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工業(yè)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高 影
《微型計算機原理與應用》是通信工程專業(yè)理論性和實踐性較強的專業(yè)技術基礎課程,包括理論教學和課內實驗兩部分。該課程就是要讓學生掌握微機的硬件知識,匯編語言的程序設計等與微機控制技術密切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該課程的特點是知識點多且較抽象、難懂,更難于掌握,學生普遍反映不好學。為此,作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jīng)歷,對課程的教學內容、學時安排、教學方法、考試方法等方面進行改革和探索。
教學大綱是教師選編教材、實施教學、組織教學評價的基本依據(jù)。其以綱領的形式規(guī)定了課程的性質、目的與任務、基本要求、教學內容、實驗、上機、設計實習、作業(yè)輔導等教學環(huán)節(jié)要求、學時分配、課程考核方式、課程參考書等內容。因此,作者在多年教學實踐的基礎上,結合教學實際和教學經(jīng)驗,經(jīng)反復討論、修改,優(yōu)化教學內容,制定出了合理的教學大綱。具體做法是對其他課程中已講過的和以后不用的不講或少講,比如進制之間的轉換和計算(在計算機文化基礎中講過)、基本的邏輯電路(在電子技術基礎(數(shù)字部分)中講過)等內容不再講解。將重點放在普遍性的基本原理、通用性較強的接口電路及編程應用上,如可編程并行通信接口芯片8255、可編程定時計數(shù)器8253及可編程中斷控制器8259等。在學時分配上,適當增加實驗學時。具體教學內容、學時分配如下:
章節(jié) 課內講授實驗上機教學各環(huán)節(jié) 其它設計 作業(yè) 輔導答疑第1章 微型計算機基礎知識 2第2章 8086/8088微處理器及其系統(tǒng)結構 10 4 2第3章 86系列微型計算機的指令系統(tǒng) 10 4 2第4章 微型計算機的程序設計 4 2 2第5章 微型計算機匯編語言及匯編程序 2 2第6章 輸入輸出接口 2 2 2 2第7章 定時器/計數(shù)器的工作原理及應用 4 4 2 2合 計 34 6 14 12
教學方法與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學特點并不一致。所使用的教材內容均由主講教師采用“填鴨式”、“滿堂灌”等傳統(tǒng)教學方法講細、講透,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yǎng),即重“教”輕“學”。換句話說,主講教師只是注重自己是否把某個知識點講解清楚,而忽視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分析能力、電路設計能力和具體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為此,需要對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革。
(1)采用多媒體教學與板書教學相結合
板書教學的缺點是會耗費較多的時間,學生忙于記筆記而無暇思考,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優(yōu)點是由于進度慢,主講教師可以很好地掌握教學進度并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對學生反映較難的知識點可以詳細講解,反復強調。
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點是可以省去教師的板書時間,且幻燈片直觀、生動形象,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缺點是幻燈片放映速度快,一旦學生思想溜號,很難跟上進度,會嚴重影響教學效果。為此,在實際教學中應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以吸引學生更多的注意力。
(2)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方式
微機原理課程內容比較抽象,主講教師可以采用一些生動形象的例子來啟發(fā)學生,幫助學生理解。比如,以輸入輸出傳送控制方式為例。輸入輸出傳送控制方式有3種:查詢方式、中斷方式和DMA方式。中斷方式一般用來傳送低速外部設備與CPU之間的信息交換,這種傳送方式不是很好理解,在講解中斷傳送方式時,可以打個比方,每個家里都安裝有門鈴,如果家里來了客人(外部設備),可以通過按門鈴的方式(發(fā)中斷請求)來告訴主人(主人相當于CPU),因此主人沒有必要一直站在門口等待不經(jīng)常來的客人(即低速外部設備),主人該做什么就做什么,這樣提高了CPU的效率。此比喻簡潔明了,恰當合適,不失為一種好的教學方法,收到了預期的效果。在教學中只有不斷地啟發(fā)學生思考,才能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角色,才能符合現(xiàn)代教育的需要,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質量。那如何才能很好地啟發(fā)學生呢?作為老師,上課前需要認真?zhèn)湔n,對講授的內容要熟練,要研究教材,更要研究學生,因材施教,做到“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學生”。每次授課過程中要預留最后約十分鐘的時間,要合理設計問題,供學生討論,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最后進行點評和講解。還可以讓學生就這節(jié)課內容的疑惑或難點進行自由提問,教師現(xiàn)場答疑。也可利用這十分鐘時間讓學生自學及消化本次課內容,采用巡堂方式與學生進行現(xiàn)場互動和交流。
微型計算機原理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課程,但是考核方法呆板,單單以期末一張試卷成績?yōu)橐罁?jù)判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考試成績帶有較大的片面性,達不到對學生學習情況尤其是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考核。為此,對考核方式進行改革,擬采用“平時階段考試+實驗+期末考試”的改革模式??偝煽冎?,平時階段考試占40%、實驗占10%、期末考試占50%。平時階段性考試采用閉卷方式,主觀題占100%。為避免學生抄襲,平時階段性考試參照期末考試方式,申請大教室,保證學生獨立答題,任課教師、其他老師作為監(jiān)考人員。第1次階段考試安排在第2章理論課結束后進行,主要考查8086/8088CPU的結構、引腳功能和工作模式、8086/8088的主要操作功能;第2次階段考試安排在第4章講授結束后進行,主要考查86系列微型計算機的指令系統(tǒng)和匯編語言程序設計。實驗成績的考核,由兩部分組成,主要考查學生的實驗操作及實驗報告。此種模式主要注重過程考核,重在考核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微型計算機原理與應用》教學改革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工作,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無疑是重中之重。作者將結合自身的教學經(jīng)歷,進一步總結教學經(jīng)驗,改革過于陳舊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精心組織和安排課程的教學內容,做到主次分明、重點突出,使學生全面系統(tǒng)地掌握微型計算機的基本理論,并融會貫通。努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知識綜合運用能力,使學生真正掌握本門課程的學習方法,力爭培養(yǎng)出一大批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1]韋耿,嚴錫君,陳靜.微機原理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6,45:91-92.
[2]劉敏,滕華.微機原理及應用課程教改淺談[J].四川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24(1):41-43.
[3]鄒國平,彭梅香.微機原理及應用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軟件導刊,2011,10(9):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