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鶴千
(沈陽師范大學國際商學院 遼寧 沈陽 110000)
在網購普及、人們消費觀念逐漸變得現代化的時代,通過網絡平臺進行農產品的銷售已經成為廣大農村地區(qū)群眾提高農村經濟發(fā)展、創(chuàng)收創(chuàng)業(yè)的主要方式。本著對廣大農產品銷售者及產品購買者負責的角度,對農產品的電子商務交易進行規(guī)范化管理,制定相應法律保護機制勢在必行。
廣大農民參與到互聯網經濟活動中,是農民對于現代化科技成果的分享,是農民加入現代化進程的重要途徑。電子商務交易可以改變原來農產品交易中對于時間、地域的限制,可以有效擴大農產品的銷售范圍和售賣時間。電子商務對于農產品銷售渠道的擴展、產品推廣、縮短中間成本都有重要作用。而為了保證農民電子商務經濟活動的正常運作,關于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的法律保護機制的制定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傳統的農業(yè)大國,我國具有農村地區(qū)廣泛,農產品生產及需求量大等特點。在以往傳統的農產品銷售中,由于產品產地、地區(qū)差異、信息溝通不及時等原因,導致農產品的銷售以臨近地區(qū)及固定供應商及采購商為主。但是電子商務加入農產品交易后,為農產品的銷售提供了革命性的改變。農產品銷售依靠電子商務交易,便捷的網絡銷售、推廣、傳播使產品銷售地區(qū)更廣泛、銷售規(guī)模擴大,交易運輸等方法也變的更簡便。在電子商務交易引入農產品交易過程中,因為生產銷售規(guī)模的擴大,導致其中涉及法律問題逐漸增多,所以法律保護機制的健全在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當中起著重要作用。
經濟全球化浪潮下,農產品銷售作為我國經濟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關系到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的發(fā)展。在以往的農產品銷售中,因為我國宣傳、推廣、銷售技術都較為滯后,導致銷售情況并不十分良好,但是電子商務交易的加入極大的推進了我國農產品在全球范圍內的銷售。隨之而來的,則是由于相關電子商務交易法律法規(guī)還不健全而導致的交易中遇到的問題。缺乏相關法律保護,是我國農產品銷售在國際競爭中競爭力不足的原因之一。
在當前的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市場中,主要采用的是農民與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合作的方式,一般是賣家向電子商務平臺購買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向農戶下單,農戶接到訂單后供貨。在這種依托第三方電商來聯系農戶與購買者的方式,是在用訂單農業(yè)調節(jié)農業(yè)生產。可以解決一部分傳統模式下農戶與購買者之間信息不對等的狀況。但是因為市場價格變化、物流運輸損耗等情況時有發(fā)生,導致農產品的電子商務交易中存在一定風險,而農戶的抗壓能力本來就較為薄弱,一旦發(fā)生問題,對于農戶的銷售積極性會有極大削弱。
電子商務交易是基于大數據的交易活動,在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過程中,無論是供應產品的農戶還是購買產品的消費者,其個人信息都將被錄入進入數據庫。而這種個人信息作為無形的經濟資產,具有產權權屬和一定的經濟價值。掌握消費者購物偏好和個人信息就相當于掌握了交易活動中的關鍵。當前網絡安全和個人隱私問題逐漸成為受到關注的大問題,電子商務交易中,服務商掌握農戶及消費者信息后如果將數據庫信息售賣給其他機構或個人,則可以獲得巨額盈利,但是這可能極大的損害了信息安全及人身安全。電子商務交易中的信息保護問題是當前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法律保護機制中存在缺失的重要問題。
電子商務交易模式在農產品銷售中的應用極大的加大了農產品的銷售范圍和廣度。當前例如天貓、京東等電子商務平臺都有開設農產品、生鮮等板塊。O2O銷售模式作為一種農產品新興銷售模式十分受到廣大消費者歡迎。但是由于農產品當前生產加工過程缺乏統一標準及統一檢查規(guī)范,且農產品本身就是一類保質期短的商品,所以在物流監(jiān)管不嚴格的情況下,農產品的銷售品質很難保持穩(wěn)定和一致。由于不同批次農產品品質參差不齊所導致的質量追溯問題層出不窮。產品質量追溯在保證消費者權益的同時也可確定供應商及運輸主體責任,建立健全的產品質量追溯管理法律內容,勢在必行。
基于當前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應該從風險分散和分擔體系建設、消費者信息保護機制建設、農產品電子商務產品質量追溯法律體制建設幾方面入手來建設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相關的法律保護機制。
為了發(fā)揮網絡訂單對于農業(yè)生產的調控作用,進而有效解決農產品在電子商務交易過程中的產品信息不對稱情況,調動廣大農民的參與積極性是必不可少的。在應對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中的風險問題,可以將交易風險分散和分擔體系建設內容增加進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法律體系建設中,設置農業(yè)保險、農產品運輸保險、訂單變更保險等內容,將產品損失的種種風險公平劃分,由農戶和電子商務平臺共同承擔。這樣有利于提高農戶參與電子商務交易的積極性。同時可以吸引社會資本加入農產品商務保險的保險公司開設中,增加對于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保障的保障力度。
在網絡交易中,消費者的信息泄露也許會引起很多麻煩。針對當前消費者信息泄露嚴重的現狀,應該加強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中消費者信息產權保護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建設。對于電子商務數據進行“三權分置”優(yōu)化,也就是說信息所有權、使用權和經營權分開,加強對于信息所有者的信息安全及利益保護,建立更為完善、具體、規(guī)范化的信息保護法律法規(guī)。
農產品的質量是農戶、消費者、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所共同關注的內容。為保證農產品質量追溯更加規(guī)范化、標準化,應該從法律保護機制建立的角度來提高農產品質量追溯問題。例如建立相關保護法,做到明確劃分產品質量責任主體,有法可依。也可以對于電子商務交易產品質量進行強制性技術法律建設的追溯,比如可以通過法律手段促進高科技射頻識別手段的應用。
總而言之,在當下互聯網經濟的浪潮下,農產品的電子商務交易方式為廣大農村地區(qū)的農產品銷售注入了全新活力。但基于農村地區(qū)技術水平、人民意識、法律保護欠缺等問題,其電子商務交易的規(guī)范化之路還很遠,針對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的法律保護機制的建設與探討還需要持續(xù)深入加強。
[1]許園園.試論農產品電子商務法律保護的路徑[J].法制博覽,2018(4):54.
[2]樊麗霞.淺論我國電子商務中消費者權益法律保護存在的問題[J].經貿實踐,2016(3):317-318.
[3]郭海霞,孔令秋.論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法律保護的路徑[J].知識經濟,2015(7):96.
[4]郭海霞,安娜.農產品電子商務法治化的路徑分析——以社會資本理論為視角[J].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5(3):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