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段思平
9月17日起,位于河北省石家莊人民廣場負一層的 “城市書房”開始實行入場閱讀收費制,即買門票方能進店。像 “城市書房”這種面向大眾的書店采取這種經營模式,在國內尚屬首次。記者昨日獲悉,實施一周后,書店營業(yè)額并未減少,店方表示收費將一直堅持下去。 (9月26日 《北京青年報》)
作為新鮮事物,“書店賣門票”遭到誤解,產生爭議不難理解。人們往往把書店與商場的運營模式相混同——哪怕顧客只看不買,商場也不會趕人,更不會收取門票,因為進來的顧客都是潛在的消費者。按照這種邏輯,讀者就算只看不買,即便因此造成圖書折舊,書店也不能用收門票的方式將一部分人拒之門外。
其實,即便是商場,也有一部分已經發(fā)展為會員制商店,只對支付了會員費的顧客開放。從商家的角度,向會員收取一定 “門票費”,可以降低經營成本,并把節(jié)省下來的這部分成本投入到會員身上,確保提供更高品質的差異化商品、更好的會員服務。國內書店普遍面臨著經營成本大的壓力,通過為會員辦理門票月卡、年卡等形式收取會員費,或者按次收取門票,甄選出愿意 “為閱讀付費”的顧客,既可以緩解經營壓力,也可以為愛書的人提供更好的服務。
或許有人擔憂,會員付了費,但卻沒有享受到額外的服務,沒有體會到會員的便利,怎么辦?答案很簡單。城市里有那么多家書店,假如 “城市書房”不能讓付了門票的讀者感到物有所值,顧客自然會用腳投票。顧客的選擇,會倒逼書店提供物有所值的服務。
事實上,實體書店入場閱讀收費制盡管在國內鮮見,但在世界范圍內早已經出現(xiàn)。比如葡萄牙波爾圖的Livraria Lello書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美麗的書店之一,每天的客流量高達5000人次,門票價格為5歐元,僅僅靠收取門票,書店就可以盈利。當然,難免有人嘲諷,你這 “城市書房”也不是Livraria Lello書店,人家能賣票,不代表你也能收錢。但是既然 “城市書房”邁出了收費這一步,我們就可以對其環(huán)境、服務拭目以待,而不是在一開始就斷定其做不到。
在電子書、網上購書大行其道的當下,實體書店何以突圍?那就是利用好擁有人氣的優(yōu)勢,提供差異化的服務,“賣門票并提供更好的環(huán)境與服務”或許是一個可以嘗試的路徑。吃螃蟹的 “城市書房”會不會成功我們不知道,但是我相信,中國早晚會出現(xiàn)自己的Livraria Lello書店,人們會將其當做一個文化景點,而不僅僅是一個賣書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