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書麗
新疆烏魯木齊頭屯河區(qū)中心醫(yī)院門診,新疆烏魯木齊830023
現(xiàn)階段腦卒中偏癱的發(fā)病率持續(xù)增高,且極具危重性,對患者生活質量與身心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影響[1]。2015年2月—2017年6月該次研究對該院腦卒中偏癱患者應用門診及家庭雙向康復護理的臨床效果進行探究,分析該護理方案對臨床患者臨床指標和護理滿意度的影響,以期為其臨床護理提供參考,現(xiàn)報道如下。
該研究在該院選取腦卒中偏癱患者112例,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法分為兩組。其中,56例對照組患者男33例,女23例;年齡在51~79歲,平均年齡(64.28±5.36)歲;疾病類型中39例腦梗死,17例腦出血。實驗組56例患者男性35例,女性21例;年齡52~78歲,平均(63.86±5.25)歲;疾病類型中腦梗死38例,腦出血18例。兩組年齡、性別、疾病類型和例數(shù)等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內容有建立康復檔案、控制危險因素、病情評估、康復指導等。
試驗組腦卒中偏癱患者實施門診及家庭雙向康復護理,具體如下:(1)護理計劃:康復護理團隊需要在患者出院時幫助其制定非常詳細的家庭康復計劃,指導其完成家庭康復前期學習,對其家庭康復環(huán)境進行改造和優(yōu)化。同時指導患者家屬協(xié)助患者完成延續(xù)康復訓練,監(jiān)督其每日訓練1~2次,每次訓練45 min。囑咐患者按時到醫(yī)院復診,對其實施運動功能動態(tài)評估,按照其恢復情況合理的調整康復方案。(2)護理方法:①指導患者完成健側臥位、仰臥位、患側臥位、俯臥位等體位擺放;②指導患者完成前后移動、側方移動、翻身訓練、被動運動肢體和主動運動肢體等床上活動;③包括坐起訓練、坐位姿勢指導、椅坐位和床上坐位平衡訓練等坐位指導;④在站立訓練時指導患者立位平衡訓練;⑤指導患者完成日?;顒佑柧殻嬍硠幼?、清潔動作、穿衣動作、排泄功能、床—輪椅轉移、上下樓梯、步行和如廁動作等;⑥指導患者語言功能訓練;⑦指導患者呼吸功能訓練;⑧指導患者吞咽功能訓練;⑨指導患者日常工具技能訓練;⑩指導患者使用輔助工具。此外,加強腦卒中患者和家屬的心理指導,優(yōu)化家庭康復環(huán)境,提供腦卒中生活方式指導,保證居室消毒和通風,正確擺放家具和物品,維持床鋪整潔,在床上安裝床檔,在衛(wèi)生間安裝扶手,清除地面障礙物。
觀察兩組腦卒中偏癱患者如下指標:①護理滿意度:在護理態(tài)度、護理質量和護理操作等方面作出評價,調查問卷中得分95~100分為高度滿意,得分70~94分為中度滿意,得分60~69分為低度滿意,得分60分以下為很不滿意,將高度滿意與中度滿意納入滿意標準,同時計算出滿意人數(shù)和總例數(shù)的百分比。②臨床指標:包括Fugl-Meyer評分和改良Barthel評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恢復效果越好。
應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做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配對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護理滿意度比較中,對照組56例患者對比試驗組腦卒中偏癱患者相對較低,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學分析(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護理滿意度分析
對照組的Fugl-Meyer評分和改良Barthel評分低于試驗組56例患者,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指標分析[(±s),分]
表2 兩組臨床指標分析[(±s),分]
注:*表示與對照組P<0.05,#表示與對照組P>0.05。
組別Fugl-Meyer護理前護理后改良Barthel護理前護理后試驗組(n=56)對照組(n=56)(17.35±6.11)#17.32±6.14(30.26±8.83)*24.17±9.27(21.52±12.05)#22.08±12.14(45.62±13.81)*32.64±14.28
臨床的腦卒中偏癱患者在發(fā)病3個月內開展康復訓練屬于黃金時期,因而在此階段需要對患者的康復活動進行客觀的護理評價[2]。成年人的腦細胞不可再生,但是腦卒中后功能恢復時存活神經(jīng)網(wǎng)絡內突觸聯(lián)結出現(xiàn)重組。通過門診及家庭雙向康復護理可促進患者生存質量和自理能力的提高,也可以指導患者及其家屬積極配合護理,同時融洽患者及其家屬的感情交流,降低患者的心理負擔[3]。同時,在患者情緒得到良好調整時神經(jīng)肌肉可調節(jié)為最佳狀態(tài),同時幫助患者增強抗病能力。新世紀的人們非常注重人文精神,因而家庭康復護理需要培養(yǎng)大批的專職康復護士,在保證各項護理服務有效落實的同時,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yè)水平,同時增強其治療自信心。此外,門診及家庭雙向康復護理在患者的康復過程中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推進作用。
該研究顯示,針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進行門診及家庭雙向康復護理能夠幫助其顯著提高護理滿意度、Fugl-Meyer評分和改良Barthel評分,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吳珺,謝火芳,張紅,等.家庭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運動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9(35):273-274.
[2] 陳靜,金巍,金燕,等.遠程家庭康復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運動和認知以及平衡能力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16,38(12):909-911.
[3] 吳鎮(zhèn)陽,胡強.自我康復模式在腦卒中偏癱患者恢復期應用的療效觀察[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4,6(18):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