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陽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 安徽 阜陽 236041)
所謂跨界實際上就是在不同的領域進行跨越,在聲樂領域跨界指的是演唱者可以同時駕馭兩種及以上的演唱方式,并結合在一部作品中進行演唱。實際上單一的風格已經無法滿足新時期下大眾對聲樂藝術的要求,也不符合演唱者的審美情趣,對跨界教學進行深入研究是為了滿足實際人才需求。
目前跨界演唱在社會上還是新的演唱形式,在學術界并未產生權威性的界定,但可以跨界演唱的各方面特點進行總結??缃绲谋砻嬉馑际强缭浇缦蓿诼晿奉I域一直以來存在著很多唱法,但是多數的演唱者都會只對一種唱法進行深入研究,在演唱中也會只演唱這種唱法對應的作品。例如演唱者若是學習美聲,在演唱時也會選擇藝術歌曲或者歌劇[1]。近年來國內的聲樂領域開始打破這種形勢,很多演唱者開始在自身的唱法上進行創(chuàng)新,選擇的作品開始打破以往的界限。實際上跨界體現(xiàn)的就是用多元化的方式對作品進行演唱,帶給觀眾的是截然不同的感受,可以讓作品得到全新的表現(xiàn),也是當代聲樂發(fā)展的重要方向。
對于年輕的聲樂學生來說,在學習中要避免盲目學習,很多學生在學習一種唱法時,被其他的唱法吸引,就會改變自己學習的方向,實際上這種學習只能是浪費時間,最終并未取得任何學習成果。所謂跨界教學并不是盲目學習,而是結合演唱自自身的條件,先對一種唱法技能進行熟練掌握,這樣可以避免在同時學習不同唱法時產生思想上的沖突。以往高師聲樂教學方式單一。學生在學習前會由教師分析其嗓音的特點,然后選擇合適學生的唱法[2]??缃邕@一概念出現(xiàn)后,教師可以對自己的教法進行創(chuàng)新,也可以對以往的教法產生質疑,跨界唱法講究的是對多種唱法進行掌握,但是也需要對一種唱法掌握足夠熟練。
聲樂教學中需要對不同的唱法進行準確區(qū)分,掌握不同的訓練方式,防止不同的唱法在實際演唱中相互干擾。這就需要對教學步驟進行合理安排,讓學生可以對不同唱法進行順利融合,這也是跨界教學的的一項難點。教師需要對不同的唱法進行準確把握,結合作品的司機需求,對唱法進行準確選擇[3]。然后將不同的唱法在同一個作品中進行結合。
自古以來聲樂藝術都在不斷發(fā)展之中,之所以古代的藝術形式與如今的聲樂形式截然不同,就是因為聲樂藝術也會隨著歷史推進不斷傳承并不斷革新。如今的跨界雖然是一個新的概念,但其實對藝術創(chuàng)新的理念是一直以來存在的觀點,也是聲樂藝術不斷進步的動力,也可以說是現(xiàn)代聲樂發(fā)展的必然途徑。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國內的聲樂領域一直以來對三種唱法進行明確界定,但是近年來出現(xiàn)了一種新型的原生態(tài)唱法。如今文化藝術的發(fā)展正處于關鍵時期,不同的文化藝術開始產生激烈的碰撞[4]。大眾的審美特點隨時會產生變化,不斷有聲樂領域的人士意識到,以往對唱法的界定已經不再適用,甚至會制約聲樂藝術的進步,因此跨界演唱產生后,在聲樂領域受到了廣泛認同。
國內的高校聲樂已經發(fā)展了將近百年的實踐,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個非常完善的教學體系,取得的教學成就是非常顯著的,但在不斷發(fā)展中,國內的聲樂教學還是暴露出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已經到了無法忽視的地步,否則無論是對于聲樂教學還是聲樂藝術的繼續(xù)發(fā)展都是極為不利的??缃缪莩臋M空出世可以說為聲樂教學的創(chuàng)新提供了契機。一方面跨界演唱已經證明了多種唱法時可以進行融合的,在教學中也可以開辟這樣的方法,另一方面這是聲樂教學創(chuàng)新的重要方向,因此而生的不僅是教學內容的變化,教學理念、模式以及教學評價都會隨之變化,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發(fā)展契機,可以讓國內聲樂人才培養(yǎng)的弊端得到改善。
理論是行動的指導,對教學的革新起到引領的作用,要想培養(yǎng)出合格的跨界人才,就要對教學觀念進行重新樹立。其中包括為什么要在聲樂教學中對跨界人才進行培養(yǎng)、培養(yǎng)的具體方法、在人才培養(yǎng)中的一些注意事項、需要避免的意外情況等等,這些都是需要進行規(guī)劃的。首先需要確立的就是多元化的教學觀念,實際上傳統(tǒng)教學中師生會將自己限制在某種唱法的風格中,這就導致在教學和自我發(fā)展中不會對自己專攻唱法之外的風格進行嘗試,例如美聲學習者不會尋找流行歌曲進行演唱,對其他唱法產生錯誤的理解等。這種限制也可以說是故步自封,是需要進行改變的,觀念上的革新是一切改變的根本。
