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蘭,郭永馨
(1.上海師范大學 旅游學院,上海 200234;2.上海市地理教育教學研究基地,上海 200062; 3.上海市松江一中,上海 201600)
郭永馨,上海市松江一中二級教師,碩士,主要從事地理教學論研究。
美國國家地理課程標準《為了生活的地理:國家地理標準》(Geography for Life :National Geography Standards 1994)1994年推出,2012年修訂完成第2版。通過對修訂前后的比較,我們認識到其修訂過程中涉及的很多問題,可以對我國地理課程改革有所啟示。
根據(jù)筆者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學區(qū)的實地課堂觀察,美國課堂中對課程標準的重視程度很高。美國的課程標準分為國家課程標準、州課程標準和學區(qū)課程標準,這三者之間以國家課程標準為基準,實際實施的是學區(qū)課程標準。
地理學科在美國很多州沒有單獨設立的科目,是以綜合課“科學”和“歷史與社會”的形式出現(xiàn)。然而地理學科也有獨立的課程標準。
1994年,由美國地理學會、美國地理學家聯(lián)合會、美國全國地理教育委員會和美國國家地理學會共同組織編寫的《為了生活的地理:國家地理標準》一書正式出版。該國家地理課程標準(以下稱“美國課標第1版”)在之后的十幾年中對美國地理教育產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多年的地理教學實踐過程中,該標準中的一些問題逐漸顯現(xiàn)。例如,美國課標第1版內容冗長,A4開本達272頁,使一線地理教師操作困難;標準的內容有一定難度,使地理教師對標準的理解和掌握存在一定偏差,所以教師少有機會對課程標準進行充分認識和深入理解。同時,地理課程標準又提供了一系列要求學生應該達到的基準,而沒有詳細規(guī)定通過學習哪些內容達到這些標準,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其缺乏實際的可操作性。同時隨著現(xiàn)代地理信息系統(tǒng)技術的出現(xiàn),該標準中有些內容亟待更新和修訂。于是從2007年下半年起,美國地理教育國家執(zhí)行項目(GENIP)課程標準委員會就開始籌劃和修訂該課程標準。第一輪修訂由學術界地理學者以及科學教育方面的專家完成,第二輪修訂是由各個年級的教師、課程開發(fā)者等完成。經過5年的努力,2012年《為了生活的地理:國家地理課程標準(第2版)》(以下簡稱美國課標第2版)正式出版,第2版的地理課程標準促進了美國地理教育更長遠的發(fā)展。美國課程標準的修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年來美國地理教育的發(fā)展變化。
與美國課程標準第1版相比,第2版從理念、結構、內容和形式等方面都有了一些新變化。
1.理念上:從“為了生活的地理(geography for life)”到“實踐地理(doing geography)”
美國課標第1版中的內容相對獨立,很多內容是簡單疊加而成的,各部分內容之間缺乏內在聯(lián)系,內容之間沒能通過合適的理念有效組織起來,所以具體實施過程中會出現(xiàn)“可操作性差”等一些問題。第2版重新梳理了內容的組織結構,強調了“實踐地理”的地理學習方式。
(1)組織結構理念的變化:直線性原則、腳手架原則和知識技能原則相結合
如何避免各個學段之間的重復性和不連續(xù)性?如何有效地將內容在課程標準里組織起來?第2版的課程標準考慮如何將整個公民教育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美國課標第2版試圖用源于科學教育的三個原則結合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這三個原則分別是直線性原則、腳手架原則和知識技能原則,其對美國課標第2版的結構有很大影響。
美國課標第2版延續(xù)了第1版的6個要素、18條內容標準。內容標準明確按學生學段來分析,規(guī)定了各個階段地理教育的系統(tǒng)性目標體系。這18條標準之間和每條標準的內容之間就通過直線性原則、腳手架原則和知識技能原則三個原則聯(lián)系起來。
