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漂亮姑娘在街旁,定是等你如意郎,如意郎君還未到,能否與我歌一場……
哥哥邀我來對歌,妹妹心里敞亮多,難得哥哥看上我,妹愿和哥對山歌。
喝攔門酒
侗族(侗語叫LaXGomL)是我國西南的一個少數(shù)民族,人口總數(shù)287萬(2010年),主要分布在貴州、湖南、湖北和廣西等省份。所謂侗族北部地區(qū),是根據(jù)侗語的方言所做的區(qū)分。侗語分南北兩個方言區(qū),北部方言區(qū),即為本文的侗族北部地區(qū)。
侗族在貴州的分布,主要集中于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錦屏縣的啟蒙鎮(zhèn)正好是南北方言區(qū)的分界,所以,黔東南州的侗族,包括了南北兩個方言區(qū)。自啟蒙鎮(zhèn)以北,包括貴州天柱、劍河、三穗、錦屏北部等地區(qū),均講北部方言,也即是本文討論的地理范疇。
婚戀習俗,是民族文化研究的一個永恒話題,也是一個民族自我認同的文化根基。侗族的婚戀習俗,在黔東南侗族北部地區(qū)保存較為完整,從玩山定情,到擇日成親,再到迎娶,整個過程有較為固定的程式。因為婚俗較繁瑣,本文試圖從幾個關鍵程式入手,對這一民族文化遺產(chǎn)做個簡單的概括總結。
攔門酒
迎親路上
玩山(侗語叫WeXYanT),也叫“玩山對歌”(XiangVaIWeXYanT),是侗族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一種方式,也是侗族青年男女在野外對歌娛樂的一種社交活動。
“玩山對歌”有三道程序,即“初相會”“成雙對”和“訂終身”?!俺跸鄷?,是指趕場(趕集)天或節(jié)日活動時在歌場上初次約會。
侗族學者龍增祺在他的《姑娘街》一文中對此有頗為全面的描述:
每逢趕場天,青年男女們身穿盛裝,腳穿白底布鞋或精巧的細草鞋,從四面八方接踵而來,匯集成人的海洋……到了下午兩、三點鐘,街上剩下的是清一色的后生和姑娘……他們?nèi)逡蝗?,七八一伙在“講日子”……
過去,在侗鄉(xiāng),年輕人趕場不是去做買賣,而是去尋找意中人對歌。初相會時男女青年要唱歌,唱詞大體如下:
男方唱道(侗族北部方言區(qū)的山歌,有些語言是借助漢語來演唱,這點不同于以《侗族大歌》著稱的南部方言區(qū)):“漂亮姑娘在街旁,定是等你如意郎,如意郎君還未到,能否與我歌一場……”若是姑娘們有意,便對答道:“哥哥邀我來對歌,妹妹心里敞亮多,難得哥哥看上我,妹愿和哥對山歌?!币环蜌庖院螅p方便敞開歌喉對歌?!俺跸鄷焙?,如果男女雙方都有好感,便向對方提出再次約會的時間、地點。
“成雙對”是男女雙方經(jīng)過幾次約會后,在相互了解的基礎上進行的“配對”。“配對”一般由男方提出,“配對”之后,便一對一地約會對歌,開始“確定戀愛關系”。
確定戀愛關系后,男女雙方為了表達自己的誠意,就借物定情,當?shù)厝私小敖璋褢{”(侗語叫GouLXiongSJinH)。雙方交換的“把憑”一般是:男送女衣物,女送男一雙自繡的鞋墊或自制的布鞋,或者男女雙方各以一只銀手鐲作為把憑等。
雙方“借把憑”時的心情仍以對歌的方式來表達。如男唱:“說唱歌來道唱歌,相會幾次不算多,妹妹覺得哥哥好,借件把憑給哥哥?!迸畬Υ穑骸案缦蛎妹媒璋褢{,妹小身上無分文,若凡哥哥不嫌棄,借你鞋墊行不行?”男女雙方互相獲得把憑后,交友結束。再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了解,男女雙方情投意合便互訂終身,然后男方就托媒人到女方家提親。
