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偉
(新疆師范大學歷史學院 新疆烏魯木齊 830017)
有關清代各級政府禁毀戲曲研究,學界多關注于清前中期,而對于晚清時期各級政府的禁毀戲曲研究還比較少,從晚清政府對戲曲管理這一角度來說有進一步研究的必要。因此,筆者不惴淺陋,對晚清各級政府禁毀戲曲方面以往研究中比較薄弱的幾個地方爬梳一下;也希望拋磚引玉,期待后面學術界對此有更精彩的研究。
(一)道光二十四年(1844)浙江設局禁書戲。道光二十三年(1843),遂邑洪自含、建邑夏澄捐資發(fā)起重刊右汾山人王棣香《勸毀淫書征信集》,洪夏二人及涂鴻占等人為重刊撰序、敘、跋言。“用是請于大吏,示以嚴條,腋集其資,領司于局,先省地而各府各州各縣,禁不容寬,自家藏而或販或稅或雕,搜之務盡。”[1](P200)洪自含等人的倡議引起了很大的輿論反響。次年,張鑒等闔省紳士22人聯(lián)名上書浙江學政請示設局禁書并擬定了收毀淫書的具體日程:“謹于九月初九日起,至十三日止,設局于省城仙林寺,捐資定價,酌給收買淫書板片書本,公同督毀;特恐書鋪、稅書鋪藏匿居奇,不即繳出領價,或日久仍刊刻刷印稅賣等弊,為此,合詞環(huán)叩,懇請言示曉諭,令各書鋪及稅書鋪,務將所藏淫書板片書本,于初九日起,五日內(nèi)繳至仙林寺公局,當面銷毀領價,并赴縣各具嗣后不敢藏匿翻刻刷印切結;如過期不繳,故藏稅賣,及刊印發(fā)兌他處,后經(jīng)查出,聽局具稟吊銷,照例治罪?!盵1](P201)從這份公呈來看,紳士們的這個禁書建議較之前靈活而有一定的合理性,設立專門機構,公布收繳書周期,且還有自主繳書后給予相應的經(jīng)濟補償。對于中國紳士在官府中所起的巨大作用,美國傳教士何天爵曾有過表述:“一般地講,朝廷對他們的建議和意見等都十分看重,大部分采納。因為清廷認識到這些人的意見往往代表了民心所向,政府也深知眾怒難犯?!盵2](P184)因此對于紳士們的聯(lián)合建議請求,相關官員自然不敢怠慢,迅速采納和批準。時任浙江學政吳為很快作出批示:“為此示仰各書鋪稅書鋪人等知悉:爾等奉示之后,速將所藏淫書板片書本,統(tǒng)限九月十三日以前,赴局繳銷,給價焚毀,毋許片板片紙存留;倘抗匿不繳,及繳后私行翻刻稅賣,一經(jīng)查出,或經(jīng)局董呈明,除將書板吊毀外,仍照例嚴究,絕不姑究,凜之。朱護道批示:本護道同深厚望,候即據(jù)情出示嚴禁,一面即飭府縣一體遵辦可也。成案章程并存?!盵3](P119-120)
上行下效,禁毀書落實到浙江府縣一級也極為重視。如杭州知府對此告示:“示仰書坊及稅書鋪戶人等知悉:即將淫書板片書本,務即遵期赴局繳銷領價;倘敢過期不繳,故藏租賣,及刊印發(fā)兌他處,一經(jīng)查出,或被指稟,定即照例治罪,絕不寬貸。”[3](P120)湖州知府的告示更加具體,還附上了禁毀的書目:“本局奉憲設立收毀淫書板片書本,照估給價,業(yè)奉學憲吳給示曉諭;茲特將應禁各種書目開后,凡鋪戶人家,如藏有此等板本者,務勸盡數(shù)交出,送局收毀,幸勿遺自誤......此外明目尚多,未能備載,望各自行檢點,一并送局。自禁之后,凡屬省城內(nèi)外,及各州縣鄉(xiāng)村等處;統(tǒng)宜遵照,設局收毀,其不能送局者,亦應自行銷毀凈盡,以免日后覺察,種多未便?!盵3](P121)由此可見,浙江禁書行動首先從士紳階層發(fā)起,然后又由上而下,逐級落實,從上而下都非常重視。
