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靜
安陽市人民醫(yī)院,河南 安陽 455000
腦脊液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在顱腦疾病的診斷中具有一定的價值[1]。本文選取78例顱腦損傷患者,探討腦脊液降鈣素原及C反應蛋白檢測對顱腦疾病的診斷價值。
1.1一般資料收集安陽市人民醫(yī)院2015-06—2016-06 收治的78例顱腦損傷患者為觀察組,并選取同時段的健康體檢者78例為對照組。觀察組男42例,女36例;年齡18~72歲,平均53.59歲;按疾病類型分成病毒性腦炎組19例,細菌性腦膜炎組20例,結核性腦膜炎組18例,腦出血組21例。對照組中男46例,女32例;年齡19~75歲,平均55.42歲。2組年齡、性別等基礎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及排除標準[2]納入標準:基礎資料均填寫完整;均在遭受外界損傷后的12 h內(nèi)入院治療;患者及家屬了解本研究方案,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嚴重不良疾??;近期受到嚴重感染。
1.3方法2組均通過無菌清潔瓶采集腦脊液,以3 000 r/min離心5 min,分離上清液進行檢測。采用電化學發(fā)光分析儀對腦脊液PCT水平進行測定,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腦脊液CRP水平進行測定,CRP測定采取免疫透射比濁法。嚴格按照操作規(guī)范完成檢測步驟,且注意質量控制,將儀器實施常規(guī)保養(yǎng),達到理想的室內(nèi)質量控制。
1.4觀察指標觀察PCT、CRP水平;觀察不同程度患者腦脊液PCT、CRP水平及其與損傷程度的相關性。觀察病毒性腦炎組、細菌性腦膜炎組、結核性腦膜炎組、腦出血組患者的腦脊液PCT、CRP水平。
2.12組PCT、CRP水平比較觀察組PCT、CRP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觀察組不同程度患者腦脊液PCT、CRP水平比較觀察組患者按照GCS評分與影像學檢查對發(fā)病程度予以分級,其中輕度29例,中度32例,重度17例。PCT、CR含量提高,顱腦損傷程度更為嚴重,顱腦損傷腦脊液內(nèi)PCT、CRP水平與發(fā)病程度呈正相關(r均>0,P<0.05)。見表2。
表1 2組PCT、CRP水平比較
表2 觀察組腦脊液PCT、CRP與損傷程度的相關性
2.3不同類型疾病PCT、CRP水平比較病毒性腦炎組、細菌性腦膜炎組、結核性腦膜炎組、腦出血組患者的PCT比較均無顯著差異(P>0.05)。腦出血組CRP水平與其他3組對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細菌性腦膜炎組CRP水平與病毒性腦炎組、結核性腦膜炎組對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不同類型顱腦疾病的PCT、CRP水平比較
注:與病毒性腦炎組、結核性腦膜炎組比較,*P<0.05;與其他3組比較,#P<0.05
降鈣素原是一種較為新型的人類降鈣素前體物質。通常情況下,PCT經(jīng)甲狀腺內(nèi)髓質細胞大量分泌,在血漿內(nèi)PCT并無較高含量,一般少于0.1 μg/L。臨床認為PCT為非甾體類的抗炎物質,可進行有效抗炎,且能夠對細胞因子網(wǎng)絡進行有效調(diào)整。PCT作為繼發(fā)性的炎癥遞質,極有可能在炎癥級聯(lián)反應過程中作為次級炎癥因子參與,其自身并無法開啟新的炎癥反應,但可以將炎癥反應明顯擴大[3-6]。本研究中,病毒性腦炎組、細菌性腦膜炎組、結核性腦膜炎組、腦出血組患者的PCT對比均無顯著差異(P>0.05)。腦出血組CRP水平與其他3組對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細菌性腦膜炎組CRP水平與病毒性腦炎組、結核性腦膜炎組對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在患者顱腦受到損傷后,機體CRP含量會明顯提高。CRP的上升程度與持續(xù)時間均能夠有效反映患者的顱腦損傷程度,且可對臨床療效進行評定。通常狀況下,健康者的CRP水平極低,若機體受到創(chuàng)傷,或是發(fā)生感染、炎癥等,血液CRP含量會快速提升[7-9]。CRP的形成與機體的細菌感染、病毒感染及心血管疾病、手術等具有一定的相關性,CRP水平提高與預后也具有一定相關性[10-12]。本研究中,觀察組CRP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CRP含量越高,顯示顱腦損傷程度越嚴重,患者的顱腦損傷CRP含量與發(fā)病程度呈正相關。