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勇
摘 要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在這個大背景下,筆者認為,廣大新聞記者只有做到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工作的方式方法,努力在新聞采訪、稿件撰寫、轉變作風、改進文風等四個方面實現新突破,采寫出適應新時代新聞輿論工作要求的新聞報道,才能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答卷。
關鍵詞 新時代;新聞記者;四個方面;新突破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06-0052-02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fā)展新的歷史方位?!毙聲r代下,新聞輿論工作怎么干,報告用36個字進行了高度概括:“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chuàng)新,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短短36個字,為廣大新聞記者指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迅速發(fā)展,讓人類進入信息時代。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通訊終端的普及,大眾獲取新聞資訊的方式,已由閱讀報紙、觀看電視、收聽廣播等被動接收方式,悄然轉變?yōu)橥ㄟ^新聞客戶端、微信公眾號進行互動交流。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傳統(tǒng)媒體如果不創(chuàng)新、不走媒體融合之路,必將是明日黃花,新聞記者如果不與時俱進、不創(chuàng)新工作的方式方法,必將被新時代淘汰。因此,筆者認為,新聞記者只有努力在新聞采訪、稿件撰寫、轉變作風、改進文風等四個方面實現新突破,采寫出適應新時代新聞輿論工作要求的新聞報道,才能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答卷。
1 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努力在新聞采訪上實現新突破
新聞采訪是新聞記者為獲取新聞對客體所進行的觀察、詢問、傾聽、思索和記錄等活動,是新聞寫作的前提、新聞傳播的起點。
作為新聞資訊的“第一生產者”,新聞記者必須不斷創(chuàng)新實踐,努力在新聞采訪上實現新突破,才能適應新時代的客觀要求?!安稍L離生活貼得有多近,稿子就離讀者有多近!”新聞采訪中,新聞記者只有真正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才能獲取一條條接地氣、鮮活的新聞素材,才能提升新聞宣傳的吸引力、感染力、影響力。
在堅持“三貼近”的同時,新聞記者既要注重現場采訪、電話采訪、廣播連線等傳統(tǒng)采訪模式的靈活運用,也要創(chuàng)新采訪形式,利用微博、微信、QQ等網絡社交軟件,通過新浪、搜狐、優(yōu)酷、百度等網絡直播平臺,與采訪對象進行方便、快捷的網絡交流。網絡采訪的優(yōu)點是不受時空限制,能讓記者在第一時間獲取新聞素材。
當然,由于網絡的虛擬性,網絡采訪的缺點也很明顯,就是真實性的核查要困難和復雜得多。因此,這樣的采訪方式要慎用和少用,決不能為了創(chuàng)新而忽略新聞的真實性,“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要尋找核心的新聞信息來源,在網絡上獲得信息后要及時地走進現場,找到未經過加工、完整的素材,并對材料進行多角度的拍攝。如果在信息獲取的過程中,存在兩個以上的描述且基本一致就可以確定為真實的信息。同時,要對新聞事實進行核查,對宣傳進行管制。
在實際的新聞采訪中,往往會受到諸多因素的限制,這就需要新聞記者掌握分寸盡最大的可能報道真實的情況,但需要注意的是要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進行,如果采訪的問題與宣傳的內容不相符合要及時地進行調整。
2 創(chuàng)新寫作手法,努力在稿件撰寫上實現新突破
一般而言,新聞記者只要選準角度,熟練掌握標題、導語、主體、結尾的寫作技巧,熟悉各種新聞體裁的寫法和結構,就能撰寫出合格的新聞稿件。換言之,過硬的文字功底是新聞記者應具有的基本條件之一。
QQ空間、微博、微信的相繼出現,人類進入“全民記者”時代。移動視頻直播的迅猛發(fā)展,開啟了一個“全民電視臺”時代。從“全民記者”到“全民電視臺”,新聞記者如果不順應信息技術發(fā)展趨勢,把握受眾特別是年輕一代受眾特點,找準新聞的看點、賣點和興奮點,不斷創(chuàng)新標題、導語、主體的寫作手法,努力在新聞稿件的撰寫方式上實現新突破,就很難占領傳播陣地、引領輿論導向。
2.1 要創(chuàng)新標題的制作手法