直線性原則指的是每一條標準的縱向結構。腳手架原則指的是每條標準內的橫向結構以及標準與標準之間的橫向結構。這兩者的共同目的就是建立一個綜合的、不斷積累的、循序漸進的結構,也就是螺旋式上升的結構。在一個標準對應的年級內,直線性原則要考慮的就是“知識目標和技能目標的設置是否清晰地闡述了學生應該知道什么,以及學生能夠做些什么”。腳手架原則是通過兩方面來實現(xiàn)的:首先,從4、8、12年級分別對應的同一條標準來看,腳手架原則要考慮的就是“知識目標的設置是否循序漸進地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內容知識”;其次,要考慮在一個標準中提到的知識目標是否在另一條標準中提到過,如果提到過,它是否符合該學齡層學生認知的特點。知識技能原則體現(xiàn)了學生思考地理的方法。它們主要由一些出現(xiàn)在技能目標和案例中的動詞組成。正如表1所示,在知識目標方面有7個動詞,在每一個動詞的應用實例中,它們可以闡述在一定水平范圍內能夠操練的知識技能。例如,學生要會識別一個首都,找到這個首都的位置,或者能夠知道定義一個首都的標準。
表1 知識目標的7個動詞及示例
(續(xù)表)
將直線性、腳手架和知識技能三原則結合在一起的結果,就是為“美國學生在成為精通地理的人前要知道什么、能夠做什么”做出了清楚的闡述。
(2)地理學習方式理念的變化:從“為了生活的地理”到“實踐地理”
美國課標第1版強調“為了生活的地理”的理念,主要闡述地理學習在生活中的重要意義,經過多年的地理教育實踐,教師、學生以及社會已經認可了地理學習對于生活的重要意義,而需要進一步強化地理學習的方法。所以,美國課標第2版的地理課程標準強調“實踐地理”的學習方法,將其作為一項新理念來看待。
雖然美國課標第1版通過對地理技能的強調,初步體現(xiàn)了對“實踐地理”的重視,但是不夠突出。在此基礎上,美國課標第2版在組織過程中更加強調“實踐地理”的重要性。因為在當今社會,讓學生學會如何利用地理思維和地理信息實踐做出正確的判斷,從而解決個人和社會問題,顯得非常必要。
美國課標第2版將“實踐地理”定義為“應用地理視角觀察世界,提出并回答不同場所中出現(xiàn)的問題”,而“地理視角”則指的是從地理的觀念出發(fā),全面了解世界的角度。由于每個人的生活經驗、獲得的信息以及主觀評價標準不同,其觀察世界的視角也不同,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觀念也會不同。在課標中著重提出,具備地理素養(yǎng)的人所應具備的兩個特定觀念就是空間觀念和生態(tài)觀念。這與我國目前提出地理核心素養(yǎng)中的空間思維和人地協(xié)調觀類似。
“實踐地理”需要學生將地理視角、知識和技能緊密結合。這三方面的任何一個方面都很重要,但不能完整地實現(xiàn)實踐地理的目的。如果教師只集中在地理內容知識方面,學生可以在考試時獲得很好的分數(shù),但很難使他們學以致用,這些知識能夠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學生只聚焦技能,而非理解空間和生態(tài)視角,他們可能不會明確地表述地理探究問題。美國課標第2版對“實踐地理”的重視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
首先,體現(xiàn)在它的組織結構上(見表2)。
表2 美國課標第1版和第2版組織結構對比表
第2版的結構把原來零散的地理技能、地理觀念、地理知識歸結在了一起,體現(xiàn)了地理視角、基礎知識和技能之間的聯(lián)系,體現(xiàn)了這三者都是 “實踐地理”的必要組成成分,它們是緊密聯(lián)系的,不是孤立的,這也是重視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體現(xiàn)。
其次,體現(xiàn)在其對“實踐地理”的詳盡描述上。
具體教學過程中的“實踐地理”怎樣實現(xiàn)呢?為避免第1版實施過程中由于教師對內容的不同理解而造成的混亂,第2版課程標準中給出了詳盡的案例作為范本。
通過三個教學案例的描述,讓4、8、12年級的地理教師知道如何讓學生參與地理調查,并教會他們怎樣利用地理視角、地理知識和技能結合來“實踐地理”。下面是5-8年級學段的案例。
進行地理探究:5-8年級 調查科羅拉多河流域水資源使用情況
在“環(huán)境與社會”這個單元,學生將會學到流域、水資源、人類活動是如何改變自然環(huán)境的。一開始,拉米雷斯老師就與學生們分享了一篇與此相關的新的文章。學生們震驚地發(fā)現(xiàn)科羅拉多河水確實在到達墨西哥灣前就用盡了,他們還了解到關于科羅拉多河的水資源的爭論和沖突。因為學生們生活在科羅拉多,他們想知道科羅拉多河的水目前被用在何處,用了多少?!咎岢龅乩韱栴}】
