,這一天對于煙臺“母親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可謂至關重要。這天煙臺成立科學育人專業(yè)委員會,母親教育正式有了明確的社會地位和組織。徐耀國圍繞之前定下的發(fā)展構想開始豐富框架、構建基礎。
隨著不斷發(fā)展,煙臺母親教育中心完善了組織機制、人員架構,并建立了義工隊伍。徐耀國認為,母親教育要在一個人做母親之前就開始接觸,因此,他在大學中發(fā)展義工隊伍,讓年輕人接觸到這一理念,為將來打下良好的基礎。除此之外,徐耀國還建立母親教育基地60多個,母親教育宣傳輔導站6個,并成立了母親教育講師團。在他的不斷運作下,煙臺母親教育中心還創(chuàng)設了“中華母親節(jié)”,將孟母作為形象代表,并多次向全國人大提建議,將這一節(jié)日作為官方認可的節(jié)日。
“母親教育”的概念最早起源于戊戌變法時期,康有為等人看到了中國教育存在的問題——女子教育問題,因此提倡發(fā)展女子教育,建立女子學校。受當時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這個想法沒有被實現(xiàn),但卻為后世提供了一個好的借鑒。
現(xiàn)代教育主要包括3個方面: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對于母親教育并沒有具體的研究和詳細的概念描述,可以說這個細分領域是空白的。徐耀國認為,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不同的,不同點在于:孩子在母親腹中的時候就已經(jīng)開始受到母親的影響了,在孩子6歲之前這個階段,母親對于孩子的教育引導可謂至關重要。因此,他覺得要建立一個關于母親教育的學科,細致地研究這其中所涉及的一系列社會家庭問題。他說道:“母親教育就是研究母親,將鏡頭對準母親,通過系統(tǒng)的學習,提高母親的綜合素質、育人能力、社會地位?!?/p>
由于研究學科上的缺失,大多數(shù)人的觀念中是沒有母親教育這一概念的,擴大母親教育的影響是徐耀國現(xiàn)在最為關心的事情。為此,徐耀國舉辦了很多豐富多彩的以“母親”為主題的活動,像每年農(nóng)歷四月初二舉行“中華母親節(jié)大會”、每年臘月初八舉行的“孝和文化節(jié)”,在大學中舉辦演講大賽、辯論大賽等,豐富了煙臺母親教育的形式內容,讓更多的人知道了解母親教育。
說到未來,徐耀國最希望做成這樣幾件事,一是希望煙臺的母親教育事業(yè)能夠越走越成熟,讓更多的人去重視它;二是希望設立有關母親教育學的學科,讓母親教育擁有真正的理論基礎;三是希望得到政府、企業(yè)、個人的更多支持,因為煙臺的母親教育是一項社會公益性事業(yè)。
十幾年來,煙臺母親教育中心在徐耀國的帶領下,遵循“道德、正義、良心”的工作理念,堅持“公益、無償、自愿”的工作性質,秉承“傳承中華文化,弘揚母儀之德;傳播母教理念,普及母教知識;喚醒母親意識,造就賢母品質”的宗旨,以“提高母親綜合素質,提高母親育人能力,提高母親社會地位”為使命,以“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為道德規(guī)范,用“坦蕩、感恩、誠信、禮儀、端莊;自信、自強、自勉、自律、自省”作為修養(yǎng)內容,奉“為人民服務”為座右銘,堅持不懈地走在發(fā)展“母親教育”事業(yè)的大路上,鍥而不舍、不斷進取。
徐耀國說:“為了母親教育、為了民族的未來,做這件事我無怨無悔,會一直做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