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中原官話商阜片方言研究綜述

        2018-04-02 16:22:30李笑笑
        商丘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8年4期

        李笑笑

        (中央民族大學 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學系,北京 100081)

        賀巍(2005)[1]136-137在《中國語言地圖集》(1987年版,第1版)的基礎上,根據(jù)語音特點,對河南、河北、山東、安徽、江蘇5省境內(nèi)的中原官話的分片做了新的調(diào)整,分為8片,分別是鄭開片、洛嵩片、南魯片、漯項片、商阜片、信蚌片、兗菏片、徐淮片。2008年版和2012年版《中國語言地圖集》[2]對河南、河北、山東、江蘇、安徽、陜西6省境內(nèi)的中原官話進行劃分,把中原官話A圖范圍內(nèi)的中原官話分為9個片區(qū),即把原[B3]圖中為汾河片河南省西部的靈寶市、陜縣、三門峽市,現(xiàn)改為關中片。熊正輝、張振興(2008)[3]97-108也進行了相關說明。

        以此為基礎,本文擬從片區(qū)劃分、語音、詞匯、語法4方面梳理商阜片方言研究成果,指出存在的不足,為以后相關研究提供借鑒。

        一、商阜片界定

        商阜片是中原官話核心區(qū)的一個分支,包括23個縣市。這些縣市主要分布于河南省東部、安徽省西北部,分別是河南省商丘市、睢縣、太康縣、寧陵縣、柘城縣、虞城縣、鹿邑縣、夏邑縣、永城市(原永城縣)、鄲城縣、沈丘縣;安徽省阜陽市、亳州市(原亳縣)、濉溪縣、宿州市(原宿縣)、靈璧縣、蒙城縣、渦陽縣、利辛縣、界首市(原介首縣)、太和縣、臨泉縣、阜南縣。根據(jù)聽感和“一、七”變調(diào),商阜片又分3小片,分別是商亳小片、阜沈小片、宿蒙小片。商亳小片包括商丘的梁園區(qū)、睢陽區(qū)、寧陵縣、柘城縣、虞城縣,周口的太康縣,亳州市的譙城區(qū);阜沈小片包括安徽省阜陽潁州區(qū)、潁泉區(qū)、潁東區(qū),界首市,臨泉縣,太和縣,阜南縣,利辛縣,渦陽縣,濉溪縣北部,河南省永城市、夏邑縣、沈丘縣、鄲城縣;宿蒙小片包括宿州埇橋區(qū),靈璧縣,蒙城縣,濉溪縣東部、南部。這一分法遺漏了23個縣市中的“睢縣、鹿邑縣”兩縣。

        以上述23個縣市名稱為主題詞,以中國知網(wǎng)、超星等搜索引擎為檢索工具,截至2018年2月,共搜索到相關方言研究成果121篇。其中,語音30篇,詞匯15篇,語法73篇,綜述3篇。另外還有方言志、專著等。

        二、語音方面

        語音研究以音系整理為基礎,重在分析語音特征的特點;部分研究以古代韻書為線索探討語音的歷時演變。

        (一)音系整理

        目前學界整理了商阜片中沈丘、蒙城、永城、寧陵、睢縣、太和、宿州、柘城、鄲城、鹿邑、太康、濉溪老城12地的方言音系,列出了方言同音字表、聲韻調(diào)配合表等。李秀紅(2008a)[4]123-125,胡利華(2011)[5]5-18比較系統(tǒng)地總結了沈丘和蒙城兩地的方言音系,其他研究還有李婉(2015)[6]93-96,王旭東(2016)[7]69-76等。各地聲韻調(diào)與普通話相比數(shù)量基本一致,其中聲母與普通話相比,多舌面后濁擦音[]和舌面前濁鼻音[],具體韻母和調(diào)值有很大差別。

        張芊(2012)[8]1-4,楊思源(2013)[9]7-18,陸俠(2017b)[10]28-32先后概括了蒙城方言語音系統(tǒng)。其中,張芊和楊思源認為,在老派發(fā)音中多舌面后濁擦音[]。王婷婷(2014)[11]7-11,唐愛華、王臨惠等(2015a)[12]47-48,穆冬霞(2016)[13]104-106分別描寫了太和方言、宿州市土甬橋區(qū)城區(qū)老派方言、柘城方言音系,音系中均含舌面后濁擦音[]。普通話開口呼零聲母字,方言區(qū)內(nèi)一律由舌面后濁擦音聲母[]開頭。