標題是新聞的“眼睛”,在新聞寫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善選最有特點的事實和觀點做題、巧用修辭手法使標題生動起來、仿寫詩詞歌賦俗語營造意境,這是常用的寫作技巧。新時代下,新聞記者要創(chuàng)新標題的制作手法,在標題長度的控制、關鍵詞的撰寫等方面著力,使其在吸引讀者、被搜索、鼓勵社交分享等方面發(fā)揮重要的作用。
2.2 要創(chuàng)新導語的寫作手法
導語是對新聞內容的高度總結,如果導語部分具有吸引力就會使讀者產生閱讀的欲望。散文式、鏡頭化、故事化、動態(tài)化、標題化(無導語式)的導語,是當前較受歡迎的寫作方式,新聞記者可結合實際,大膽進行創(chuàng)新實踐。
例如,導語的動態(tài)化處理,就需要新聞記者對發(fā)生的新聞及時掌握,實現到現場進行查看,捕捉新聞,在寫作的過程中要盡量挑選帶有沖擊力、表現力和有畫面感的詞語,使讀者在閱讀導語的過程中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2.3 要創(chuàng)新主體的寫作手法
在兼顧傳統(tǒng)寫作模式的同時,新聞記者可在“新聞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情節(jié)化、情節(jié)細節(jié)化”等最受大眾歡迎的寫作手法上進行創(chuàng)新,使新聞稿件更具客觀性、可讀性、趣味性和人情味。
新聞寫作的故事化通常會比簡單的敘述更吸引讀者的注意力,而且受眾也很廣,所以在新聞稿件的寫作中要改變傳統(tǒng)的嚴肅枯燥的語言風格,在符合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營造形象生動的場景、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jié),為讀者提供一種輕松活潑的新聞閱讀體驗。
當然,新聞記者還必須確保謀篇布局、修改校對的嚴謹性,撰寫出結構嚴密、條理清晰、邏輯性強、引人入勝、流暢貫通的新聞稿件。
3 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努力在轉變作風上實現新突破
“求真”即“求是”,是要不斷地認識事物的本質、把握事物的規(guī)律?!皠諏崱保褪且谶@種規(guī)律性認識的指導下,去做、去實踐。新時代下,新聞記者必須大力弘揚我黨求真務實的優(yōu)良作風,努力在轉變作風上實現新突破,采寫出經得住事實和歷史檢驗的新聞稿件。
有人認為,只要掌握了新聞稿件的寫作技巧,新聞記者是否轉變工作作風無關緊要。事實上,新聞記者如果缺乏敬業(yè)的感情、奮斗的熱情、執(zhí)著的激情,患上典型的“動力缺乏癥”,就不可能把心思用在新聞工作上。
如果被動、機械地去完成工作任務,就不可能做到求真務實,就會閉門造車、胡編亂造,采寫出嚴重失實甚至虛假的新聞報道來,從而釀成破壞新聞從業(yè)人員名聲、降低媒體社會公信力、損壞黨和政府形象的惡果。
4 堅持務實做人,努力在改進文風上實現新突破
文風,指文章所體現的思想作風,或文章寫作中某種傾向性的社會風氣及作者語言運用的綜合反映。文風緣于人風,文章的風格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自身的品格和思想內涵。當前,文風上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讓人反感,也為改文風提供了空間。
孟子曰:“忠誠者,人之道也?!碧K軾說:“其文如其為人?!睋Q言之,新聞記者只有堅持務實做人,就能努力在改進文風上實現新突破。務實做人,就是要做到求真務實、尊重實踐、注重實效。學習求實是務實做人的必要前提,工作務實是務實做人的基本要求,生活樸實是務實做人的充分體現,新聞記者只有腳踏實地地走出去、走下去、走進去,才能采寫出“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精品力作。
5 結論
綜上所述,做好新時代下的新聞工作,是每一位新聞記者責無旁貸的責任和義務。廣大新聞記者只有堅持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才能采寫出更多鮮活的新聞稿件,為經濟社會發(fā)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18.
[2]中共中央宣傳部新聞局.習近平總書記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學習輔助材料[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6-5-1.
[3]杰克·海敦.怎樣當好新聞記者[M].伍任,譯.北京:新華出版社,1980.
[4]王雄.新聞輿論研究[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
[5]陳作平.新聞報道新思路——新聞報道認識論原理及應用[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0.
[6]李良榮.新聞學概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