CRP的檢測結果可有效評定患者顱腦損傷的嚴重程度,且可以有效診斷顱腦損傷,且可對臨床治療效果進行評定。CRP是一種急性時相蛋白,并無較高的特異性,若患者出現(xiàn)其他部位的損傷、感染或發(fā)生惡性腫瘤等病變時,往往CRP含量也會明顯上升[13-14]。因此,對顱腦損傷進行診斷時CRP并不能夠作為唯一的臨床指標進行使用,應與腦脊液其他指標相結合,得到更為準確的結果[15]。本研究中,對顱腦損傷患者進行檢測時,還使用了腦脊液的PCT。通過研究可知,觀察組PCT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CT含量越高,顯示顱腦損傷程度越嚴重,顱腦損傷腦脊液的PCT水平與發(fā)病程度呈正相關。
綜合以上結果,筆者認為PCT、CRP對顱腦損傷具有一定的診斷價值,病情越嚴重,其含量越高。
[1]張翼,余剛.降鈣素原在顱內(nèi)感染中的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2,15(24):2 732-2 734.
[2]崔利丹,宋春蘭,金志鵬,等.降鈣素原在兒童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感染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6(6):37-38.
[3]胡孝彬,逯心敏,向小節(jié),等.腦脊液降鈣素原和C-反應蛋白檢測對顱腦疾病診斷價值[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2,33(24):2 984-2 985.
[4]陶蕾,孫成英,徐菲菲,等.腦脊液實驗室檢查在顱內(nèi)感染診斷中的應用[J].現(xiàn)代儀器與醫(yī)療,2016,22(3):70-72.
[5]陳建富,邵筱.腦脊液聯(lián)合檢測在顱內(nèi)感染診斷中的應用[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5,35(14):2 027-2 028.
[6]王靖,谷野.C-反應蛋白檢測對小兒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感染的臨床意義[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1,15(4):698-699.
[7]周曉娜,王愛林,孫淑艷.兩種血清降鈣素原檢測系統(tǒng)的方法學對比及偏差評估[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34(5):683-685.
[8]張明潔,程靜,門誠虹,等.不同程度顱腦外傷患者白細胞計數(shù)、超敏C反應蛋白和總膽固醇水平變化[J].微循環(huán)學雜志,2011,21(1):49-50.
[9]馬曉薇,羅永艾.降鈣素原在侵襲性真菌感染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5):904-906.
[10]喬潛林,白新學,劉海玉,等.腦脊液和血清中PCT與NSE及CRP檢測在顱內(nèi)感染診斷中的價值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7,27(11):2 469-2 472.
[11]石樹君.腦脊液PCT及CRP在顱內(nèi)感染鑒別診斷中的臨床意義[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45):8 848-8 848.
[12]藍進,梁福攸,劉成輝,等.腦脊液降鈣素原測定在顱腦外傷術后患者中的臨床應用研究[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3,19(15):2 278-2 281.
[13]杜斌.腦脊液降鈣素原及C反應蛋白在顱內(nèi)感染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實用心腦肺心管病雜志,2014,22(11):75-76.
[14]梅良奎.血清與腦脊液中CRP及PCT檢測對顱內(nèi)感染早期診斷的臨床意義[J].首都食品與醫(yī)藥,2015,22(12):48-49.
[15]李建民,趙雅寧,王袁.開顱術后顱內(nèi)感染患者血清與腦脊液相關指標測定的臨床意義[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14):3 138-3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