        蔣桂芹、宋信強(2007)[14]66-68,段亞廣(2013b)[15]168-178,龐可慧(2013a)[16]67-72分別描寫了永城方言、河南寧陵老派方言音系和睢縣老派方言音系,3個方言中均有聲母[]。其中永城方言聲母比普通話多[]聲母,普通話中的韻母為單韻母[]的零聲母字在永城話中均有聲母[],睢縣老派方言比普通話多[z]聲母,韻母多達45個。舌面前濁鼻音[]與舌尖中音聲母[n]成互補關系,即開口呼韻母、合口呼韻母(洪音)前讀舌尖中濁鼻音[n];齊齒呼韻母、撮口呼韻母(細音)前讀舌面前濁鼻音[]。

        (二)語音特點研究

        1.古入聲字分派規(guī)律

        蘇錫育(1986)[17]125-134考查了阜陽方言中的500多個古入聲字,其中古清聲母和次濁聲母今讀陰平;古全濁聲母入聲字大部分今讀陽平;古入聲字在阜陽方言里讀上聲的極少,讀去聲的也為數(shù)有限。同時也指出阜陽方言中不符合演變規(guī)律的古入聲字的變調(diào)原因。李婉(2015)[6]93-96歸納了入聲韻在現(xiàn)代永城方言中的分派規(guī)律,與阜陽方言古入聲的分派規(guī)律一致。也即是入派兩聲,清聲母和次濁聲母字派入陰平,全濁聲母字派入陽平。與中原官話入聲分化情況基本吻合。

        2.合口字聲母唇齒化

        毛志剛(2011)[18]66-68考察了沈丘方言知系聲母唇齒化現(xiàn)象,即在今沈丘方言音系中,中古知系書母、生母、禪母開口字同北京音系開口字一樣,聲母一般也讀[?],而書母、生母、禪母合口字聲母在沈丘方音中卻一般讀[f]。并認為這種音變現(xiàn)象在商阜片方言區(qū)中不存在,在豫北個別方言點存在,如博愛、溫縣方言。同時與屬充菏片的鄆城、菏澤等地方音類似,只有擦音聲母唇齒化為[f],導致沈丘方言知系聲母唇齒化及其演變的不平衡性。李秀紅(2008a)[4]123-125指出周口東區(qū)4縣(沈丘、鄲城、鹿邑、太康4縣屬商阜片)方言[?]聲母和合口呼韻母相拼時大部分讀作[f]聲母;王婷婷(2014)[11]19-34考察了太和方言照組合口字讀唇齒音聲母現(xiàn)象,中古合口二、三等生書母常用字如“刷拴雙書水說熟”等,在老派太和話里大都讀成開口韻和唇齒音[f]聲母,與非敷奉母字的聲母混同。并指出中古知莊章組聲母在合口條件下讀為唇齒音聲母的現(xiàn)象地域分布較為廣泛。穆冬霞(2016)[13]104-106也提到柘城縣方言中[?]聲母變[f]聲母的現(xiàn)象非常明顯。

        3.尖團音

        方言區(qū)內(nèi)存在分尖團現(xiàn)象。柘城、宿州、阜陽市潁東區(qū)、永城方言、沈丘縣東部分尖團,睢縣老派方言和寧陵老派方言同普通話一樣不分尖團。其中,阜陽市潁東區(qū)方言中山攝、臻攝、宕攝的部分字分尖團,即精組字和見組字在齊齒呼、撮口呼韻母前部分會腭化為團音[][h][],部分保留著尖音[][h][s]。沈丘縣東部與安徽交界的幾個鄉(xiāng)鎮(zhèn)(洪山、紙店、付井、城關片),中古山攝合口一等心母字“酸算蒜”,讀作[]聲母,通攝合口一三等精心邪母、臻攝合口一三等心母字“足粽縱”等字讀作[t]聲母,韻母變成撮口呼。古精組字的聲母在永城方言中為[ts][tsh][s]。

