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立梅
早起讀書,看到豐子愷的文章里有這么一段話:人皆以為嘴巴要吃,身體要穿,人生為衣食而奔走,其實(shí)眼睛也要吃,也要穿,還有種種要求,比嘴巴和身體更難服侍呢。
眼睛會渴、會饑、會冷、會孤單、會寂寞。眼睛渴了、饑了,眼神會黯淡無光,人會變得無精打采;眼睛冷了,眼神會瑟縮成冰,心也會跟著凝結(jié)成冰。
一個人的寂寞是寫在眼睛里的;一個人的快樂與美好,也是寫在眼睛里的。我們說,靈魂需要喂養(yǎng),其實(shí),是眼睛需要。眼睛豐富、豐滿了,靈魂才會豐富、豐滿。眼睛若是貧瘠、干枯的,靈魂必將枯澀荒涼,沙礫遍布。
我們要用什么喂養(yǎng)眼睛才好呢?自然界的花草樹木、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風(fēng)霜雨露、蟲鳴魚躍、鳥唱蝶舞,這些對眼睛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營養(yǎng)。我們的眼睛時(shí)不時(shí)地“吃”下這些,才會變得富有色彩,靈動溫潤;也才會有喜悅,有熱愛,有美好,有著追求和向往。
我們還要喂些藝術(shù)給眼睛。文學(xué)、舞蹈、美術(shù)、建筑……這些人類智慧的結(jié)晶,我們的眼睛怎能錯過?當(dāng)我們的眼睛“吃”下這些時(shí),我們眼神才會變得醇厚、深邃和豐滿,而不是輕飄飄的,我們的生命和精神,也才會厚重,顯得高貴。
眼睛是不會說謊的。當(dāng)我們以美好喂養(yǎng)它時(shí),它會在心中生長出一份美好來。我們看一個人的素養(yǎng)高低,只要看看他的眼睛,就能判斷個八九不離十了。眼神若是清澈、潔凈的,心靈必定也是;眼神是混濁、邪惡的,心靈也高尚不到哪里去。泄露一個人秘密的,往往不是別的,而是一個人的眼睛。
認(rèn)識一位老者,88歲了,須發(fā)皆白,臉上多斑點(diǎn)和皺紋,是一棵老樹掉光葉子的模樣。然而他的一雙眼睛卻叫人難忘。那雙眼睛不大,卻很明亮,可以用星子來比喻。老人一生有兩樣愛好,一愛種花草,二愛畫畫。花草種了一輩子,畫也畫了一輩子,對著他種的花花草草畫,畫稿一摞挨著一摞。問過老人一個很俗的問題:“您畫了這么多年,想過成名成家嗎?”老人呵呵笑了,眼睛微微瞇起來,兩粒星子在里面跳躍,他說:“哦,我畫畫,只是因?yàn)槲蚁矚g畫,與別的沒有關(guān)系哦,我愉悅的是我自己?!?/p>
眼睛明亮,方得精神明亮。老人用他的花與畫,喂養(yǎng)了眼睛,清澈了心靈。他一生都是一個明快潔凈的人。
素材分析:
我們都知道,身體需要食物的喂養(yǎng),但很少人知道,其實(shí)眼睛也是需要喂養(yǎng)的。它的喂養(yǎng)與身體不同,它需要自然,需要藝術(shù),需要一切美好的東西,只有這樣才能使心靈生出美好,生出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