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綠色,是近年來出現(xiàn)頻率極高的一個詞匯,漸漸地,綠色便成了健康的代表。最原始的綠色,則來自園林植被綠化。大樹移植是園林綠化中一項基本的綠化方法,做好了大樹移植工作,城市的綠化環(huán)境能夠得到很大的改觀。本文探討研究園林施工中大樹移植的技術措施,提出了一些方法與措施,可為園林大樹移植提供一個簡單的技術參考。
關鍵詞:園林施工;大樹移植;成活
1、大樹移植技術實施的必要性
1.1大樹移植成活困難
在市政建設過程中為了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實現(xiàn)城市綠化和美化效果,就必須進行大樹移植,但是由于大樹的年齡較大,細胞的再生能力較差,在移植過程中新根的發(fā)育能力較差,加之很多大樹的形體較大,枝葉的蒸騰面積較大,根系距離樹冠的距離較長,給水分運輸帶來一定的難度,而且在移植過程中大樹的根系會燒到一定的損壞,導致大樹移植之后很大建立地下地上的水分平衡,從而導致移植后的大樹成活較困難。
1.2大樹移植的基本原理
首先是樹勢平衡原理,樹勢平衡是指喬木的地下部分和地上部門需要保持平衡,在大樹移植時,如果大樹的根系受到傷害,相關工作人員需要根據(jù)大樹根系的分布情況對地上部分加以修剪,確保喬木的地上部分與地下部分生長情況保持基本平衡。樹勢平衡原理的形成是因為大樹供給根發(fā)育的營養(yǎng)物質(zhì)主要來源于地上部分,對枝葉的修剪會影響根系的生長發(fā)育,所以,大樹地上部分的比例超過地下部分比例時應該通過人工養(yǎng)護的方法對其加以彌補,以確保大樹的整體平衡。其次是近似生境原理,如果大樹移植之后的生存環(huán)境優(yōu)于之前的生存環(huán)境,大樹移植的成功率較高,樹木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是一個整體,包括樹木周圍的氣、光、熱等小氣候條件以及土壤條件;所以如果大樹移植之后的生存環(huán)境與之前的生存環(huán)境差異太大,就會降低大樹移植成活率。
2、移植前期相關準備工作
2.1移植時間的確定
春季萬物復蘇,大地回暖,大樹在春季處于休眠狀態(tài),如果選擇在這個時間移植,可以保證大樹的生理機能不受到損害。如若選擇在夏季移植,光照強烈,樹木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旺盛,在這種情況下進行大樹移植,會造成大樹失水過多,干枯而死。秋季大樹即將進入休眠期,這個階段大樹需要積累養(yǎng)分與水分,若秋季進行大樹移植,易造成大樹營養(yǎng)成分流失。冬季氣溫低,大樹處于休眠期,移植后大樹無法吸取水分與養(yǎng)分,不適宜進行移植。
2.2移植地點的確定
并非所有的樹在任何環(huán)境下都能夠存活,濕度,土壤營養(yǎng)成分,土壤結(jié)構(gòu)都會影響一棵大樹的成長,因此,在進行大樹移植前,要確定好大樹移植的地點,萬不可隨隨便便就把大樹移植到另一個地方,以為澆澆水,施肥就可以讓大樹存活,應根據(jù)大樹的特征、習性來判斷大樹所能適應的環(huán)境。如果將一棵常年生長在南方的樹木移植到北方,樹木會不適應北方的氣候,最終“客死他鄉(xiāng)”。再比如,喜光的植物,一般不建議移植到陰暗的環(huán)境,達爾文也曾提出“適者生存”的道理,如果大樹無法得到需要的光照,最終也會死亡。
2.3大樹運輸中的技術措施
運輸大樹時,首先要確定運輸路線,選擇最佳的運輸路線,不能太長。大樹也是一個生命,需要嚴肅對待。其次,運輸移植的大樹,要選擇一條路況好的道路,防止大樹在運輸途中顛簸,滾動,破壞了樹根或樹冠。大樹裝上運輸車后,要對大樹進行支撐和固定,防止大樹在運輸途中遇到轉(zhuǎn)彎而滑動,另外,要防止運輸車上大樹與大樹之間的擠壓和碰撞。
3大樹移植過程中的操作技術要點