        4.“容、勇、潤”聲母的分混

        中古梗通二攝合口三等日影喻(云以)母字“容榮蓉融絨溶戎茸冗嶸”等字,普通話讀作[]聲母合口韻[u],這類字方言區(qū)讀音與普通話一致;“永泳詠雍擁庸勇涌用”等字,普通話讀作零聲母撮口韻[y],以上兩組字,太康統(tǒng)讀為[y],沈丘、鄲城方言統(tǒng)讀為[zu]或[u],寧陵統(tǒng)讀[u]。臻攝合口三等日母字“潤閏”,普通話讀作[un],太康、沈丘、鄲城、鹿邑基本上統(tǒng)讀為[yn]。

        另外,在柘城、沈丘、鹿邑、鄲城、太康等地還有[ei]韻母變[uei]韻母現(xiàn)象。

        (三)其他研究

        語音方面還有其他相關研究,如楊思源(2013)[9]54-57,李秀紅(2016)[19]201-204,陳姍姍(2017)[20]37-39都先后運用praat語音處理軟件進行分析。其中楊思源計算確定了蒙城方言新老派在調(diào)值上的差異,分析了次濁聲母入聲字聲調(diào)差異并進行了因素分析。李秀紅則是分析了沈丘方言中舌尖后介音古代三等韻介音的演化歷史,尤其是在舌尖后音聲母字中的演化歷史。陳姍姍分析了夏邑方言單字調(diào)的特點,但樣本量不足。王婷婷(2013)[21]157-158考察了太和方言照組合口字的擦音游離現(xiàn)象。郭輝、郭迪迪(2014)[22]92-94考察了濉溪方言非疊字兩字組連讀變調(diào)和重疊式連讀變調(diào)及其他特殊連調(diào)。殷曼曼(2015)[23]44-51介紹了阜陽市潁東區(qū)方音及其鼻音韻尾增生(口元音后增生鼻音韻尾)的情況、元音裂化情況及原因。還把阜陽市潁東區(qū)方言的聲韻調(diào)與江淮官話洪巢片的代表點合肥新派方言的聲韻調(diào)進行比較。陸俠(2009a)[24]140-141分析了蒙城方言聲母對英語語音的影響。焦偉娜(2015a、2017)[25]72-76,[26]68-70從聲韻調(diào)3方面分別考察了亳州籍考生在習得普通話過程中的偏誤和亳州方言文白異讀規(guī)律。焦偉娜(2015b)[27]57-61,魏小紅、張大勇(2016)[28]51-53均以《方言調(diào)查字表》為依據(jù),分別考察亳州市譙城區(qū)方言音系(老派)和蒙城方言中不合規(guī)律的部分例外字音。

        三、詞匯方面

        商阜片詞匯研究成果較少,且多是安徽境內(nèi)方言點詞匯研究,包括詞匯描寫、詞源研究等方面,主要考察了古語詞的來源和方言熟語。河南境內(nèi)的方言詞匯還有很大的研究空間。

        (一)詞匯描寫

        對親屬稱謂詞的研究較多,王業(yè)奇、張旭(2016)[29]55-57介紹柘城方言“個小舅子”這一形式一般表調(diào)侃、戲弄或輕蔑、詛咒。他們指出沈丘方言中的“個妻侄”與阜陽方言中的“個妻子”應該不是一個詞,商阜片的鹿邑、鄲城兩縣也有此用法。在同屬中原官話區(qū)的河南省商丘、洛陽兩市,安徽省的淮北、阜陽、靈璧與蕭縣,山東省的鄒城、汶上、微山和滕州等地也存在“個妻侄”格式,卻無“個妻子”格式。龐可慧(2013b)[30]168-174考察了商丘方言中“同形異指”的親屬稱謂詞,主要是分析了“詞形相同、讀音相同、稱謂對象不同”“詞形相同、讀音不同、稱謂對象不同”兩種類型以及其中蘊含的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李澤如(2015)[31]57-62從詞的構成,與普通話的異同以及方言稱謂詞中體現(xiàn)的社會文化特征等3個方面對阜陽方言親屬稱謂進行研究。

        蒙城方言詞匯研究成果頗豐,其中陸俠對蒙城方言詞匯進行了比較系統(tǒng)的研究。包括婚俗詞(民俗方言詞)、諺語、已婚女性稱呼語、歇后語、成語、動物熟語、指稱事物詞語等。

