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瓊
基于目前的教學模式,教師在備課時通常為所有教學對象制定同樣的教學目標(雖然設置了基礎性目標,提高性目標和擴展性目標,但也是針對所有教學對象的共同目標,而非將差異性層級目標)、在實施教學時使用同樣的教學方式方法、在課堂上走著單一的教學流程、在課后給全班同學布置同樣的課后作業(yè)(有些作業(yè)設計的“分層”作業(yè)也僅限于“量”的不同)。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同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是被直接忽視的,所有學生像生產(chǎn)車間里的產(chǎn)品一樣,都在同一個流水線上經(jīng)過同樣的工序被加工。
但實際上,在同一個教學班級中,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習風格或興趣、社會經(jīng)濟地位和家庭因素、學習準備、學習進度、甚至是性別、文化(種族)、看待學習的價值、學習自信心等等方面都存在著差異,這就決定不同的學生在同一節(jié)課的需求都有所不同。
《新課標》中提倡面向全體學生,關注語言學習者的不同特點和個體差異,但“教學過程中差異教學的設計環(huán)節(jié)和課堂時間的管理問題,分層作業(yè)的反饋及多元評價上的尺度,使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逐漸放棄對差異教學的探索和研究”①,教師不得不日復一日地設計“兼顧大多數(shù)”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nèi)容,而這和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難以匹配,也難以達到“教育公平”的要求。
雖然目前教育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有關教和學的模型和框架,差異教學的理論基礎應該還是教育目標分類學理論和多元智能理論。
教育目標分類學理論的代表任務布盧姆等人認為,教學目標就是通過教學使學生發(fā)生行為變化的期望,通俗地講就是“在教學后學生必須能做以前不能做的事情。”學生通過學習所取得的變化能直接從行為方面直接觀察并加以界定。教學目標分類就是教師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難易,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為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難易程度的具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
根據(jù)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每個人都擁有不同的智能優(yōu)勢組合,“優(yōu)勢智能和偏好不僅影響他們的最佳學習方式,還影響他們用以表現(xiàn)自己理解和掌握程度的最佳方式?!备鶕?jù)加德納的研究成果,不僅有助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在制定課程項目時設計更多的方案,還有助于教師了解自己的學生的最佳學習方式,這也是開展差異教學的第一步。
差異教學的起點是對學生的了解,以及對他們學習需要的了解。因此,首先就需要做學情分析。
方法一:加納德的多元智能模型
教育學教授霍德華 加納德到已經(jīng)探索了八種思維和學習的方式。他認為人類至少有八種智能,只是掌握情況不一樣,有的智能比較突出,有的智能比較薄弱。學生的優(yōu)勢智能影響了他們的最佳學習方式,所以鼓勵學生參與學習的方式越多,給學生更多的機會按自己的偏好來學習,學生就學得越好。
首先讓每個學生都填寫一份多元智能測試表,并且告訴學生“多元智能”不適用來給他們貼上“強弱”的標簽,這份表是用來告訴他們自己的學習偏好是什么,在自己優(yōu)勢的學習領域,學習更容易也更有趣。
方法二:學生興趣
設計一份興趣調(diào)查表,這樣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在課外的興趣愛好是什么。興趣調(diào)查表的問題可以是開放性的,例如:“你最喜歡的學習活動或是學科是什么?最不喜歡的呢?”、“哪門學科是你認為最難的?為什么它的最難的?”、“你最喜歡的游戲或者運動是什么?”、“如果你可以學任何你會選擇學什么呢?”、“在沒有其他人的幫助下,你有沒有自己學會做某件事情的經(jīng)歷呢?如果有,你學會了什么事情?”……也可以是選擇性的,例如:“在學校,我最喜歡的做事方式:A自己單獨做B和一個朋友一起做C和一個小組的同學一起做D在一個大組中做”②……
方法三:學習經(jīng)歷
許多教師都會從學生上個學習周期的考試成績來初步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但僅僅局限于考試成績,是不能全面考察出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例如學生的表現(xiàn)和他的成績是否匹配,即學生是否完全發(fā)揮出他們的學習潛能。所以關于上個學習周期的學習情況,教師還需要全面了解,這包括但不限定于上個學習周期的考試分數(shù)、評定等級、班主任評語。如果學生沒有完全發(fā)揮出他們的學習潛能,是什么原因導致的?教材難度把握不夠?因為太難或太簡單都容易讓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改變上課形式和作業(yè)形式?這些問題都值得教師在進行下一步前好好推敲。
方法四:向家長、生活老師、教練等發(fā)放問卷了解學生課堂外情況。
學生在課堂外的情況可以向他們的家長、生活老師(寄宿學校)、教練(校外興趣班或體校學生)等了解。在實施差異教學前,可以向他們發(fā)放問卷收集情況,從他們的視角去了解學生的學習優(yōu)勢以及學習特征。所以首先還是設計問卷,這份問卷題目不需要特別多,按照加納德的八種智能分別設計一至三道題目。在他們做問卷前還需要向他們解釋邀請他們填寫該表的目的,即這張表格將會被怎樣利用,以及學生能從中多的什么樣的益處。
在全方位了解學生后,第二步就應該開始教學活動設計。首先要擬好課程的“要領性問題”和“單元問題”。前者是本學科的基礎性概念和原則,后者是前者的具體體現(xiàn)。這兩個問題放在中學英語語法課中就很好理解,例如在語法系統(tǒng)中,一般過去時在小學課本中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過,但進入初中后它還會被重復學。這個“一般過去時”就屬于“要領性問題”,貫穿整個語法學習,初中階段課本中某個單元重點訓練“動詞過去式”則是“要領性問題”的具體呈現(xiàn),屬于“單元性問題”,它比“要領性問題”更詳細。
第一次開展差異教學,可以先選擇一個容易開展差異教學的單元或者主題:對一些學生來說很容易掌握,但另外一部分學生卻要花費更多精力才能掌握的單元可以成為差異教學的內(nèi)容。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nèi)容都適合進行差異教學,因此在第一輪教學中,有必要逐步收集適合差異教學的內(nèi)容,在第二輪教學中予以加強改進。
差異教學是一種高效的教學方法,但其開展卻礙于現(xiàn)實的種種限制。但隨著國家戰(zhàn)略也在朝著利好的方向發(fā)展: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2018年要基本消除66人以上的超大班額;2019年大班額要取得突破性、決定性的進展;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的大班額。隨著大班額的消除,小班教學的實現(xiàn),差異教學必將落到實處。
注釋:
①單巍巍《差異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②Dianne Heacox(美)著楊希潔譯《差異教學——幫助每個學生獲得成功》[M]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