她還要求學生在網上搜索科羅拉多河流域的地圖,以開始調查這個地理問題。使用數(shù)字地圖,他們發(fā)現(xiàn)這一大片流域實際上覆蓋了美國西南部一大部分地區(qū)。他們還了解到許多法律和水資源協(xié)議把該河流的大部分的水分配到遍及美國西南部的城市和州。使用大量州的地圖,學生識別用來把科羅拉多河水轉移到這些地方的運河和溝渠。地圖還會展現(xiàn)出河流沿岸控制水流供應的大壩的位置。學生了解了大壩后的水庫中的水平面的波動取決于位于河流源頭的落基山的積雪量?!精@得地理信息】
學生兩人一組制作從2000年到2010年水庫中水位的圖表。接下來,他們調查并用曲線圖表示同年科羅拉多落基山的積雪量,以判斷這兩個圖表中的數(shù)據(jù)是否有聯(lián)系。學生們還制作了科羅拉多河水分配給各地的總量的圖表?!菊淼乩硇畔ⅰ拷酉聛硭麄儽日者@些圖表上的數(shù)據(jù)以判斷哪些年份科羅拉多河沒有足夠的水滿足承諾分配給各地的水的總量。
學生們利用對于科羅拉多河排水面積在西南部面臨的挑戰(zhàn)的理解,他們集體討論那些城市和州在科羅拉多河水資源稀缺時的低水位年份的解決方案。學生們驚奇地了解到大多數(shù)年份里,大部分的科羅拉多河水都被遠離科羅拉多的城市和州用于農業(yè)生產了。他們開始理解了分享水資源的地方之間的競爭,還有對于合作協(xié)議及由不同位置的居民積極參與問題解決的需求。拉米雷斯女士把學生們分成小組發(fā)表陳述,闡述未來該地水資源短缺問題的可能的解決辦法。
學生還想知道世界上的其他地區(qū)是否也經歷過分享稀缺的水資源的相似問題?!咎岢龅乩韱栴}】拉米雷斯女士說這個問題需要進行另一項調查。在評估學生們對科羅拉多河流域調查的討論中,他們總結到自己所學的知識在當?shù)鼐用竦慕洕蜕钯|量問題方面有深遠的影響。他們還意識到地理觀點是如何幫助自己更全面地理解水是從哪里來,水被誰利用,又用在了哪里。西南部水資源的使用肯定是他們在未來可以更加頻繁地聽到的一個問題。
地理是一門內容非常豐富的學科,它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以上案例就闡明了地理與生活的密切關系,詳細敘述了學生是如何利用地理觀點、知識和技能的結合開展地理探究的,即所謂“實踐地理”是如何實現(xiàn)的。在第一個“提出地理問題”階段,就利用了地理視角的敏感性;在“獲取地理信息”和“整理地理信息”階段,充分利用地理知識和技能來解決問題;在第二個“提出地理問題”階段,充分利用地理視角、地理知識與技能三者的整合。
2.結構上:保留了6大要素、18條標準的結構
第2版的美國國家地理課程標準的課程核心內容保持不變,反映了第1版課程標準在“確立重要且持久理解”這一方面的成功。其基本框架包含兩個層次:要素和標準。一共有18條標準,融入6大要素里。一個要素代表了一種理解地理學的主要且必要的觀點:它是觀察世界的確切方法,每個要素對于整體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表3 美國地理課程標準的主要層次
(續(xù)表)
每條標準的基本結構由四個部分組成:介紹性論述、知識目標、活動操作目標、案例。
介紹性論述:每個介紹性論述都遵循一定的模板,課程目標是培養(yǎng)全面了解地理的人。因此,每個論述都體現(xiàn)了全面了解地理的人在特定的內容范圍內必須知道的知識和必須要做的事情,每個目標內容主要由3個或4個主題組成,論述部分對每一個主題都有一個大概的描述,同時,它還對“為什么這些主題是重要的”做出了清晰的陳述。
每個主題下面包含了2到4個知識目標——學生必須知道和理解的具體內容的簡要表述,每個知識目標下面都有2到4個活動操作目標,陳述學生在已學知識的基礎上需要具備的活動操作能力。
在每個活動操作目標下面有3個左右的活動案例,學生可以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展現(xiàn)自己對知識目標的理解。每個活動案例包含內容、過程和成果三部分,內容主要以文字段落、詞匯和事例的形式呈現(xiàn),過程主要是指必要的思考過程,成果可以用來評價學生是否真正學到了知識和能力。課程標準中提供的這些案例,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但這些案例并不是完整的教案,因為它們沒有詳細說明具體要使用的材料、時間的分配情況、教學流程以及使用的評價過程等。這些案例并不是指示教師“應該做什么”,而是對“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做些什么”的說明,教師可以將這些案例進行完善和拓展。