        相關研究還有杜紅梅(2013a、2013b)[32]84-87,[33]27-30,焦偉娜(2015c)[34]28-31,郭迪迪、郭輝(2015)[35]65-66,崔婭輝(2016)[36]54-56,梁欣欣(2017)[37]9-87等。

        (二)詞源研究

        謝坤(2012)[38]111-112對商丘方言中8個有代表性的常用而又有音無字或以同音字代替的詞匯進行考本字。孟雪(2013)[39]46-47對商丘方言俗語詞中的一些義項源流加以考證。郭輝、王旭東(2013)[40]8-11,申園園(2015)[41]138-139分別對濉溪方言和亳州方言詞語本字進行考證。同時,王旭東(2016)[7]69-76解釋了有音“無字”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陳鵬飛(2016)[42]97-103討論了方言詞匯接觸導致的詞匯異源復合現(xiàn)象。

        四、語法方面

        商阜片語法研究重點主要在與普通話詞語或句子結構、意義、功能不同的語法現(xiàn)象,包括詞類、詞法及句法等問題。其中詞類涉及代詞、副詞、形容詞、語氣詞等。

        (一)詞類

        1.代詞

        龐可慧(2001)[43]107-109考察了睢縣方言中人稱代詞的單復數(shù)形式以及某些人稱代詞的活用情況。徐紅梅(2003b)[44]59-61,郭輝、郭迪迪(2017)[45]50-56分別描述了渦陽和濉溪方言的代詞系統(tǒng),主要是討論了該方言中表示人稱、指示及疑問3類代詞的意義和用法,在濉溪方言中還有一類是不定稱代詞,即指那些不固定的表自稱、對稱、他稱或泛稱的人稱代詞,分單復數(shù)。指示代詞有近指和遠指二分系統(tǒng),就其內(nèi)部情況看,又可指代名詞、謂詞、副詞。疑問代詞,一般用來詢問時間、處所,問方式、原因、數(shù)量等。

        2.副詞

        王玉麗(2007)[46]182,184從語義特征、感情色彩、句法義及其組合能力4個方面對鹿邑方言中的特殊程度副詞“生”進行研究,認為“生”作程度副詞大都修飾貶義詞。龐可慧(2010)[47]26-31從多個角度對睢縣方言中的程度副詞進行分類,從語音、句法、語義、語用等幾個方面描述某些程度副詞。孫媛媛(2013)[48]88-89從共時角度考察睢縣方言程度副詞的主觀性與主觀化。她認為,睢縣方言程度副詞帶有主觀性;主觀化的方式也有很多,主要有:聲調(diào)不同、重音、重疊、重復、后加語氣詞等。龐可慧(2011)[49]78-80根據(jù)張誼生的分類標準,把老派商丘方言的時間副詞可分為表時副詞、表頻副詞與表序副詞。并從語法、語義、語用等方面考察與普通話完全或部分相同以及方言特有的時間副詞。陸俠(2011a)[50]70-73對蒙城方言中的時間副詞進行了分類并分析其性狀、特點、語義和用法。

        3.形容詞

        胡利華(2010)[51]100-104介紹了蒙城方言形容詞的程度表示法,主要有:前加狀語表示法、后加補語表示法、前加修飾成分表示法、詞語重疊表示法、詞綴表示法等。陸俠(2008、2009b)[52]309,311,[53]8-44主要對蒙城縣(立倉鎮(zhèn))方言BA式形容詞進行了研究,考察了形容詞生動形式。這一形式具有褒貶色彩,能更細致地表達量的觀念;在語法上能充當謂語、補語、定語、狀語。按照結構特點,被分為附加型和重疊型。另外還有“BXA”式和“AB的”式等。

        4.語氣詞

        語氣詞“來”的研究。《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7版)[54]772、《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現(xiàn)代漢語虛詞詞典》對“來”的解釋條例,可以把“來”字的詞性總結為動詞(包括趨向動詞)、助詞(包括結構助詞和動態(tài)助詞)、名詞(方位詞)、襯字。語氣詞“來”在官話方言中較多見,且多出現(xiàn)在陳述句、祈使句末和疑問句末尾。晉語太原只能在疑問句末用“來”,且有兩種讀音,分別相當于普通話的“來著”和“呀”?;浾Z“來”在先秦魏晉時已有虛化為語氣詞的例子,在近代漢語文獻中更是頻頻出現(xiàn)。但主要是表曾然的語氣,用于陳述句和疑問句中,有表進行和持續(xù)的用例,暫無表判斷的用例。