擇日成親是侗族婚俗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按當?shù)氐牧曀祝斉酱饝蟹降幕槭潞?,男方通過“去籃子”“討八字”“卡舅公”等一系列禮儀,便進入結婚典禮(侗語叫辦好事WeXHaoXSiX或DeiCMaiX)的準備階段,也就是人們說的擇日成親。
在侗族地區(qū),擇日成親是一件比較繁瑣的事。一是男方要找一至二位自己家族中比較有影響的、能說會道的長輩與媒人一起帶著禮物(一般是酒和肉)到女方家去商量。如果女方父母同意,就會將女兒的年庚八字,填寫在男方事先準備好的庚帖上;如果不同意,那還得過段時間繼續(xù)去女方家商量。
在侗族村寨里,這種事大都不是一蹴而就。往往女方家長都是以女兒還年輕,撫養(yǎng)一個女兒長大不容易,還想留她多住幾年等等理由,婉言拒絕。
一般情況下,男方家都得多次去女方家商量,女方家才同意讓女兒出嫁,這樣才顯得自己女兒的尊貴,同時也是在試探男方家的誠意。用他們的話來說就是好事多磨。
當男方家得到女方的年庚八字后,便請算命先生卜算(侗語叫看日子NuVBenL)。算命先生首先測算結婚的日子,根據(jù)通書來選擇黃道吉日迎娶,這樣篩選出來的日子才是好日子。
待迎娶日期定下來以后,由媒婆將迎娶日期以庚帖的形式正式通知女方父母。
“哭嫁”是侗族北部地區(qū)“婚戀習俗”一個特別重要的內(nèi)容。
一般出嫁前,新娘會躲在自己的房間里哭泣??蘼晳n傷而凄涼,使人聽了潸然淚下。
在黔東南錦屏縣、天柱縣、三穗縣、劍河縣等地區(qū)的侗族,姑娘出嫁前,其村寨的好姐妹們也參與新娘哭嫁幾天。而出嫁的當天,更是好姐妹們難舍難離的日子,大家想到好姐妹就這樣要分離了,心里覺得舍不得,于是姐妹們便一起抱頭哭泣,父母、嬸嬸、兄嫂、弟妹舍不得自己的親人離開也參與到哭嫁的行列中痛哭。
敲豆籮
迎親鬧新房是侗族北部地區(qū)“婚戀習俗”中最熱鬧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迎親的前兩天,男方家要去女方家過彩禮(送豬肉、糖果和禮金)。在迎親的頭一天下午,也就是女方辦喜酒的當天下午,男方的迎親隊伍抬著花轎,吹著喇叭(嗩吶),打著燈籠,放著鞭炮來女方家接新娘子。
可來到女方家后,女方家的大門早已經(jīng)被姑娘們關著了,迎親隊伍被拒之門外。這時,男方想要開門,就要和女方家對歌。
對歌的內(nèi)容很豐富,有盤問小伙子來做什么的,也有問大門的門枋哪頭是根、哪頭是尾等等刁鉆的問題。
通過用歌聲進行一番盤問對答后,迎親隊伍才能進入堂屋。這時,堂屋里,新娘父母早就準備了一桌酒菜,只等迎親隊伍入座。
據(jù)金可文等人在《嗩吶聲聲繞山梁》一文中描述:迎親隊伍入席后,姑娘們便將他們團團圍住,有的用小木棒當筷子,夾著肥肉或豬尾巴,塞進他們的嘴里,有的用鍋煙灰涂在他們的臉上,叫“畫蠟嫂”?!爱嬒炆倍闭Z叫“WaKLaXSaoX”,有些地區(qū)也叫“畫花臉”?!爱嫽槨笔菙r門后的又一大高潮。
接著還有一個活動,就是“炒黃豆”。姑娘們用竹編的簸箕或籮筐罩在關親郎(迎親隊伍的領頭)的頭上,手里拿著小木棒一邊敲打一邊說:“炒黃豆喲、炒黃豆喲……”一個勁地圍著關親郎討黃豆煮油茶。有的干脆把關親郎拉到二樓火炕(農(nóng)村火炕排煙的地方)上去熏,說是關親郎的黃豆要熏干了才掉下來,或輕輕地扭拉他們的耳朵,說是摘豆瓣子等,直到交出豆子才罷休。
