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農林大學 311300 湖州練市年豐湖羊生態(tài)養(yǎng)殖場 313013
岳萬福 浙江農林大學 311300
生產過程中,提高湖羊肉質是增加農場盈利的關鍵之一,飼料營養(yǎng)又是提高其產肉率的重要因素,發(fā)展農區(qū)養(yǎng)殖業(yè)是優(yōu)化農業(yè)產業(yè)結構的措施之一,也是提高農民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1,2]。本文在長期生產實踐的基礎上,在湖羊育肥階段統一粗飼料,設置2個精飼料比例,對杭州正興牧業(yè)有限公司的190頭羊進行對照試驗,以期能夠得到適當的精粗比,從而提高湖羊的飼料轉化率,發(fā)揮湖羊的生產潛能。
(1)試驗材料。TMR統一粗飼料由花生藤、茶葉渣、豆渣、玉米皮、玉米、豆粕、芝麻粕、麩皮和預混料配合,育肥羊為3月齡后的湖羊190只。
(2)試驗方法。育肥前的日糧配方為花生藤485g、茶葉渣295g、豆渣 1000g、玉米皮147g和精飼料373g。選取健康無病和個體大小無明顯差異的同一等級育肥羊,均為圈養(yǎng)群飼。將190只羊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各組再隨機抽取育肥羊分為10組。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5個重復,每個重復2只。實驗組在試驗期間按照精飼料0.75kg配方進行飼喂,對照組在試驗期間按照精飼料0.5kg配方進行飼喂,育肥期60天內每隔15天稱重一次。
精料配方為玉米47%、豆粕13%、芝麻粕12%、麩皮20%、預混料8%。
(3)測定指標。在試驗最初對每只參與試驗的育肥羊只進行稱重記錄,試驗中對有肥羔羊進行稱重并記錄,并按結果計算日增重,進行分析。對屠宰后試驗組與對照組的育肥羊胴體除去成本后所剩的收益進行分析。
(1)育肥羊各組體況觀測。試驗組和對照組育肥羊在育肥前期、中期及后期均沒有出現腹瀉等癥狀。
(2)育肥羊各組各階段日增重。試驗過程中,每期對每組羊進行個體稱重,并計算日增重。
(3)通過表中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較,精飼料0.75kg組相對于0.5kg組在育肥期60天內效益增加了410.5元,平均每頭育肥羊去除成本所獲得的收益為45.61元;料重比試驗組<對照組,表明試驗組的飼料轉化率高于對照組。說明在飼草中適當地提高精飼料水平可以提高羊場的經濟效益。
(1)精飼料水平對湖羊產肉率的影響。本實驗結果表明,湖羊在飼料飼喂中適當提高精飼料水平,育肥階段湖羊的日增重及效益都得到了顯著的提高,精飼料有提高育肥羊產肉的趨勢,并呈現一定的增幅。最適宜的精飼料比重可以改善胃腸道消化酶活性和瘤胃微生物區(qū)系,進而提高反芻動物的生產性能和飼料消化利用率。通過以上數據我們可以更加直面地給農民分析在飼料中適當提高精飼料水平所帶來的經濟效益,而且能夠切實增加農民收入,滿足消費多樣性的需求,促進畜牧業(yè)轉型升級發(fā)展,打造特色精品農業(yè)和高效生態(tài)農業(yè)。
(2)精飼料對育肥羊消化率的影響。在本實驗條件下,隨著日糧中精飼料水平的提高,育肥羊的產肉率也隨之提高,從而使得育肥羊的經濟效益也隨之提高。國家實行可持續(xù)畜牧生產戰(zhàn)略,保護草原植被和生物多樣性,但是又需要滿足農民的經濟利益,在飼料中適當提高精飼料的水平,不僅能夠減輕土地沙漠化程度,還能夠滿足農民的經濟效益。
實驗結果表明,在湖羊飼糧飼喂中,飼料精粗比為3∶4的日糧更加有益于提高湖羊的發(fā)展、飼料轉化率以及養(yǎng)殖效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