        蔡英杰(2006)[55]75-76認為永城方言“來”作為進行體助詞,處于問答句末尾也用來表示現(xiàn)在或過去某一時間進行的動作行為。郭輝(2008)[56]173-178提出皖北濉溪方言中濉溪話的語氣詞“來”也具有足調(diào)和羨余兩種功能,且?guī)в心撤N預設。郭妍妍、胡慶英(2013)[57]131對商丘虞城方言中的“乖乖來、娘來、我類個娘來、老天爺來”“你怎么還沒走來?”等中的“來”字進行考察,認為“來”是語氣詞,相當于普通話中的“呢”,用于陳述句、疑問句、感嘆句。徐紅梅(2002)[58]8-10,郭輝(2008)[56]173-178,陸俠(2011c)[59]78-81分別詳細介紹了渦陽、濉溪和蒙城方言中的語氣詞“來”的用法。3種方言里“來”用法大致相同?!皝怼钡倪m用范圍較廣,可以放在疑問句(“可VP”式問句、特指問句、反問句等)、陳述句、感嘆句、祈使句的末尾。

        陸俠(2011c)[59]78-81還考察了蒙城方言中“來”作為方位詞的用法。董秀英(2012)[60]48-51論證了夏邑方言語氣詞“來”并非其他語氣詞的變讀,而是動詞“來”的語法化(虛化),是近代漢語語氣詞“來”的繼承和發(fā)展,認為其語法化路徑為動詞→完成體語氣詞→持續(xù)體(進行體)語氣詞→(強調(diào)等)情態(tài)語氣詞。同時,考察了該方言中合成語氣詞“子來”跨層語法化的過程。

        其他語氣詞研究。徐紅梅(2002)[58]8-10同時也分析了渦陽話語氣詞“焉、吭、央”的主要用法。郭輝、郭海峰(2009)[61]107-111探討了濉溪方言各類句型中的語氣詞,其中能在句首充任語氣詞的有“啥、來”。復音語氣詞還有個小舅子/個小舅子將的、個龜孫/個龜孫將的、個妻子/個妻子將的、個個子等。陸俠(2013)[62]59-60,94分析了蒙城方言中的語氣詞“唉”在陳述句、祈使句、疑問句中的用法。郭妍妍(2014)[63]124-125考察了的虞城方言中“嘞”,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可代替結構助詞“的、地、得”;可用作語氣詞表語氣,還可用作方位詞代替普通話中的“里”。特定格式有“X嘞1Y嘞2”等。朱惟書(2015)[64]10-53專題探討了鄲城方言的3個專職是非問語氣詞“嘜、么、蒙”的特點。

        5.其他研究

        王士雷(2012)[65]208-209考察了沈丘話中的“哩”的用法,一是作語氣詞,用于句末,相當于“呢”或“啊、呀”;二是作助詞,與普通話中助詞“的、地、得”意義相同。于芹(2007)[66]87-88指出在臨泉和渦陽方言中的“哩”也有助詞這一用法,同時又介紹“了”和“啷”。“啷”一般用來代替普通話中常用的比喻助詞“似的、一樣”,和比喻詞“給”相互配合?!傲恕北硎颈狈椒窖灾械摹傲恕弊值亩喾N語音形式,比如“嘮、哩、咾、了”。李秀紅(2015)[67]174-178對沈丘方言中由來自妻族的親屬稱謂“丈兒、小舅子、妻侄、妻孫”演變而成的詈語、語氣標記的句法功能、語義演變及其成因進行討論,現(xiàn)已形成“個丈兒”“個小舅子”“個妻侄”“個妻孫”的固定格式。褚艷(2015)[68]55-57考察了周口方言中“弄”這一泛義動詞。

