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競霜(陜西師范大學,陜西 西安 710061)
簡約主義音樂(MinimalismMusic)一詞的來源最早可追溯到1968年,英國作曲家、樂評家麥可·尼曼(MichaelNyman)第一次提出了這個詞,隨后在1978年10月,他在樂評里正式將“簡約主義”應用于音樂上。
其實,簡約主義的概念最早并不是來自于音樂,而是首先出現在建筑藝術領域,其前身是“減少主義”。在人們經歷了物質的極度飽和之后,開始出現了呼喚人們降低物欲、追求內心豐盈的精神訴求。于是“簡約主義”應運而生,顧名思義,“簡約”的本質就是“斷舍離”。例如日劇《我的家中空無一物》的原作者麻衣從小與家人們住在塞滿了各種雜物的老房子中,每次家中來客人,父母都要先把一大堆亂七八糟的東西藏起來。高中失戀后,麻衣一看到前男友的物品就難過的想自殺。于是她參考了日本雜物管理咨詢師山下英子2013年所寫的《斷舍離》一書,“簡約主義”的生活態(tài)度就是要“斷舍離”——斷就是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舍就是處理掉堆放在家里的沒用的東西;離指的是舍棄對物質的迷戀,讓自己處于寬敞舒適、自由自在的空間。通過學習和實踐“斷舍離”,人們的價值觀會進行重塑,下決心把這些東西扔出去。在扔東西的那一刻,她“感到了巨大的快感”,于是走上了“扔東西狂魔”的道路??梢哉f,這部電視劇是“簡約主義”生活態(tài)度的“立體影像教學片”。
從視覺藝術開始,“簡約主義”的理念不斷影響到了文學、繪畫、攝影、音樂等多個藝術領域,簡約主義音樂又被稱為“重復音樂”(repetitivemusic)或“沉思音樂”(meditativemusic),指在少量的音符基礎上機械重復且緩慢增長的動機性片段創(chuàng)作手法創(chuàng)作的音樂,是一種追求極端的“簡”和“約”音樂形式。顧名思義,這種音樂手法采用反對復雜的音樂形式、反對夸張地雕琢與修飾,追求藝術原始的本質美。作曲家通過盡可能少的材料進行創(chuàng)作,期望音樂的表達回歸到對和諧與美的直接理解上來。
簡約主義音樂以泰里·賴利(TerryReily)、拉蒙特·揚(LaMonteYoung)、菲力普·格拉斯(PhilipGlass)、斯蒂夫·萊奇(SteveReieh)和約翰·亞當斯(JohnAdams)這五人為代表人物。他們的創(chuàng)作對其之后西方音樂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尤其在專業(yè)音樂領域、流行音樂領域和電子音樂領域。
靜態(tài)和聲是簡約主義音樂風格的典型特征之一,其創(chuàng)始人是拉·蒙特·楊。靜態(tài)和聲的含義是在音樂的橫向進行過程中使用超長時值的音符與休止符以構成音樂的旋律形態(tài),在縱向的音程關系上,有半音關系、純四、純五關系、也有小七度關系,無明顯規(guī)律。
靜態(tài)和聲的根源是持續(xù)音的使用,其歷史可以追溯到西方17世紀晚期出現的通奏低音作曲技術,到了20世紀下半葉,拉·蒙特·楊通過將持續(xù)音技術以超常規(guī)的方式使用,產生出極有特點的“嗡鳴音”(Dronetone)效果,從而將持續(xù)音演繹到一種“靜態(tài)和聲”(StaticHarmony)形式。
“相位”是一個物理學的概念,而在音樂中,相位移動的表現手法則是兩段同樣的旋律因進入的時間點不同、或音樂進行中產生的加速或延緩而產生了時間差,導致音樂錯位而形成一種獨特的音響效果,這種概念有點類似于“卡農”的作曲手法,只不過相位移動的時間差不一定按照標準的節(jié)奏型來定義,而是更加隨性和細微。相位移動技法的創(chuàng)設人是美國現代音樂最具影響力的作曲家之一史蒂夫·里奇。
重復是音樂寫作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沒有重復,就沒有主題,聽眾對于音樂的思想就無從把握,但在傳統(tǒng)的古典音樂作曲技術規(guī)范里,為了避免聽眾對于音樂產生疲勞,絕對的重復一般不會超過三次,但在簡約主義音樂的作曲手法中,以作曲家特里·賴利為代表,將音型重復做到了極致。他的代表作《InC》共有53個不斷重復的音型模塊,以鋼琴演奏加裝飾音的C音貫穿始終,體現了簡約主義音樂作曲手法最重要的特點——盡可能少的材料,這部作品長達45分鐘。
附加過程是簡約主義作曲家菲利普·格拉斯(PhilipGlass)受到印度音樂的啟發(fā)而創(chuàng)造的一種現代音樂作曲手法,指的是“以簡單的旋律、節(jié)奏作為原材料,在重復原材料過程中通過不斷增加或減少原材料的次級單元,形成一種延長原材料呈現周期的手法,”[1]
天津音樂學院作曲系主任、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博士顧之勉先生于2011年在《人民音樂》第五期發(fā)表的文章《“微變奏”導論》中首次提出:“微變奏”是作曲技術中變奏手法的一種,但與以往傳統(tǒng)的變奏手法不同的是,微變奏指“對恒定因素在音高、節(jié)奏、節(jié)拍、音色、音響等方面進行微小的、以不改變恒定因素基本形態(tài)為目的的變化方式?!盵2](例如:某一固定音高作為恒定因素不變,其他因素改變。)
簡約主義音樂作曲技法在西方起源,而在中國目前還鮮有人聞,從事此類音樂創(chuàng)作的專業(yè)人員也屬于少數,但簡約主義音樂作曲技法在20世紀音樂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而且與我國“大道至簡”的古典美學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筆者認為其內涵與外延在我國音樂創(chuàng)作中有不可估量的研究價值,還有待進一步探究。
注釋:
[1]王則靈.簡約音樂作曲技法特征的分析與研究[J].吉林藝術學院學報.2012年04期
[2]顧之勉.“微變奏”導論[J].人民音樂.2011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