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蔚
翻一下你的手機通訊錄、微信、郵箱、陌陌,數一下你現在有多少聯系人?人類學家羅賓·鄧巴曾經根據猿猴的智力推算人類社交能力的上限,能穩(wěn)定維持的關系不會超過150人,這就是著名的“鄧巴數字”??墒墙裉?,超出這個數字的大有人在。
現實中的人際關系超出了人腦所能處理的極限,不得不依靠網絡手段進行維系。毫無疑問,它最終會變得像所有虛擬關系一樣,輕飄飄的,無質量可言。就像有人丟了錢包,誤了火車,在朋友圈里哭訴,還有人拼命點贊呢。
人與人的聯系就這樣被網絡稀釋。你群發(fā),我點贊,雖然都不一定相識,但彼此都不必浪費生命,又都能收獲人際聯結的幻覺。兩相便利,卻也兩相空虛。
這個時代,我們通訊錄上的名單越來越長,彼此一訴衷腸的機會卻越來越少?!W上如火如荼的“搶紅包”活動,就是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忽然火爆起來的。
我以為,紅包從來不是一種經濟行為,而是社交行為。
人是喜歡群居的生物,這是千萬年演化形成的特性,永遠改不掉。人性天然如此:大事小事,喜怒哀樂,聚到一起總會有更好的感覺。在古代是圍著篝火載歌載舞,現在是上飯店訂個幾十桌。形式在變,本質不會變。
網絡的便利,也正是網絡的限制。它太輕易了,沒法當回事。前兩年有一句流行語:“群發(fā)的短信我不回?!蹦惴凑矝]有多認真,我憑什么要真心相待?
于是在這個時候,人類——也許首先是產品經理——想到了紅包!
紅包,紅包是多么有誠意的一種表達?。≡诰W上的關系中,我們不能傳遞體溫,傳遞眼神,傳遞關心(非口頭的),我們能傳遞的只有冷冰冰的數據。好吧,我們想辦法讓數據有一點體溫。最終,我們真的有了一種帶體溫的數據,就是錢。
歸根到底,網上的紅包與現實中的紅包不同,卻帶有相通的元素?,F實中的紅包,是一種正式的人際契約,而網上的紅包,則是網絡灌水的一種延續(xù)。但這種灌水,多少是有一點點現實性的。這是來自網絡的人情。為什么地上的一毛錢不撿,網上的一毛錢卻要搶?我們搶到的并不僅僅是那一毛錢,而是聯結之后的某種確認。
一毛錢或是一塊錢又怎么樣?重要之處在于,它是真的,我與他人的互動就是真的!這讓我想起小時候的新春游園會,獎品不值錢,卻總能收獲比錢更多的快樂。
新時代的人類想出這種新的聯結方式,應該也算一樁好事吧?網絡是越來越好了。素昧平生的人,可以借由網絡相識、相交,甚至在遠隔千山萬水的情況下,通過一點點金錢的交流,感受到彼此的善意。但我對于這種網絡的人情,仍舊有一點擔心:會不會因為它的功能越來越強,有一天人們真會忘掉面對面的重要?過年時各自埋頭對著手機,就能沉浸于網上的交情,而無視現實中的彼此隔斷?也許最理想的狀態(tài),是可以一邊走親訪友,收發(fā)現實的紅包,偶爾上個網,和群里的朋友玩玩搶紅包的游戲吧。
如果你在群里點開一個紅包,忽然感受到久違的節(jié)日的喜慶感,這不是因為你的貪婪(總共才多少錢呢?),而是它因為激起了潛藏于我們心底的,對聯結的渴望。
我們成功地找到了一種方法,可以為網絡關系增加一絲現實的分量。無論如何,這比點贊和群發(fā)誠懇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