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軍
(河南省駐馬店實驗小學,河南 駐馬店463000)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嘗試了幾種方法,識字效率大大提高,現(xiàn)與各位老師分享。
小學生的思維是形象的,他們有很強的想象力。在教學中,我經(jīng)常以簡筆畫的形式加入動畫,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記住字形,會大大提高學習效率。例如,比如《贈汪倫》中有一句詩“李白乘舟將欲行”,詩句中的“舟”字既是一個要求學生會讀的生字,又是一個要求學生會寫的生字,對學生來說識記是一個難點。于是,我就設(shè)計了如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我先畫一條小船,然后在這條小船上面寫上一個“舟”字,疊在一起。問:“舟字的一撇像什么?”學生觀察后回答:“小船尖尖的頭”?!柏Q撇和橫折鉤像什么?(小船的船身)?!耙粰M像什么?”“就像小船中間的部分。”兩點像什么?“小船的上邊和下邊部分?!蔽艺f:“是呀,這幾個筆畫連起來真像一個“舟”字,舟就是一條小船”。通過形象圖片來揭示其漢字的形成特點,讓學生通過觀看圖片描述,將漢字與圖像緊密結(jié)合,激發(f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加深對漢字的記憶。
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靠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能力來實現(xiàn)的。一天,一個學生問我:“老師,‘籃球’不是竹子做的,但為什么‘籃字’是‘竹子頭’呢?”我借此機會說:“你真是一個愛思考的孩子,用了一個如普通的字提出如此深奧的問題。老師真佩服你!如果你能回答這個深奧的問題,那就更了不起了?;厝ハ胍幌拢脝? ”第二天在體育課上,我?guī)Ш⒆觽內(nèi)ゴ蚧@球。課間休息時,我問:“籃球是什么做的?”“牛皮做的!”孩子們齊聲說?!澳菫槭裁础@球’的‘籃’是‘竹子頭’呢?”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個不停。我特別邀請了昨天發(fā)言的那個學生要他知道的與大家分享。他說:“最早的籃球是美國人發(fā)明的。他們用竹籃當籃筐,用足球當工具。每次他們把球竹籃里面,就得爬上梯子把球拿出來,然后再做一遍。后來,他們在竹籃的底部挖了個洞就更方便了,慢慢改進使用鐵籃和線網(wǎng)口袋,因此,“籃球”的“籃”是“竹字頭”。學生們就都明白了。
在課堂上,有些孩子學得快,忘得快。因此,在教學中,我總是有意識地、著重地選擇一兩個生詞,精心預置,或短篇小說,或兒童歌曲,以吸引兒童的注意力。例如,兒歌:
《犬》
大字頭上點一點,
成了一只小黃犬。
城市養(yǎng)犬不衛(wèi)生,
亂把人咬不安全。
《爪》
三個小腳丫,
就是一個爪。
老鷹有爪子,
愛把小雞抓。
分解識字方法是機械組合的一部分,它是對這個生字的進行一番拆解。這類字符筆畫部分一般較多,不易記憶,使用這種方法,一個字被分解成多個單元或者單字。如“贏”這個生字被分成五個部分:“亡、口、月、貝和凡”,“一字五部件,亡口月貝凡,敗者猜不著,勝者可占先”。這里的前兩個句子是形式的分解,后兩個句子是生字意義的暗示。按順序?qū)?,“贏”這個詞在紙上跳躍。
校園和社會文化資源進行識字的良好手段之一。例如,一年級新生入校后,孩子們彼此不太了解,都有認識新同學的迫切愿望。因此,我讓他們父母的幫助下制作一張名片,貼在桌子的角上,互相記住對方的名字。另外教室的名稱、校園的標語、花壇上的廣告牌經(jīng)常被孩子們看到,也是孩子們識字活動的教材。所以在開學的第一天,我會帶領(lǐng)新入學的孩子熟悉校園環(huán)境,同時引導學生記住這些名字,學期末,我們班將舉行寫字比賽,表彰和獎勵那些主動識字的學生,進一步激發(fā)他們的讀寫興趣。
生活中的廣告牌、商品包裝和各種報紙雜志都是兒童識字的活教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經(jīng)過用腦思考,收集,組織和交流,把識字變成了一個創(chuàng)造性的過程。與此同時,我的班級還定期舉行各種主題的識字交流活動,如“我從商標中知道的生字”、“我從電視中知道的生字”和“我從其書中知道的生字”。搭建平臺,為孩子提供展示識字成果的機會,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識字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