        (二)句法研究

        句法研究主要是“可”字句研究、“叫”字句研究、“給”字句研究和其他句法研究。

        1.“可”字句研究

        蒙城方言、阜陽方言、濉溪方言、太和方言中的“可”字句都有相關研究。其中“可VP”問句是研究重點。胡利華(2008)[69]263-267認為蒙城話疑問副詞“可”同普通話一樣,主要表轉折、強調(diào),可構成“可VP”式反復問句表疑問或反問和“可是、可是的”等格式表示非疑問的意義。張芊(2012)[8]25-40認為蒙城方言“可VP”問句可分為一般式和附加式。其主要構成要素是疑問副詞“可”、句末語氣詞以及句調(diào)。王琴(2008)[70]179-183,王婷婷(2014)[11]54-68具體介紹了阜陽與太和兩個方言中的“可VP”反復問句的兩種表現(xiàn)形式。即“可VPO”型(無句末語氣助詞PRT)和“可VP-PRT”型(有句末語氣詞“芒、嘮、唻”等)。一般而言,“芒”表示已然體,“唻”多表示未然體。而學界也大多一致認為“來”都有表示已經(jīng)完成的功能。

        王琴(2008)[70]179-183,張芊(2012)[8]25-40,王婷婷(2014)[11]54-68分別對阜陽、蒙城、太和方言中“可VP”問句的體進行了考察。由于有些事態(tài)和事物特性不具時間性,因此無所謂已然或未然,王琴提出了“中性時體”,它與未然體合起來稱為“非已然體”。太和和蒙城方言“可VP”問句有“持續(xù)體”這一體態(tài)。張芊(2012)[8]25-40認為蒙城方言“可VP”問句也可表示曾然體,一般用“可2+VP+過(罷)+語氣詞”表示,句末語氣詞“類、芒”也是可有可無?!翱?”在句中起到加強語氣的作用。

        關于“可VP”問句有沒有否定形式的問題,徐烈炯、邵敬敏曾就上海方言的“阿”句型進行過分析,認為“可”問句是沒有否定形式的。但是王琴認為阜陽方言“可VP”問句的否定形式可記為“可+是+不/沒+Vp”“不”和“沒”,分別表示未然體和已然體。太和方言中也存在王琴所說的“可VP”問句的否定形式。

        王琴(2008)[70]179-183就“可VP+芒”的來源問題做了推想,即“可VP”與“VP-PRT”的混合/嵌接發(fā)生于近代漢語,而阜陽方言的“可VP芒”是對近代漢語可“VP-PRT”的繼承。郭輝(2013)[71]31-35描寫了濉溪方言“可”字應答句的聲調(diào)和語調(diào)及其功用。

        2.“叫”字句研究

        胡利華(2009)[72]36-39,楊思源(2011)[73]88-89先后對蒙城方言的“叫”字句進行語義特征描寫。“叫”字句的“叫”有3種用法,可在句中作動詞、介詞和助詞,表示叫稱義、致使義、被動義和處置義。同時分析了“叫”字句的“叫”字同現(xiàn)現(xiàn)象和歧義句型,初步探討了“叫”字的用法來源和語法化進程。

        3.“給”字句研究

        于芹(2007)[66]87-88,郭輝、郭迪迪(2012)[74]121-125,林小徑(2017)[75]55-57分別討論了“給”在臨泉、濉溪、周口方言中的用法。在3種方言中都有介詞這一用法,在周口方言和濉溪方言中,主要是作動詞、介詞、連詞、助詞;在濉溪方言中還有副詞這一用法,等同于“仿佛、好像”常和“樣/昂(ang)”“似的、一樣的”搭配。郭輝、郭迪迪,林小徑一致認為“給”的語法化路徑是:給予義動詞“給”→介詞“給”→連詞“給”→助詞“給”。

        “給”在做動詞時,在臨泉和濉溪方言中還可以作像義動詞,即表示兩個事物有較多的共同點或表示比擬。于芹(2007)[66]87-88認為表示比喻這一用法是皖北中原官話特有的,同時也論述了臨泉方言中比喻格式“給……啷”(本體+相似點+給+喻體+啷)的結構特征。陸俠(2015a)[76]121-124也描寫了蒙城方言中表比喻的句法結構“跟X樣”。在做介詞時,濉溪、臨泉和周口方言中的用法大致相同,與普通話中的用法基本平行。在做連詞時,“給”可以連接名詞、代詞或動詞性短語等,相當于普通話的“和、跟、同”,表并列關系。這一用法是由相與關系介詞演化而來。在做助詞時,通常直接用在謂詞性成分之前,起加強語氣的作用。既可以用于主動句,也可以用于被動句?!敖o”表相與關系的介詞、表并列關系的連詞這兩類用法不同于普通話。