首先應該選擇合適的大樹,堅持“適地適樹”的原則,一方面應該按照設計要求選擇姿態(tài)優(yōu)美、無毒、無刺激、無病蟲害的樹木,以達到美化、綠化的目的;另一方面應該充分考慮移植大樹所需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與移植地的環(huán)境條件是否一致。
其次,為了提高大樹的成活率對大樹進行適當修剪,以降低大樹的水分蒸發(fā),使大樹的地上部分與地下部分水分達到平衡。在進行修剪時,工作人員應該按照樹種的不同萌芽力、分枝習性以及成枝力的大小采取不同的修剪方式。通常情況下,移植大樹的修建方式包括截干式、截枝式以及全苗式三種,其中截干式是指將樹冠的全部截去,僅僅保留一定高度的樹干,只要適用于一些中央領導枝較弱、萌芽力愈合力以及成枝力較強而且生長較快的樹種,在修剪時還應該注意要對剪口進行適當?shù)南?,刀口要平整,以防干、防腐,促進愈合。截枝式是指保留樹冠的一級分枝,把上部枝條去除,主要適合中央領導枝較明顯,萌芽力較強的樹種,例如銀杏、樟樹、細葉榕等樹種。全苗式修剪是指保留原有的樹冠枝干,僅僅把交叉枝、過密枝以及病蟲枝剪去,主要適用于萌芽力較弱或者常綠樹種。
再次,掘樹。掘樹分為兩種,首先是帶土球樹的挖掘,這種掘樹方式適用于珍貴樹種和常綠樹種,在挖掘帶土球樹種時,土球的直徑一般為直徑的8-10倍,土球高度應該是包括大部分的根莖在內(nèi),在挖樹時應該先把樹冠用草繩攏起,然后在土球直徑的外側(cè)挖一條溝,使得土球高度與溝深相等,挖到規(guī)定深度之后,應該用鐵鍬把土球的表面和周圍修平,土球的形狀應該呈“蘋果形”。其次是裸根樹的挖掘,這種挖掘方式主要適用于多數(shù)落葉樹種,在挖掘時作業(yè)人員應該以樹干為中心,以樹木胸徑的9倍左右為半徑劃圓,并在圓圈往外挖操作溝,主根應該用手鋸鋸斷,為避免劈裂,不可以用鐵鍬鏟斷。主根和全部側(cè)根切斷之后,再在操作溝的一側(cè)挖深,將樹推倒,同時應該把根部的泥土拍掉,不能傷害須根,如果掘樹之前的天氣較為干燥,作業(yè)人員應該提前3天左右給大樹灌水,確保樹木吸收足夠的水分。
第四,進行大樹的包扎,對于一些較為名貴的樹種,土質(zhì)不太堅實而且運輸距離較遠的土球,在包扎時可以先將草繩的一頭系在樹上,呈稍傾斜經(jīng)土球底沿繞過對面,再向上與球面的約一半處經(jīng)樹干折回,沿著同一個方向按照一定的間隔纏繞至滿球。之后在進行多次重復纏繞,在內(nèi)腰繩的稍下部捆十幾道外腰繩,再把內(nèi)腰繩呈鋸齒狀連綁在一起。另外對于一些土質(zhì)較堅實但是運輸距離不遠的土球,應該在包扎時應該先把草繩用水浸濕,再把草繩上下繞幾圈,可以用蒲包包裹或塑料布。
最后,進行大樹的栽植,對于1-2天栽種不完的應該對其進行集中存放,并在四周培土,如果放置時間較長應該對土球的間隙進行加土培實。大樹的栽植過程一般分為三個步驟,其一,挖穴,穴的大小應該大于根幅直徑的1/2左右,切忌挖成鍋底形;其二換土,如果大樹移植地遇到建筑垃圾過多、土壤含鹽量過高等影響大樹成活率的情況,應該使用含有較高營養(yǎng)價值的土壤進行換土。其三,根據(jù)樹種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栽植方式,通常情況下,對于常綠和珍貴樹種應該使用帶土球栽植,對于一些落葉樹種應該使用裸根栽植。
4、結(jié)語
總之,在樹種移植過程中,最重要的是遵循樹種移植的原則,選擇相近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展開移植,并在移植的過程中盡量減少對樹種的破壞。
參考文獻:
[1]胡欣,易香萍.試論園林工程建設中大樹移栽的技術措施[J].科技傳播,2011.
[2]賴偉東.對園林施工中大樹的移栽技術探討[J].建材與裝飾(下旬刊),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