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
遂寧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外四科,四川遂寧 629000
下肢靜脈曲張屬于出現在靜脈系統(tǒng)的一類疾病,患者接受一期手術后出現復發(fā)的可能性很高[1]。復發(fā)后的靜脈曲張患者會出現程度不一的慢性下肢靜脈功能障礙,對患者的生活質量會造成嚴重影響,大部分患者必須接受二期手術治療。但是由于患者第一次接受手術治療的方法存在差異,加上患者本身的個體化差異,同時是由于不同的原因導致的復發(fā),所以二次手術時選擇的具體術式也存在差異[2]。該研究具體回顧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9月該院收治的50例復發(fā)的下肢靜脈曲張患者的臨床資料,總結有效手術治療方法,現報道如下。
對該院收治的50例下肢靜脈曲張術后復發(fā)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50例患者共50條患肢,包括28例男患者,22例女患者,年齡為28~71歲平均為(50.2±6.3)歲;復發(fā)與初次手術間隔時間為3個月~20年平均為(6.5±3.1)歲。其中左側患者有26例,右側患者有20例,雙側患者有4例。
1.2.1 復發(fā)原因 全部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觀察淺靜脈系統(tǒng),是否出現大隱靜脈再通,主干殘留情況,是否形成有新生血管,是否伴有小隱靜脈瓣膜反流,是否存在大隱靜脈屬支反流;觀察深靜脈系統(tǒng),是否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有沒有存在股靜脈瓣膜功能障礙,是否出現髂腔靜脈阻塞性病變;觀察穿通靜脈反流情況,同時實施準確定位。
1.2.2 再次手術方法 按照患者出現復發(fā)的不同原因進行治療方法的選擇,對于伴有深靜脈重度反流的患者,實施股靜脈瓣膜成形術;對于大隱靜脈主干再通、殘留、屬支殘留的患者實施大隱靜脈高位結扎術、主干剝脫術、屬支結扎術;對于穿通靜脈瓣膜反流的患者,實施穿通靜脈結扎術;對于伴有小隱靜脈中度或者重度反流的患者,實施小隱靜脈結扎剝脫術;對于出現新生血管的患者,實施結扎切除術。
其中有1例患者檢查顯示存在布加綜合征,實施下腔靜脈支架置入術聯合下肢穿通靜脈結扎術治療。另外3例患者接受檢查時發(fā)現伴有髂靜脈壓迫綜合征,按照髂靜脈重度閉塞、狹窄情況實施髂靜脈支架置入術,介入治療結束后1~3 d實施淺靜脈曲張手術治療。該組50例患者淺表曲張靜脈團都實施透光旋切術治療,并局部輔助注射泡沫硬化劑治療。手術結束后將患肢通過彈力繃帶進行完好包扎,術后5 h左右鼓勵患者下床,術后2~3 d將繃帶拆除,持續(xù)3個月穿醫(yī)用彈力襪鞏固治療效果。
1.2.3 隨訪 全部患者均接受3~12個月的隨訪,所有患者均成功隨訪,隨訪中了解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下肢淺靜脈曲張的愈合情況以及是否出現復發(fā)。
通過檢查,顯示27條是由于肢體導致穿通靜脈系統(tǒng)、淺靜脈受累而復發(fā),9條肢體是單純淺靜脈系統(tǒng)復發(fā),7條是由于肢體導致深靜脈系統(tǒng)、穿通靜脈、淺靜脈受累而復發(fā),4條是單純踝部和小腿穿通靜脈反流而復發(fā)。1條是由于布加綜合征導致復發(fā),2條是由于髂靜脈受壓綜合征導致復發(fā)。具體復發(fā)原因及手術方式如表1。
手術均順利完成,所有患者成功治愈,術后沒有患者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切口延遲愈合以及感染等并發(fā)癥。有7例患者出現皮下血腫或者局部皮膚瘀斑,沒有給予特殊治療,1個月內血腫和瘀斑消除。