而在差不多一個月后,浙江巡撫又一次發(fā)布禁書的指示,將原來的五天繳書之期又延長到了一個月,又一次掀起了禁書的高潮?!盃柕葟那笆召I淫書淫畫,本干例禁;今本部院不咎既往,自示之后,省城各鋪戶,務將各種書畫,即日送交仙林寺公局,聽該紳士等給價銷毀;其省外各府屬,現(xiàn)已札飭勸諭紳士捐資設局收買,限一個月內(nèi)送交銷毀,斷不準片板片幅,隱匿存留。倘敢不即繳出,仍復私自賃賣,及刷印發(fā)兌他處,一經(jīng)查出,定即照例嚴辦。如有無籍棍徒,溝通地保,以搜查為名,訛詐擾累;許該鋪戶指名呈控,以憑究辦,決不姑寬。至艷曲新詞,半出于文人筆墨,貽害匪淺;士為四民之首,讀圣賢書,所學何事,欲治其流,先清其源,更望父兄師友,日夕儆戒,正士習而厚民風,胥在于此?!盵1](P205)浙江的禁書舉措越來越完善,除了繳書日期從五天增加到一個月之外,對以禁書為由敲詐勒索的不法行為也允許鋪戶指控檢舉。對其禁書產(chǎn)生的最初來源——讀書人也提出了警告。
(二)后續(xù)影響。此后,還有同治七年(1868)時任江蘇巡撫丁日昌在江蘇大舉查禁書之事,學術界已多有論述,現(xiàn)不再重復。而在丁日昌在江蘇查禁書后不久,同治皇帝終于頒布相關諭旨?!胺槐拘≌f,例禁極嚴,近來各省書肆,竟敢違禁刊刻,公然售賣,于世俗人心,殊有關系,亟應嚴行查禁。著各直省督撫府尹飭屬查明應禁各書,嚴切曉示,將書板全行收毀,不準再行編造刊印,亦不得任聽吏胥借端搜查,致涉騷擾。”[4](第51冊,313卷,P141)雖然該旨頒行全國,但缺乏后續(xù)具體操作執(zhí)行的具體配套措施,而且各地具體落實執(zhí)行情況缺乏有效管理和監(jiān)督。再加上西方各種新思想的傳入,還有民間暗中對此的需求,所以此后清廷雖多次重申次法令,但禁絕戲文劇本的力度已經(jīng)很弱小。
(一)對多種戲曲的限制和禁絕原因。對“淫戲”的禁絕,最重要的原因是敗壞社會風氣。“夫以古來偶逢僅見之異,而作為固有當然之事,村市演唱,萬目共瞻;彼販夫傭子、鄉(xiāng)愚游手之輩,生平不知治亂故實,睹此恣睢不法、悖慢無禮,及殺人為盜、陡然富貴之情狀,驚愕嘆羨,信以為真,意謂古既如是,今何不然,由是頓萌妄念,漸起邪心,稍值困塞,即竄身萑苻之澤,觸刑網(wǎng)而不之悔。”[5]“梨園演劇,祝嘏稱慶,酬神宴賓,例所不禁。而聚眾耗材,莫如戲館,商富大賈,相率效尤,衣冠子弟,爭趨若鶩,甚至百工舍業(yè)以嬉,游手借端滋事,無益有損,種難枚舉?!盵6]“萬惡淫為首,喪名敗節(jié),釀命傾家,多由于此,誠古今之例禁也。若淫戲則于大庭廣眾之中,繪色摹聲,窮形盡相,斯時,男女錯雜,彼此相視,個人心目中,是何景象?導淫蕩志,莫此為甚,稍不自持,因而瀆倫滅禮,賈禍亡身,害豈勝窮乎!”[7]當然,政府對“淫戲”的概念定義本身就是寬泛模糊的,幾乎所有的戲曲劇目在清政府看來都是“淫戲”,都應禁止,有點“神經(jīng)過敏”,矯枉過正的意味。
還有部分不法戲班子等違法亂紀或因演戲而導致的社會紊亂,擾亂社會治安方面的原因?!捌澰L縣屬北和圩一帶地方戲班串通本地棍徒,每于年終勒令當鋪、店戶、居民挨次出錢演戲,稍不從愿,即逞兇嚇唬,訛詐錢銀,實屬邈法妄為,肆行擾害,可惡之至。除飭差札請道司外,合行出示嚴禁?!盵8]“并有籍此引誘奸拐、開場聚賭者,誨盜誨奸,莫此為甚?!盵9](P34)“即唱花鼓皮影,其實皆痞徒集以聚賭抽頭,輸極之后,即流為盜賊,奸拐之案亦因之而起,甚至彼此爭競,釀成命案,種種惡習,言之真堪痛恨。”[9](P32)有些戲班子糾集不法之徒,行違法亂紀之事;還有些案犯借唱戲之機從事開場聚賭或者偷盜奸拐的不法活動。晚清政府對秘密社會也非常警惕和敏感,而有些秘密社會進行入會儀式時也會選擇戲曲的形式?!疤斓貢鳛榍宕哂写硇缘拿孛苌鐣?,其入會儀式代表了秘密社會的特性。當時廣泛地在民間社會作為游戲手段的戲劇表演正好迎合了這種需要,由此,天地會將拜會暗號化為戲劇活動。”[10]由此及彼,出于對秘密社會的管控和打擊目的,晚清政府也不能不對戲曲產(chǎn)生防范心理。
此外還有浪費錢財、耽誤農(nóng)時和生產(chǎn)等原因。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原因有時是官府為了減少執(zhí)行禁絕戲曲過程中的阻力而憑借的幌子或借口。