唱夜歌
就這樣一直嬉戲到新娘出門的時辰。新娘出門的時辰在侗家非常講究,需擇吉時。出門時要與父母兄弟姐妹吃分離酒(也叫分離飯)。父母兄嫂要打發(fā)新娘“上路錢”,新娘辭別父母要跪拜。新娘想到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就傷心痛苦,父母送別女兒也悲淚漣漣。
進行一番禮儀后,由新娘的一位堂兄或者堂弟將新娘背出大門,前門有一人打著火把引路,旁邊有一人為新娘打紅傘,后面有一人托起新娘的雙腳不讓其觸碰門檻。
到男方家后,洞房門前要放一盆水,媒婆手擰毛巾在旁邊伺候,新娘進門時先洗臉,然后新郎家全家人輪流洗。全家人共用一盆洗臉水,表示一家人和睦相處。
晚上,青年男女唱歌鬧洞房。對歌形式多種多樣,有的是新娘、新郎家各自請的歌師對歌,有的是伴娘和關親郎對歌,雙方用歌聲你盤問我,我盤你問,氣氛熱烈,直達通宵。
婚禮的第一天晚上,新郎家特意擺一桌筵席,招待皇客(又稱正客,陪送新娘到男方家的尊貴客人,一般是新娘的長輩或兄弟姐妹)和舅公,俗稱“擺夜筵”。席正中間放一盤紅燒肉,上面蓋有一朵用彩色紙剪成的蓮花,這道菜叫蓋蓮花,開席前,皇客和主人互相對歌,盤問蓮花的由來,理清根源后,才挑起蓮花,吃蓋碗蓮花肉。
婚宴第二天下午,按侗家人的習俗,新娘要挑水煮油茶招待客人。小伙子們便惡作劇地想各種各樣的辦法來為難新娘。有的拿來水桶,強行要新娘挑在肩上,有的扎一個稻草娃娃,挎在新娘背上要新娘背著。
在水井邊,新娘打上兩半桶水準備挑回家時,簇擁而來的眾小伙又唱又跳,又做各種刁難新娘的事,比如,故意往水桶里扔泥沙,等等。
到了晚上,新娘要用自己挑來的水煮油茶招待客人,小伙子們又要刁難新娘,讓她生不了火。
一番折騰后,新娘才把油茶煮好,然后由新郎和新娘一起提著茶盤來給新郎的舅公舅婆,姑父姑媽和父母雙親等親人獻茶,以表示認親。親人們喝完油茶后,都要打發(fā)新娘茶錢,以示祝福。
婚宴的第三天,新娘要和娘家來接她的眾姊妹一起回娘家(當?shù)亟修D腳,侗語叫XuanVDingL)。
作為告別筵席,新郎父母要在堂屋擺上一桌大宴席,桌上擺十二個大碗,兩雙筷子?;士秃椭魅藢ψ希士烷_唱借筷子歌和借酒壺歌。主人把酒壺遞給新娘,把筷子遞給皇客,新娘篩滿一碗酒,皇客唱一首恭賀歌,一直唱到十二個碗全篩滿酒,隨后用兩雙筷子架成一個“井”字,把一碗酒放在“井”字上面,眾姊妹和皇客齊唱釀海歌,寓意是牛郎織女一起從仙橋上走過。
之后,皇客和主人圍著桌子轉,唱轉位歌?;士统贽D位歌后,表示要告辭回家了。這時,主人便唱留客歌,一番辭留歌對唱后,新娘拿出自己親手做的布鞋,送給新郎、公婆和眾親友,同時還要送給公婆一床新被褥。公婆和眾親友也要打發(fā)錢給新娘,以示回贈。之后皇客唱著告別歌,踏上回家路,新郎也伴送新娘回娘家。
隨著皇客和眾伴娘的離去,隨著新娘的回娘家,一場熱熱鬧鬧的婚禮儀式就結束了,新郎新娘從此也過上了他們?nèi)松L的夫妻生活。
釀海的儀式。釀海是侗語音譯,意思是婚禮驚動了男方家的五方龍神,而皇客要釀海,讓五方龍神歸位,讓男方家重新回到平靜的生活
龍劍,侗族,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學會侗族文學分會理事;中國聲樂學會會員、貴州省音樂家協(xié)會會員、黔東南州音協(xié)會員、三穗縣文化館副研究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