該組50例患者隨訪率100%,平均隨訪時間為(7.62±1.59)個月。隨訪期間沒有患者復發(fā)下肢靜脈曲張,全部患者靜脈性潰瘍均成功痊愈。術后有3例患者早期小腿內側或者踝部出現麻木感,6個月后僅有1例患者仍有麻木感。術后對患者進行臨床表現嚴重程度評分(VCSS),顯示患者評分結果從術前(6.28±2.51)分下降到術后(1.22±0.50)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下肢靜脈曲張屬于出現在靜脈系統(tǒng)的一類疾病,患者接受一期手術后出現復發(fā)的可能性很高。復發(fā)后的靜脈曲張患者會出現程度不一的慢性下肢靜脈功能障礙,對患者的生活質量會造成嚴重影響,大部分患者必須接受二期手術治療,
一般來說,術后下肢靜脈曲張出現復發(fā)是由于不當的治療方案、不全面的治療方案或者錯誤的診斷造成,包括2種,1種為病情進展出現的復發(fā),另一種為形成新生血管導致的復發(fā)?;仡櫺苑治鲈撗芯?0例患者臨床資料,顯示診療不全面是導致復發(fā)的重要原因,部分繼發(fā)性下肢靜脈曲張患者被誤診為單純性下肢靜脈曲張,假設第一次手術開始前診斷沒有明確,直接實施下肢靜脈曲張手術處理,不僅無法將病因從根本上解除,而且會導致更為嚴重的下肢靜脈回流異常,從而容易出現復發(fā)[3]。除此之外,如果沒有實施全面診斷,一些伴有穿通靜脈功能障礙、小隱靜脈系統(tǒng)功能不全的情況將無法得到有效處理,使得殘留靜脈曲張,增加了復發(fā)可能性。實際上大部分復發(fā)性靜脈曲張是能夠得到預防以及避免的,靜脈曲張患者第一次接受診斷和治療時,醫(yī)生應該注意鑒別于繼發(fā)性靜脈功能不全和先天性靜脈疾病。臨床實踐經驗顯示,術前完善評估、術前準確診斷、術式合理選擇、手術嚴謹操作,可以使下肢靜脈曲張的復發(fā)明顯下降。
針對復發(fā)下肢靜脈曲張患者的再次手術治療,必須對導致復發(fā)的原因、具體位置、程度以及表現進行綜合評估,手術進行前對穿通靜脈、深淺靜脈不同系統(tǒng)的瓣膜功能進行準確評估。該研究通過對復發(fā)的患者應用彩色多普勒進行檢查,了解患者下肢深靜脈、淺靜脈、穿通靜脈、髂靜脈通暢情況以及瓣膜功能,最大程度避免伴有病理學因素的遺漏[4]。依據不同的復發(fā)情況,選擇對應的手術方法,選擇的原則為將出現的反流性淺靜脈病變完全消除,對穿通靜脈分支進行結扎。該研究50例患者經對應手術治療后治愈率100%,術后沒有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切口延遲愈合以及感染并發(fā)癥。7例患者出現皮下血腫、局部皮膚瘀斑,1個月內消除。隨訪期間沒有患者復發(fā)下肢靜脈曲張,患者VCSS評分從術前(6.28±2.51)分下降到術后(1.22±0.50)分(P<0.05)。
綜上所述,下肢靜脈曲張復發(fā)的原因有多種,根據具體復發(fā)原因確定治療方式能夠保證治療效果,減少二次復發(fā)及并發(fā)癥發(fā)生。
[1] 甄玲,涂紅梅,劉吉羊,等.下肢靜脈曲張術后復發(fā)原因及再次手術療效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6,15(8):807-810.
[2] 崔鵬,舒暢,程丹桂,等.腔內激光閉合術和傳統(tǒng)手術治療下肢靜脈曲張的臨床研究[J].中華生物醫(yī)學工程雜志,2016,20(1):58-61.
[3] 曾偉,張麗峰,劉洋,等.下肢靜脈曲張術后復發(fā)的原因分析及個體化手術處理[J].西部醫(yī)學,2013,25(10):1492-1493.[4]陳磊,高建國,張青云,等.腔內激光灼閉術治療復發(fā)性下肢靜脈曲張44例臨床療效分析[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14,36(3):297-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