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金建筑大學 遼寧 沈陽 110168)
“數字建筑”隨著當今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而興起的,用數字技術手段參與建筑設計與建造的技術和思想革新。數字建筑設計于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興起,在短短十幾年時間里,它以強勁的勢頭在世界各地迅速發(fā)展,當今許多著名的建筑院校紛紛開設運用計算機技術進行建筑設計的課程或研究;越來越多的先鋒建筑師及事務所也開始進行數字建筑設計實踐,這一領域的開拓者如FOA、UNstudio、NOX、漸近線等設計事務所將數字技術運用在實際項目之中,建成了一些實體建筑并取得了廣泛的好評?!皡祷瘮底纸ㄖ?,設計師采用的全新的設計技術手段,對傳統(tǒng)歐幾里得幾何式的設計進行了顛覆,在建筑設計中引入多學科知識,模糊理論、混沌學、耗散結構理論、涌現(xiàn)理論、非標準數學分析等理論的引入,為設計者拓寬了思路,形式上往往表現(xiàn)為一種非標準的建筑形體,給人們展現(xiàn)了動態(tài)的、非穩(wěn)定化的、有序的結構。“非線性建筑設計”,注重設計中的多元和動態(tài)表現(xiàn),與今天的復雜性科學結合,建筑作為一種“復雜系統(tǒng)”的出現(xiàn)。建筑不可能離開場地或社會環(huán)境,從復雜性科學的角度,建筑設計必須要考慮若干因素(場地的外在因素和擬建建筑內部的因素),這些因素之間形成了力和關系,它們共同作用生成建筑。非線性建筑設計與傳統(tǒng)的設計方法區(qū)別在于更偏重于系統(tǒng)性和復雜性,而難點之一是把場地內外的各種因素轉換為不同的參(變)量(Parameter),并且制定一系列規(guī)則,以此建立參數模型(Parametic Model)。國內外,越來越多的數字建筑事務所成立,同時,很多傳統(tǒng)的事務所也都不約的開始關注數字建筑的發(fā)展動態(tài)。世界范圍內已建成或正在建設一些代表性數字建筑,如哈迪德的薩拉戈薩廊橋(西班牙)、雷澤+梅本RUR事務所的0-14(迪拜)。各種交流會議和展覽也紛紛舉辦,例如在北京,迄今為止已經舉辦了三屆國際青年建筑師及學生建筑設計作品展,由清華大學徐衛(wèi)國教授與尼爾·林奇合作策劃。各大建筑院校的研究和先鋒事務所的不斷嘗試為未來數字建筑的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進入信息社會,人們的生活方式隨之產生了巨大的改變,同時隨著哲學與復雜性科學的發(fā)展,使得人們重新認識生命本體及生活意義。這些變革為建筑設計提出了更多的問題與挑戰(zhàn),建筑設計也因此產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其中最主要的變化之一是計算機技術在建筑設計中的廣泛應用及建造技術的迅速發(fā)展。1997年,查爾斯·詹克斯(Charles Jencks)在英國AD雜志上發(fā)表一篇序言,題目為:“非線性建筑:新科學=新建筑?”,標志著非線性建筑一詞的正式提出。詹克斯在文中簡述了科學發(fā)展的新方向,即復雜性科學。并預言非線性科學所帶來的建筑將在未來得到極大發(fā)展。但是詹克斯在文中沒有對非線性科學的理論和影響作進一步闡述,僅僅指出了建筑界已有的三個與非線性科學對應的建筑,分別是:畢爾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館、辛辛那提阿羅諾夫中心和柏林猶太人博物館擴建,理由是這三個建筑部分的運用了計算機非線性的方法來生成。
其實,早在1995年,格雷戈·林恩在《哲學與視覺藝術雜志》上就發(fā)表了《泡狀物》(blobs)一文,他針對于數字建筑的發(fā)展提出了“泡狀物”的概念,用以表示不能被還原為更簡化物體和更簡單形式的基本單元,而泡狀物的融合則兼具了連續(xù)性和差異性。這在當時被認為是一個新的運動興起的信號,有評論家認為,“格雷戈·林恩提出了一種對笛卡爾還原主義的批判”。此后格雷戈·林恩相繼發(fā)表了多篇關于數字建筑研究的論文。格雷戈·林恩在哥倫比亞大學成立“無紙化工作室”(Paperless Studio),一直進行數字建筑理論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數字建筑的生成理論,對當今數字建筑生成理論影響巨大,為數字建筑理論做出了杰出的貢獻??梢哉f格雷戈·林恩是數字建筑理論上最重要的研究者之一,他形成了一整套自己的理論框架,并不斷完善,國際及國內研究數字建筑的學者無不受其影響。如果說蓋里為數字建筑的建造問題開辟了道路的話,格雷戈·林恩則為數字建筑的理論建立了好的基礎。林恩的理論在哲學上來源于吉爾·德勒茲思想,他把德勒茲的相關思想引入建筑學并重新解讀。
b.吉爾·德勒茲的影響及褶子思想
吉爾·德勒茲(Gilles Deleuze,1925~1995),是當代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之一。作為思想領域的游牧者,他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后結構主義哲學和美學概念,其哲學思想也逐漸成為當今建筑界重要的理論來源之一。1988年出版的《褶子——萊布尼茨與巴羅克風格》一書,褶子是書中闡發(fā)的關鍵概念,是對萊布尼茨(G.W.Leibniz 1646~1716)《單子論》創(chuàng)造性的解讀,德勒茲將“單子”概念與巴洛克風格結合,發(fā)展了褶子的概念,褶子就是差異與重復,并用褶子解釋了物體的形成規(guī)則。借助褶子的概念,德勒茲引出了游牧思想,并貫穿于他的整個哲學觀之中。在數字建筑中,單子和褶子概念解釋了曲面的形成,單子就是組成曲面的最小的元素(格雷戈·林恩提出的泡狀物概念參照了單子的概念,泡狀物更針對于林恩自己的數字建筑實踐),并按照褶子的方式排列組成了外在形式。德勒茲筆下的褶子和單子概念便是格雷戈·林恩“泡狀物”的思想來源?!芭轄钗铩?,用以表示不能被還原為更簡化物體和更簡單形式的基本單元。林恩提出泡狀物概念,是單子的現(xiàn)實化和數字化的縮影,兩者具有非常緊密的關系。
國際上,眾多的建筑師及建筑事務所都受到德勒茲思想的影響,發(fā)展出了自己的處理建筑的理論和手法,如FOA、NOX、UN studio等設計事務所,其數字實踐也都或多或少的運用了德勒茲的褶子的思想,但都不夠完善。他們作品的彎曲的形式、互動交流、內外的穿插都是“褶子”思想的表現(xiàn)。褶子的思想表達了一系列建筑生成觀念和建筑形式的形成法則。
無論是今天廣泛討論的“連續(xù)差異性”,還是建筑的折疊,或是建筑中的復雜和生成,都部分的運用或曲解的運用了德勒茲的哲學。當代數字建筑的強調的差異、連續(xù)、平滑、生成等概念均受德勒茲思想的影響,其的哲學概念與當代建筑非線性化的趨勢不謀而和,德勒茲的哲學為數字建筑和參數化設計提供了哲學根基。因此,德勒茲哲學思想對建筑生成無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然而,其哲學思想在建筑學方向的拓展研究還遠遠不夠,現(xiàn)有的一些研究也不夠系統(tǒng)完善。
【參考文獻】
[1]付以榕.折疊空間[D].同濟大學建筑城規(guī)學院,2006,3.
[2]虞剛.數字建筑的崛起[M].同濟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