3.內容上:增加地理科學的最新研究進展
從1994年到現(xiàn)在,地理科學領域有了長足的發(fā)展,中學地理課程也應追蹤地理科學研究發(fā)展的最新動態(tài),與地理科學的發(fā)展緊密相連。美國課標第2版在內容也有了一些重要的更新。
變化1:更加重視地理空間信息技術
地理空間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是1994年以來地理學的一大重要改變。例如地理信息系統(tǒng)、全球定位系統(tǒng)、遙感系統(tǒng)等,它們能在計算機硬、軟件系統(tǒng)支持下,對整個或部分地球表層(包括大氣層)空間中的有關地理分布數(shù)據(jù)進行采集、儲存、管理、運算、分析、顯示和描述。如今地理空間信息技術已成為地理研究的一個重要工具,也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隨著高質量數(shù)據(jù)越來越容易獲取,地理空間信息技術正在改變我們了解世界的能力,地理作為幫助個體和社會解決實際問題的工具,它的角色地位正在提高。因此,第2版的課程標準中增添了地理空間信息技術內容,并要求在地理課程實施過程中貫穿使用,讓學生初步了解并學會利用一些地理空間信息技術來解決問題。
變化2:增加了生物群系
新標題中“生物群系”的增加,反映了在全球環(huán)境變化的威脅下,那些區(qū)域規(guī)模的生物和物質群落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例如,全球氣候變暖將導致冰川消融,海平面將升高,引起海岸灘涂濕地、紅樹林和珊瑚礁等生態(tài)群消失。
美國課標第2版對地理課程標準1和8的標題進行了修正。
表4 兩版美國課程標準的內容標準1與8的比較
(續(xù)表)
變化3:全球的變化進程、人類和自然系統(tǒng)的關系等所占比重越來越多
除了部分目標的標題改變以外,第2版的課程標準中的許多變化反映了地理“作為一種觀察變化著的世界的方法”的動態(tài)特性,其中全球的變化進程、人類和自然系統(tǒng)的關系等所占比重越來越多,這有助于學生理解發(fā)生在局部和全球范圍內的事物之間的多樣關系,以及人文系統(tǒng)和自然系統(tǒng)之間的關系。意識到環(huán)境的脆弱性和恢復力是人類適應環(huán)境變化成功的關鍵。綠色世界的概念以及環(huán)境承載力和環(huán)境管理的要求受到更多的重視。
第2版中還體現(xiàn)了一些地理學者關注的重要話題:大城市、恐怖主義、種族滅絕、難民、社會公正等,以及和年齡、性別、種族劃分有關的看法和觀點。
4.形式上:以內容為線索,各年段并列呈現(xiàn),采用環(huán)裝的裝訂方法
第2版的課程標準更靈活,更方便教師閱讀和使用。第2版的內容安排并不是以學段來劃分,而是以內容為線索編排的,將每一條標準和它所對應的三個學段(K-4年級、5-8年級、9-12年級)的具體標準內容并列呈現(xiàn)在同一頁面上,這是一項很大的創(chuàng)新。這樣,教師就能通過橫向閱讀來了解同一主題的內容,課程標準的內容是如何隨著學段而增大難度的。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縱向閱讀來了解同一學段的內容是如何隨著主題縱向發(fā)展的。
當然,在具體內容的規(guī)定方面,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內容還是不夠具體。由于美國的教育體制的關系,美國課標第2版的實施效果還有待觀察。
1.理念上:“實踐地理”引導我們對地理課程價值觀深入思考
美國地理課程標準提出的“實踐地理”的理念,就是強化地理視角在培養(yǎng)學生素養(yǎng)方面的重要作用,即學生所學的知識、技能與地理思維有機結合才能“實踐地理”,凸顯了空間和生態(tài)視角的功能,這與我國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中的地理學科具有“區(qū)域性”“綜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實踐性”的特征,以及與在課程理念中提出的“引導學生從地理的視角思考問題,關注自然與社會,使學生逐步形成人地協(xié)調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點,為培養(yǎng)具有地理素養(yǎng)的公民打下基礎”是相吻合的。