(二)對多種戲曲的限制和禁絕手段。除了各級各地政府發(fā)布相關相關禁戲的法律條文和公告外,基層的紳士階層也被廣泛動員和發(fā)動起來,“紳衿有政治特權,是政府的依靠力量,官僚隊伍的后備隊,又是社區(qū)社會的代表,官府與民間的中介,對政府它是民間的代言人,對民眾則是社區(qū)利益的代表,兩邊都要借重于他,造成其特殊地位?!盵11]由此可見禁戲運動表面上的廣泛性和深入性?!捌鋵こ虬嘌莩鶓?,應如何勸諭,紳士隨時隨地開導禁止,以挽頹風,均即由府、州、廳、縣各就地方情形,酌議具覆,總期事歸實際,毋得徒托空言,是為至要?!盵12](卷十一之二,P21)“嗣后如有再演此戲者,紳董與地保亦宜稟案本縣捉拿,定將此寫戲點戲與班首人等,一并枷杖?!盵13]“淫盜諸戲,最系地方風化,宜約集耆老團董,立議永禁,一鄉(xiāng)則責成鄉(xiāng)董,一族則責成族長,均須于廟宇公處,或祠堂善堂,立議永禁。如某族人有點演淫戲者,祠中究責以不孝論,不改者,立加斥逐?!盵12](卷十一之二,P6)“并令各鄉(xiāng)村宗房長與紳士等,督同地保隨時隨地互為查禁,訪查得實,立即指名報告,該地方查禁不嚴,無論該地保有無賄隱情弊,一并從重懲治,絕不寬貸,各宜凜遵毋違?!盵12](卷十一之二,P19)
通過從上到下深入到民間鄉(xiāng)村的紳士、保長和族長等基層政權,禁戲運動得以暫時性局部性的發(fā)動和進行,但難以有效推行。中央統(tǒng)治階層的好多成員如慈禧和光緒等對戲曲非常喜愛,中央大員如曾國藩、李鴻章等也有多次看戲的記載,“上行下效”,就更不用講地方官員和普通百姓了。而且有些地方的衙役和士紳在執(zhí)行過程中收受好處,執(zhí)行不力。平民“串通胥吏,奉票下鄉(xiāng),得錢即縱,蒙混稟覆,互相隱瞞,差房中飽,比比然也?!盵12](卷一一,P16)“那些違反禁令的人不過是在衙門花上一筆錢,就可以免除懲罰?!盵14](P40)
而對于晚清中央和地方關系,李細珠先生認為主要是由“外重內(nèi)輕”到“內(nèi)外皆輕”的演變。[15]自太平天國農(nóng)民起義,湘軍崛起,一直到民國建立,晚清中央政府權力始終處于弱勢狀態(tài);晚清后期地方權力也得到削弱,而基層官紳權力也處于弱化狀態(tài)?!皬V而言之,晚清紳權在地方的作用或不如許多研究者想象的那樣有力,清中葉以后的地方政治運作中,士紳在地方事務上的自主性和活動余地均甚有限?!盵16]而且到了晚清后期,官紳合作緊密的關系被打破,“昔日的官紳合治模式已開始瓦解,基層的官、紳、民關系已經(jīng)紊亂,而重建秩序的過程則相當漫長?!盵17]
中央政府權力在地方政府權力面前的弱化,官、紳、民關系治理模式的最終瓦解,也必將會對戲曲的管理產(chǎn)生重大影響。美國傳教士明恩浦在其著述中的一段記載則可以充分表明此政策除了在某一時期的某地有成效外,總體而言是完全失敗的?!耙坏┠骋粋€鄉(xiāng)村要舉辦戲劇演出的事情被確定下來。附近的村莊都將為之興奮得顫抖。其實,還不只是出嫁外地的新娘會利用走訪親戚的機會回來觀看演出,而且,許許多多外村的男男女女、大人小孩都會利用與本地村民的各種關系前來拜訪。”[14](P43)在偏僻的鄉(xiāng)村人們對戲曲都如此喜愛,更不用說相對繁華的城市了,自然,政府禁戲也幾乎是“一紙空文”。
晚清處于封建社會末期,“男尊女卑”等觀念在當時依然很流行?!爸袊膵D女們總是被各種各樣的清規(guī)戒律、遺風陋俗束縛和限制,不能越雷池一步。他們沒有受教育的權利,得不到社會的認可,至多是比仆人的地位稍高一些的人物?!盵2](P63)這種觀念落實到戲曲方面就是禁止婦女觀戲,但實際上似乎是屢禁不止?!霸谥袊械胤剑S多鄉(xiāng)村婦女期盼的一個外出機會,是觀看村子或市鎮(zhèn)上的演出和戲劇。”[18](P112)另一方面,伴隨著各種新思想的傳入,傳統(tǒng)性別制度也不斷受到?jīng)_擊和挑戰(zhàn)[19],禁止婦女觀戲的法令也在逐漸松懈。禁婦女觀戲在不少家訓閨箴里都有體現(xiàn),“至于家法宜肅,僧道及三姑六婆不許入門。子弟勿崇奉異端邪教,婦女勿入廟燒香;家中喜事,勿演戲、講小說,所以防微也?!