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永亮
(滄州雜技團,河北 滄州 061000)
如今中國已經進入知識經濟新時代,知識技能更新換代速度快,各種競爭日益激烈,社會需求也趨于多樣化。依靠個人能力處理問題高效工作的情況根本不存在,依靠團體團結協作,成員之間相互依靠,共同合作,協調行動,凝聚合作的力量,才能完成當代社會的工作任務。團結協作精神是團隊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藝術總是在不斷傳承中發(fā)展的,前代的藝術成果繼承給后代,后代的藝術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進、補充和發(fā)揚。藝術發(fā)展具有歷史繼承性,不論是藝術內容還是藝術形式,不論是創(chuàng)作方法還是技藝技巧,都是一代一代的繼承發(fā)展而來的。
在現代雜技節(jié)目中可以找到很多古代雜技的影子。例如:現代手技節(jié)目《拋球》就是由戰(zhàn)國時期楚國的《弄丸》演化而來的,表演者兩手拋接多個彈丸,彈丸不落地;再有,今天舞臺上的《扛桿》就是《國語》中記載的“侏儒扶盧,蒙瞍脩聲”演化而來,《獅子舞》的原型則是先秦時期的動物戲。現代雜技藝術是在繼承了古代技藝的基礎上融入了音樂,舞蹈,燈光,舞美等因素,增加了雜技藝術的藝術觀賞性和層次感,以滿足現代人的審美需求。但不管如何發(fā)展,雜技藝術始終以團體協作為形式展現美感和藝術感的觀賞性表演藝術,團體合作精神是貫穿雜技藝術發(fā)展全過程的原則性精神,是每一位雜技藝術表演者需要融會貫通的精神。
雜技藝術表演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表演,而是一個團隊的表演。雜技藝術追求的新、高、難的技巧動作,這需要每一位表演者的配合,從而表現出節(jié)目的情感。例如,在節(jié)目《千斤擔》的表演中,一名演員用手舉腳蹬的方式舉起四個石擔和八名演員,負重可達千斤,這體現了第一位演員的力量非凡,同時,這個節(jié)目也離不開其它八名演員的有序配合。又如,在進行雙人配合的雜技表演時,常會有“扛人”的動作。這個動作需要底座演員用肩部承力進行騰翻等動作,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表演者的身體重心將會不斷移動。因此,底座演員要及時調整重心,保持平衡,做好穩(wěn)固的支撐;被扛演員要有強勁的力量和良好的平衡感,在底座演員的肩上完成一系列翻轉騰越的動作;底座演員和被扛演員之間要相互默契配合,團結協作,只有這樣才能獲得表演的成功。再有,雜技表演中常見的雙人表演“晃”的動作。要求表演者自身的有良好的平衡能力和腰、腿部力量。并且,表演者雙方的要形成一個即分又合的整體,身體扭、擺的動作協調一致,共同控制平衡,使整個表演過程如行云流水般賞心悅目,為觀眾帶來緊張刺激的視覺體驗。
雜技藝術是考驗表演者默契配合的藝術。這里的配合不只是常規(guī)的語言交流或眼神交集,它是一種完全合二為一、合三為一等,達到渾然一體的默契配合,是不用交流就達到的一種本能配合。這是需要表演者在日復一日的訓練中不斷磨合而形成的特定的默契合作。
一場完美的表演離不開雜技表演團隊的團結合作:(1)在節(jié)目創(chuàng)作初期,首先要進行選材。從有限的人員條件中,合理地選擇人才,根據個人的年齡、心理素質、身體素質、平衡能力、反應能力、高空表演能力等條件選擇各部分人員,并且注意各表演者之間的配合情況。(2)根據學員各自的條件,統(tǒng)籌考慮節(jié)目編排工作,有機融入舞蹈動作和音樂舞曲。(3)進行動作要領指導,安排體能訓練和技巧訓練,培養(yǎng)默契度。(4)進行必要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明確風險,增強信心,克服恐懼。
整個團隊上下一心,在團體協作中提升個人的工作成果,通過各成員共同努力,共同奉獻,調動每一位成員的才智和精力,實現雜技藝術的極限美、突破美。全體人員齊心協力,注重創(chuàng)新,改進技巧,保證表演者舉手投足,坐臥跑跳,都為展現節(jié)目技巧動作和情感內涵服務,創(chuàng)作出高難度、高技巧、有特色的經典節(jié)目,為弘揚優(yōu)秀的雜技藝術貢獻力量。
雜技藝術是一門歷史悠久的藝術形式,在傳承中不斷發(fā)展,是一項團體形式的表演類藝術。表演者通過訓練力量、平衡性、協調性實現表演動作的流暢自然,通過訓練過程中的相互合作也獲得高度的默契配合度。團體合作常常會激發(fā)出巨大的潛力,集體協作的成果遠遠超過個人努力的總和。
總之,雜技藝術是需要每一位藝術家團結協作,在雜技藝術創(chuàng)作團體中激發(fā)潛能,創(chuàng)造出廣為流傳的藝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