以往聲樂教學中教師常用的就是先講述后示范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按照教師的安排進行發(fā)展,但是學生的個性被忽視,只能沿著已經安排好的道路發(fā)展,若是教師同時負責十幾個學生的教學,教學方法是統(tǒng)一的,實際上這也相當于加重單一化的問題。教師需要學會運用一些先進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對唱法進行創(chuàng)新,師生之間建立平等的關系,給予學生表達自己的機會,教師需要對學生實施激勵,讓學生可以得到演唱的機會,這樣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后直接進行實踐驗證。此外就是任務型教學、情景教學等教育界先進的教法都是教師可以借助的手段,可以讓教學形式更豐富。
要想形成跨界演唱的風格和能力,需要的是長期進行培養(yǎng),一朝一夕內是無法將這一目標完成的,人才培養(yǎng)也需要一定的時間作為前提。在教學中可以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從實際教學看,教學過程可以分為幾個不好走,首先是基礎的訓練,對學生的基本能力進行強化,讓學生對正確的呼吸、共鳴等技巧有足夠的把握,同時可以對一些音域窄的作品進行練習,這一階段需要重視對學生基礎的強化,要保證基礎扎實,因此無論以后學生對哪種唱法進行學習,都需要基本功支持。然后是發(fā)展期,演唱基礎被打下后,師生之間需要探討選擇哪個演唱方式,教師可以提出意見,但是不負責決定,無論是哪種類型的唱法,教師要讓學生不要存在優(yōu)劣的比較,需要對其他唱法進行借鑒。最后就是融合期,學生若是對一種唱法初步掌握,教師可以尊重學生自身的意愿,對其他的唱法進行融合,同時在實踐中增加跨界的理解。
教師在課堂上是引導者,教師的素質高低決定著教學效果。尤其是在對學生跨界才能的培養(yǎng),對于教師來說是更高的要求以及全新的工作模式。實際上很多教師也是正在學習,與學生一同對跨界演唱進行深入研究,對不同的唱法以及聲樂作品進行了解。這種情況下一旦學生產生了新的訴求,教師往往無法及時進行解決。因此教師需要在自身素質上進行提升,學校需要在師資建設方面加強投入,對現(xiàn)有的教師進行專門的培訓,同時引進具備一定跨界能力的人才加入到師資隊伍中,優(yōu)化整個師資隊伍的結構,提升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同時教師的觀念需要進行引導,如今是聲樂技術發(fā)展迅猛的時期,教師需要保持不斷學習的理念,也就是終身學習的實現(xiàn)。教師要將以往在理念上的限制去掉,不斷對知識進行積累,在技能上進行強化,這樣可以適應未來的教學需求。
總之,本世紀以來世界文化表現(xiàn)出一種多元化的發(fā)展趨勢,跨界演唱的產生是一種文化發(fā)展的表現(xiàn),同時從跨界演唱受到廣泛認可的局面上看,跨界演唱更符合公眾的審美特點,在聲樂教學中,需要重視這種情況,考察目前教學中的缺陷,培養(yǎng)出適應當下時代特點的聲樂人才??缃缃虒W有著自己的特點,也遇到一些問題,那么就要從各個方面制定出全新的教學方案。
【參考文獻】
[1]王璐.合作的藝術——談高師(音樂學)專業(yè)鋼琴基礎教學中四手聯(lián)彈的應用與發(fā)展[J].大眾文藝,2017,(18):215.
[2]周雯旭.高師音樂學專業(yè)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基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思考[J].黃河之聲,2017,(09):12-14.
[3]孫萍.重唱與表演唱課程在高師聲樂教學中的探索實踐——以濟寧學院教學實踐為例[J].藝術教育,2017,(13):60-61.
[4]郭麗蒂.論高師《曲式與作品分析》公共課教學中的問題——以遵義師范學院音舞學院為例[J].戲劇之家,2017,(07):234.
[5]張學玲.高師鋼琴小組課有效性的實施策略——以長治學院音樂舞蹈系音樂學專業(yè)為例[J].當代音樂,2017,(07):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