        4.其他句法研究

        郭輝、郭迪迪(2012、2016)[74]121-125,[77]43-47還介紹了濉溪方言其他句式的特點,其中“拜把+N+給VP”這一句式,和普通話一樣,呂叔湘稱之為“把”字句[78]53-55;“給+VP”這一句式,“給”作為敬語的形式標記出現(xiàn)[79]31-34。即表示客氣的語氣,是請動作的施發(fā)者協(xié)助做某事,“給”字可省略但基本意義不變。如:“(給)放家來里就管了”。王瑩、任強(2016)[80]72-76對比了渦陽方言與普通話的可能補語句法結構,認為渦陽方言肯定式可能補語與否定式可能補語存在幾種不對稱現(xiàn)象,主要表現(xiàn)為肯定式與否定式結構上的不對稱。

        (三)詞法研究

        詞法研究的主要成果主要集中在構詞法。方言區(qū)內(nèi)詞匯構詞法上主要是派生、重疊和“子”尾。

        1.派生、重疊法

        黃平飛(2010)[81]11-38從內(nèi)部結構形式和是否帶賓語對蒙城方言動詞進行了分類,并指出蒙城方言動詞可以用“黑、瞎、胡”等詞語修飾,可以用“死、爛、毀”等詞語作補語,有“拉、乎、哧”作動詞的詞綴等。還有單音節(jié)動詞的重疊和雙音節(jié)動詞的重疊。雙音節(jié)動詞的重疊主要有3種形式:AAB式、ABAB式和AABB式。AABB式的重疊使得動詞詞性發(fā)生變化,成為形容詞。侯超(2013)[82]13-103通過方言比較分析了皖北境內(nèi)中原官話的詞綴和重疊現(xiàn)象。前綴“老”有兩種用法,既可表示排行小、年齡小,也可表示普通稱謂;終綴“不”表可能性,且具有消極語義色彩;后綴“熊、貨”均具有貶義色彩。形容詞重疊式有AA式、ABB式、BBA式、AABB式、ABAB式、A勒AB式6種,表程度的加深或減弱義。胡利華(2011)[83]110-113指出亳州方言中,“得”字不僅可以充當句法結構成分用來造句,并且還是一個具有較強構詞能力的語素,和名詞、動詞組合成“得×”式合成詞。如“得意、得勁”。王玲玲(2014)[84]59-63考察了沈丘方言中名詞、動詞、形容詞、量詞、擬聲詞等各類重疊式的構成形式、語法意義、語法功能及音變情況。郭輝、郭迪迪(2015)[85]75-79分析濉溪方言的“前綴、中綴、后綴”,有名詞前綴、中綴,形容詞中綴等,其中名詞、形容詞、數(shù)詞、量詞后綴構成“子”尾詞。