盵20](P175)而且官方文告、朝廷諭旨也屢屢禁止女性觀眾出入戲場,但此規(guī)定逐步在松弛?!暗拦鈺r,京師戲園演劇,婦女皆可往觀,惟須在樓上耳。某御史巡視中城,謂有傷風化,疏請嚴禁,旋奉嚴旨禁止。而世族豪門仍不斂跡園門,雖揭文告,仍熟視無睹也……京師戲園向無女座,婦女欲聽戲者,必探得堂會時,另搭女桌,始可一往。”[21]應該說雖然有所突破,但剛開始對婦女的束縛作用還是很大的?!皨D女和姑娘們總是小心翼翼地安坐在專門為她們保留出的位置,男女能夠接觸交往的機會極為稀罕。在較大一些的城市里,女子有時會上劇院看戲,但存在一個永久不變的通行做法,即她們總是必須坐在為她們單獨設置的、用簾子嚴密遮擋的包廂里。”[2](P83)
政府不光禁止婦女入戲場觀戲,而且還禁止婦女入廟觀戲。官府士紳對婦女去寺廟官府一直是很敏感的,不僅僅是因為寺院可以演戲?!八麄儗ε詤⑴c這樣的外出旅行懷有深深的疑慮:在戲劇、小說中,佛、道寺廟被描寫成男女混雜之地,在那里最可能發(fā)生戀愛事件。當女人們成群結隊地上香朝拜,就算沒什么壞事發(fā)生,她們也肯定全然不顧禮節(jié),行為像個敗家的野姑娘一樣。”[18](P112)所以就可以理解官府為什
么對婦女去寺廟看戲態(tài)度上更加嚴厲了。“以致京城地面,竟有寺院開場演戲,借端斂錢,職官眷屬,亦多前往,城內(nèi)隆福寺、護國寺開廟之期,婦女亦復結隊游玩,實屬有關風化。著步軍統(tǒng)領衙門,順天府五城出示曉諭,嚴切稽查,遇有前項弊端,即將該廟僧尼人等從重懲辦,以挽頹風?!盵4](第50冊,卷271,P757)但從這個布告來看,并沒有對婦女本身有多少懲戒,而是僅對僧尼提出懲處。說明禁止婦女觀戲的執(zhí)行力度在不斷削弱?!盃柕葹榧议L者,務各約束婦女,不準入館看戲,免傷風化?!盵22](1874年1月7日第2版,P21)后來政府又將禁止婦女觀戲的管理權進一步下放到家庭家長,是進一步弱化的表現(xiàn)。不久就有《與眾樂樂老人致本館書》對禁止婦女觀戲提出異議,“不徒愿吾一須眉男子獨樂其樂,并欲邀同人婦女與眾樂樂。”[22]((1874年1月13日第1版,P41)禁止婦女觀戲的觀念被進一步解放,婦女最終得以與男性一樣平等享有看戲的權利。
隨著晚清政府內(nèi)憂外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程度不斷加深,還有各種西方新思想的傳入,晚清各級政府對戲曲方面的管理也不可避免呈現(xiàn)弱化的傾向和趨勢。對部分戲文劇本的禁毀只是在某個時期某人執(zhí)政的某個地方比較成功,朝廷雖然頒布一些禁毀的法令,但缺乏具體配套措施和可操作性而難以在全國推行。對多種戲曲形式的限制和禁絕雖然是政府主導,也不得不依賴基層士紳保長的力量深入民間,但從上而下,晚清宮廷官場對戲曲喜愛實際上有增無減。而中央政府的權力基本處于弱勢,官紳民治理模式最終也土崩瓦解,再加上西方各種新思想和新藝術形式(如電影)的傳入,導致禁絕戲曲政策難以執(zhí)行,這也是晚清政府在戲曲管理方面權力弱化的一種體現(xiàn)。而婦女觀戲,隨著西方新思想的傳入和清王朝的衰微,已成為一種不可阻止的社會潮流。從戲曲本身在晚清時期的蓬勃發(fā)展也可以反證晚清政府在戲曲管理方面已成“強弩之末”?!皯蚯^賞是晚清民間最主要的一種娛樂活動。各個地方有地方劇種,各個民族有民族戲劇,農(nóng)村有草臺班子的表演,城市有戲院和堂會演出,還有自娛自樂的票友客串?!盵23]
參考文獻:
[1][清]夏澄,等.勸毀淫書征信錄[M]//丁淑梅.清代禁毀戲曲史料編年.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0.
[2][美]何天爵.真正的中國佬[M].北京:中華書局,2006.
[3][清]夏澄,等.勸毀淫書征信錄[M]//王利器.元明清三代禁毀小說戲曲史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4]清實錄:穆宗實錄[M].北京:中華書局,1987 年.
