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夢玲
(重慶市大渡口區(qū)文化館,重慶 400000)
文化館在新時代面臨高標準、嚴要求,實行群眾文化藝術普及推廣是文化館不可推卸的使命與責任。但文化館在確定群眾文化藝術普及推廣工作的對象時存在局限性,忽視弱勢群體,尚未形成普及推廣聯(lián)盟,導致藝術教育培訓缺乏實效,加上對新興媒體技術的應用不到位,弱化文化宣傳效果,阻礙群眾文化藝術的進一步普及和推廣,急需改進和強化。
群眾文化藝術普及推廣的對象究竟是哪些人?這是首要問題。中國人口約14億,如果文化館承擔14億人口的文化藝術普及推廣任務,難度確實很大,因而要注意分析工作對象①。在新時代,每一個人都有權利享受教育和藝術之美,藝術不分國界、不分高低貴賤,只要愿意就能隨時學習某種藝術知識。只是每一個人的家庭背景都是固定的,受到經(jīng)濟條件的制約,很多家庭并不能支撐藝術追求,因而在社會大環(huán)境中勢必存在文化貧富差距,經(jīng)濟能力較弱的家庭的老人、子女等受到藝術教育和文化熏陶的機會相對較少,還有文化弱勢群體,主要包括身體有缺陷的殘疾人,無法像正常人那樣接受藝術教育與文化熏陶;留守家庭的老人與孩子,或許物質(zhì)要求能得到滿足,但精神文化熏陶與藝術教育存在缺失;福利院的孤兒失去父母庇護,只能生活,幾乎沒機會接受藝術教育與文化熏陶,還有失足少年、孤寡老人等等。
為實現(xiàn)群眾文化藝術普及推廣目標,文化館應牢記初心,立足文化弱勢群體,適當向他們傾斜藝術資源,補齊短板,進一步縮短文化藝術貧富差距。如文化館可為區(qū)域內(nèi)家庭條件較差的兒童開辦免費的興趣班,讓農(nóng)民工子弟或者是低保戶孩子等也有機會接觸群眾文化、感受文化藝術。文化館的群眾文化藝術普及推廣工作不僅是提供平臺,更是主動讓群眾接觸文化藝術、認識文化藝術,參與藝術活動實現(xiàn)普及推廣目標。
在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文化館可聯(lián)合藝術委員會、社會文化培訓機構等,共同建立群眾文化藝術普及推廣聯(lián)盟,多方面入手開展藝術普及推廣工作,同時通過官方網(wǎng)站和微信公眾號、各大媒體合作建立宣傳平臺,共享藝術資源與信息,整合優(yōu)秀資源推出一系列免費的文化藝術教育培訓活動,方便群眾學藝術。首先,文化館要負責群眾文化藝術普及推廣聯(lián)盟的整體策劃、監(jiān)督,通過網(wǎng)絡媒體、報紙、官方網(wǎng)站等為藝術教育培訓機構宣傳。其次,文化館要協(xié)助聯(lián)盟機構舉辦一定量的群眾文化藝術集體活動②。另外,文化館要指派藝術骨干免費培訓聯(lián)盟機構的老師與學員,如有對外公益演出,也應讓聯(lián)盟機構獲得一定的宣傳與演出機會。
在群眾文化藝術的普及推廣中,很多群眾在文化藝術方面并未入門是一大難點,盡管群眾文化藝術深受他們的喜愛,但他們卻很難參與進去,因而文化館要主動開展形式各異的文化藝術基礎入門培訓活動,通過免費公益的方式讓更多群眾參與歌唱、舞蹈、書法、樂器、攝影等培訓課程。其培訓隊伍由文化藝術愛好者、在職或退休專業(yè)人士、大學生志愿者等組成,豐富藝術教育培訓。如向群眾傳授基礎性的文化藝術知識;定期邀請專家舉辦講座活動,普及群眾文化藝術教育;定期開展藝術交流活動,包括歌唱比賽、廣場舞比賽、書法展覽、攝影展、老年繪畫展覽以及少兒書法展、少兒美術展等,讓群眾文化藝術愛好者充分交流、互動,讓更多群眾接觸更多文化藝術,在大環(huán)境中受到感染,積極參與。
在新興媒體不斷涌現(xiàn)和高速發(fā)展的時代,建設數(shù)字文化館被很多文化館提上議事日程,這不僅要依托文化資源和技術資源的支撐,更要結(jié)合群眾文化藝術培訓因勢利導。如在收錄文化藝術資源的過程中,數(shù)字文化館應將輔導群眾文化列入重要欄目,讓群眾足不出戶就能接受文化藝術指導與培訓。文化館工作人員對群眾文化藝術知識的認識比較深入,應以此示范、展示,將其轉(zhuǎn)化成適應新媒體的數(shù)字化資源。即文化館工作人員是專業(yè)群眾文化藝術的帶頭人和具備較強數(shù)字技術能力的技術人員。與此同時,文化館要加強媒體宣傳,主動邀請主流媒體進行采訪報道,提升群眾文化藝術普及推廣宣傳的針對性、時效性,擴大當?shù)厝罕娢幕囆g的影響力,通過發(fā)揮新興媒體快捷傳播的優(yōu)勢,大力弘揚核心價值觀,積極傳播社會正能量,及早形成群眾文化藝術普及推廣的新媒體宣傳合力,拓寬信息傳播渠道,打造群眾文化藝術普及推廣的新局面。
總之,群眾文化藝術普及推廣時一項長期性的工作,只有新起點,沒有終點站,文化館在新時代務必要明確工作對象的全面性,牢記群眾文化藝術普及推廣初心,積極建立工作聯(lián)盟,豐富藝術教育培訓,通過對新興媒體技術的應用提高文化宣傳效果,從而解放并發(fā)展群眾文化生產(chǎn)力,培育高度文化自覺與自信,促使群眾文化藝術建設轉(zhuǎn)變?yōu)槠栈莼?、特色化,讓群眾享受文化福祉,提高全民文化藝術素養(yǎng)。
注釋:
①葉劍君.談群眾文化的普及與推廣作用[J].劇作家,2018(01).
②周穎.淺談群眾文藝創(chuàng)作與全民藝術普及 [J].大眾文藝,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