        2.“子”尾詞

        樂玲華(1985)[86]119-130,于芹(2005)[87]62-65,潘曉旭(2006)[88]126-127,郭輝(2006、2007)[89]58-60,[90]216-220,翟玉梅(2013)[91]103-104,楊根增(2009)[92]10-51分別考察了阜陽、臨泉、商丘、濉溪、蒙城、夏邑方言中的“子”尾詞。樂玲華(1985)[86]119-130指出了阜陽方言存在“兒尾詞”少而“子尾詞”多的現(xiàn)象,且各方言土語間分布不平衡。她還列舉了一些指稱人體的“子尾詞”及其附加意義和修辭色彩,但沒有分析這些“子尾詞”大量存在的原因。于芹(2005)[87]62-65介紹了臨泉方言中的指人“子”尾詞。郭輝(2006、2007)[89]58-60,[90]216-220同普通話“子”尾詞相對照,探究了濉溪方言“子尾詞”及其豐富的原因。指出淮北方言中雙音節(jié)“子尾詞”的構詞方式是附加法,即詞根加詞綴的方法組成新詞。這和普通話大致相同。名詞性成分是非詞根語素,需加“子”尾才能獨立成詞,這是濉溪話中較有特色的一類。潘曉旭(2006)[88]126-127對比了普通話和商丘方言的“子”尾,指出商丘方言中,“子”在沒有實義只做后綴時,一般不同于表實義時的讀音,讀作[tei],記音字為“得”;楊根增(2009)[92]10-51對比了夏邑話和普通話、北京話、夏邑話的臨近方言,認為夏邑話“子”尾詞正趨衰落,衰落的主要原因是普通話的影響,并且這一趨勢還會持續(xù)加劇。王婷婷(2014)[11]35-53研究了太和方言“子”尾詞和“兒”尾詞的概況和互動關系。翟玉梅(2013)[91]103-104分析蒙城老派方言中的“子”尾詞,指出方言區(qū)內(nèi)“子”尾詞一般還有轉類、變義、增義和增勢功能。王士雷(2012)[65]208-209介紹了沈丘話中“著哩”的用法,用在形容詞或形容詞性短語后面起補語作用,表程度,只出現(xiàn)在句末,與“×極了”或“可×了”意義相當。盧君(2014)[93]100-104認為沈丘方言詞“管”與現(xiàn)代漢語中“管”字的七種詞類一致,并給出了“管”字語法化的動因和重要機制?!肮堋弊鼋樵~一般用作口語詞,略相當于“向”,引進動作行為的對象,在沈丘方言中使用頻率并不是很高,一般都會用“跟”或者“把”代替。一般沒有否定形式。翟占國(2016)[94]11-54研究了利辛方言“走”類介詞、“給、叫、擱、跟”介詞的語法化。

        五、結語

        (一)社會語言學角度的研究成果不多

        除王婷婷(2014)[11]48-53從社會語言學的角度分析了太和方言“子”尾詞以外,楊思源(2013)[9]54-57研究蒙城方言的新老派語音聲韻調(diào)3方面的差異問題,發(fā)現(xiàn)老派語音較多保留原方言語音系統(tǒng),而新派語音多向共同語靠攏。并指出語言的發(fā)音機制、普通話影響、說話者心理因素等導致了這種差異的出現(xiàn)。趙彩秀(2017)[95]12-68從社會語言學角度對周口轄區(qū)的兩個方言片進行研究,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周口轄區(qū)語言生活狀況研究,包括語言能力、語言使用和語言態(tài)度;二是周口方言的演變研究,包括語音、語法差異,方音詞匯運用等。

        (二)研究成果不平衡

        從方言點來看,分布不均衡,部分方言點沒有涉及到;多以單個方言點的特殊語言現(xiàn)象為內(nèi)容,缺少與普通話的比較以及方言區(qū)內(nèi)外部多個方言點間的比較。從研究內(nèi)容來看,語音和語法研究成果較多,詞匯研究成果較少;缺少對方言特征詞的研究。

        (三)部分研究仍沿用中原官話的五大分區(qū)法

        很多研究仍沿用賀巍(1985)[1]136-137對中原官話的5大分區(qū)法,即使用“鄭曹片”而不用“商阜片”。如:穆冬霞(2016)[13]104-106把柘城方言歸入中原官話鄭阜方言小片。楊思源(2013)[9]2把蒙城方言屬中原官話鄭曹片。

        最新国产精品拍自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久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久久久| 国产黑丝美女办公室激情啪啪| 后入到高潮免费观看| 1717国产精品久久| 男人深夜影院无码观看| 丝袜美腿精品福利在线视频 | 日本最新免费二区三区|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视|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下载| 蜜桃视频在线在线观看| av色综合久久天堂av色综合在|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青青草99久久精品国产综合| 亚洲一品道一区二区三区| 好男人社区影院www| 国产v视频| 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观看|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秋霞|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观看| 国产91大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人妻精品老妇| 国产女女做受ⅹxx高潮| 精品无码人妻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日本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md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狼人国产精品亚洲| 中文字幕你懂的一区二区| 亚洲av精二区三区日韩| 99久久人人爽亚洲精品美女| 久久久亚洲精品午夜福利| 亚洲自拍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免费毛片在线视频| 一区二区亚洲熟女偷拍| 夹得好湿真拔不出来了动态图| 无码丰满少妇2在线观看| 黑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最大水蜜桃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