美國從“為了生活的地理”到“實踐地理”這種學習方式理念的變化,反映了美國對地理課程價值觀的認識進一步深入,從地理課程的價值是“為了生活”,到去探尋地理本質的內容,體現(xiàn)了本學科的價值,從而更好地“為了生活”,從關注表象到探究本質,這對地理課程的發(fā)展有重要意義。
目前我國提出的地理核心素養(yǎng)之一的“地理實踐力”,今后會在地理實踐方面更加強化。另一方面,地理學科本身在學生發(fā)展中的作用也值得深入研究。
2.結構上:圍繞地理核心素養(yǎng)展開
美國國家地理課程標準每條標準的基本結構由4個部分組成:介紹性論述、知識目標、活動操作目標、案例。介紹性論述以每條標準中具備地理素養(yǎng)的人必須具備的地理知識技能為核心展開。我國新修訂的課程標準也會納入核心素養(yǎng),如果將具體的各條標準與核心素養(yǎng)適當結合,則可以給一線教師更多的可操作性建議。
3.內容上:適時將地理科學發(fā)展前沿內容納入中學地理課程
地理科學尤其是信息技術領域近年發(fā)展很快,為了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將學科前沿的內容及時納入地理課程和教學領域非常必要。美國課程標準的修訂,及時考慮了“3S”技術的作用。但是,課程標準作為一個綱領性文件,內容不宜頻繁修訂,可以考慮一些變通補充的方法。如在地理課程標準的實施中為教材編寫和教學改革留有一定的空間和自主性;再如通過一些官方網站發(fā)揮其解讀、擴展和補充的功能。
4.形式上:適當考慮課程標準形式的可讀性
熟悉各學段內容對地理教師了解學情有一定幫助。從K-12年級,美國地理課程標準的內容都是按照18條標準設計的,只是難度不同。美國課標第2版把每條標準在不同學段的要求呈現(xiàn)在同一頁面上,形成鮮明的對比,這樣教師就可以同時關注不同學段的內容。我國地理課程標準分初中版和高中版,各獨立成單行本,小學自然和社會課中的地理內容沒有列入這個體系。這種設計不免會導致有些內容偶有重復或銜接不暢的現(xiàn)象。這樣也容易使初中和高中教師只關注本學段的標準,而忽視其他學段的標準,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知識技能的連續(xù)性是不利的。在我國,各學科設計課程標準時將一些學段內容合并也是一種思路。
美國地理課程標準的讀者對象不僅包括課程專家、教師,還包括學生、家長等群體。我國學生接受課程標準更多的是間接的形式,即依據(jù)教材編寫者對課程標準的理解、教師對課程標準的理解,滲透到課堂上的,學生對于課程標準的文本是不熟悉的。我國課程標準中逐條內容標準的呈現(xiàn)往往比較嚴肅,容易使人感到枯燥乏味,因為課程標準的使用對象不僅僅是學科教育專家,而絕大多數(shù)讀者群是一線教師,也包括學生,所以設計時也應該考慮其可讀性,便于教師與學生共同使用。
美國的課程標準圖文并茂,彩色印刷,可讀性強,采用的是便于閱讀的裝訂方式,并留有做筆記的空白頁,印刷的文本都注明使用的是環(huán)保紙張和墨水。這一點也可以給我國的課程標準文本制訂提供啟示。
參考文獻:
[1]Sarah Witham Bednarz. Nine Years on: Examing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Geography Standards[J]. Journal of Geography, 2003,(3):99-109.
[2]王小禹,袁孝亭. 美國地理課程標準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及影響因素分析[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6,(10):34-39.
[3]Geography Education National Implementation Project. Geography for Life (National Geography Standard,Second Edition)[S]. 2012:14-16.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