[5]俞洵慶.荷廊筆記:卷二[M]//丁淑梅.清代禁毀戲曲史料編年.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0:224-225.
[6]潘遵祁.西圃集:卷四[M]//丁淑梅.清代禁毀戲曲史料編年.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0:228.
[7]史澄.趨庭瑣語:卷七[M]//丁淑梅.清代禁毀戲曲史料編年.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0:265.
[8]廣東??悼h北和圩禁戲碑[C]//中國戲曲志編輯部.中國戲曲志:廣東卷.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3:561.
[9]張?zhí)煨?晚清《申報》刊載的湖北省禁毀小說戲曲史料[J].武漢文史資料,2013(4).
[10]李平秀.天地會的入會儀式和戲劇[M]//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政治史研究室,等.晚清改革與社會變遷: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813-831.
[11]馮爾康.中國古代的宗族與祠堂[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51.
[12]余治.得一錄[M]//丁淑梅.清代禁毀戲曲史料編年.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0.
[13]廬州府志[M]//中國戲曲志編輯部.中國戲曲志:安徽卷.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3:21.
[14][美]明恩浦.中國鄉(xiāng)村生活[M].北京:中華書局,2006.
[15]李細珠.再論“內(nèi)外皆輕”權力格局與清末民初政治走向[J].清史研究,2017(2):9-23.
[16]羅志田.道出于二:過渡時期的新舊之爭[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59.
[17]羅志田.權勢下移:近代中國的思想與社會[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290.
[18][美]白馥蘭.技術與性別:晚期帝制中國的權力經(jīng)緯[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
[19]呂美頤,等.晚清:傳統(tǒng)性別制度受到的挑戰(zhàn)[M]//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政治史研究室等.晚清改革與社會變遷: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858-874.
[20]陸林.宋元明清家訓禁毀小說戲曲史料輯補[J].明清小說研究,1997(2):175.
[21]徐珂.清稗類鈔:第11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4:5065.
[22]申報(縮印本第4冊)[M].上海:上海書店,1983.
[23]嚴昌洪.20世紀中國社會生活變遷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60-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