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向紅
(重慶市第十八中學 400026)
2018年高考是重慶市回歸全國統(tǒng)一考試的第三年,使用的是全國(Ⅱ)卷,最近三年,筆者一直從事高三教學,從分析重慶卷和全國卷的異同到研究全國卷的《考試說明》、全國卷的知識點分布和能力測試的體現(xiàn),結合高三的教學經(jīng)歷在此與大家分享化學備考的一點心得體會.
充分發(fā)揮《課程標準》、《考試大綱》、《考試說明》的導向作用;認真研讀教材,鞏固雙基,許多高考題的生長點來源于教材;研究《歷年高考試題》,從題型、命題角度、設問方式等有導向作用.
分析歷年全國卷高考題, 不難發(fā)現(xiàn)2017年全國卷三套試題緊扣《考試大綱和說明》,總體與2016年相當,與近三年全國卷的命題傳統(tǒng)一致,在題型、題量、分值、難度上保持相對穩(wěn)定,力求有所創(chuàng)新;素材密切聯(lián)系實際,彰顯學科價值;強調學科素養(yǎng),突出學科能力的考查;體現(xiàn)了“將國家的育人要求和高考選拔有機融合”,這也是2018年乃至今后的高考的重要導向!
分析《2018年化學全國統(tǒng)一考試大綱》,與2017完全相同:以能力測試為主導,全面檢測考生的化學科學素養(yǎng); 化學科命題注重測量自主學習的能力,重視理論聯(lián)系實際,關注科學技術、社會經(jīng)濟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發(fā)展,以促進學生在各方面的全面發(fā)展.而《考試說明》有新的變化,變化如下:變化一:增加“Kw”;變化二:增加“Ka、Kb、Kh”;變化三:題型示例增加2017全國Ⅱ卷35題;變化四:題型示例增加2017全國Ⅰ卷38題;所以要把《考試大綱》及《考試說明》的研究落到實處.
對于化學教材,許多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有依靠教輔,嫌棄課本的普遍現(xiàn)象.如何使得教材內(nèi)容點點過關是高三復習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內(nèi)容.首先必須教會學生歸納的方法.例如:復習常見的有機物時,要把甲烷、乙烯的化學性質對比,乙醇和乙酸對比、乙醇中的羥基和水中羥基對比;配溶液時要把配制一定質量分數(shù)的溶液與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對比歸納;其次要學會利用思維導圖將知識結構化、系統(tǒng)化.比如在學會SO2化學性質的時候就可從化合價、物質的分類(酸性氧化物)兩個方面來構建繪制思維導圖.總之,注重教材學科知識分析歸納的同時更注重學科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才能夠從容應對化學高考試題的能力測試.
在三個必考主觀試題中,三套試卷的題型基本是固定的,它們是:無機綜合題或化工流程題、原理綜合題和實驗題.在二輪復習的過程中,采取題型對點訓練,研究每一個題型考查方式、命題角度以及知識點分布等,構建思維模式和答題模版,提升復習實效.例如工藝流程題的建模過程如下:
首先讓學生明確這類題的主體框架.一般分為3個階段:原料處理—分離提純—獲得產(chǎn)品.
其次讓學生明確每一階段的常見考點.
“原料處理階段”的常見考點有:①如何加快反應速率;②溶解、水浸、浸出、酸浸;③灼燒、焙燒、煅燒;④控制反應條件的方法.
“分離提純階段”的常見考點有:①調pH除雜;②試劑除雜;③加熱;④降溫;⑤萃取.
“獲得產(chǎn)品階段”的常見考點有: ①洗滌(冰水、熱水、乙醇、飽和溶液)洗去晶體表面的雜質離子,并減少晶體在洗滌過程中的溶解損耗;②蒸發(fā)濃縮、冷卻結晶、過濾;③蒸發(fā)結晶、趁熱過濾;④重結晶.
其他常見考點:①化學方程式;②計算;③信息;④實驗儀器以及溶液配制等.
最后指導學生答題步驟:審題—析題—答題—查漏.
審題:快速瀏覽,明確實驗目的,明確知識考查背景和考查哪些方面的化學反應原理,完成簡單填空.
析題:仔細審題,關注有效信息.知道四個是什么——反應物是什么,發(fā)生了什么反應,該反應造成什么后果,對產(chǎn)品有什么作用.
答題:合理切入,規(guī)范正確解答.(1)從目的和反應原理切入;(2)從原料和產(chǎn)品切入;(3)從生產(chǎn)要求和條件切入;(4)從產(chǎn)品的分離提純切入;(5)從綠色化學思想切入
查漏:仔細檢查,回饋驗證,解決沒有完成的難點,解決“零失誤”.
從2017年的三套試題來看,新課標Ⅰ卷26題考查儀器的名稱、作用;新課標Ⅱ卷28題考查溶液的配制和滴定計算、誤差分析;考新課標Ⅲ卷26題考查操作步驟,其實就是要求學生形成有序的思維習慣,進行相應實驗操作及實驗誤差分析,形成實證與邏輯推理相互印證的有序思維,與《考試大綱》中實驗要求部分完全一致.
實驗能力的培養(yǎng)是個系統(tǒng)工程,既關系到實驗基礎知識的掌握,也關系到實驗操作過程的體驗,更關系到對整個實驗的整體理解與實驗方法的靈活運用,因此復習的時候必須將其逐個分解,分點突破.實驗基礎部分可采用對比的方法學習,比如常見的實驗操作過濾、萃 取、蒸發(fā)、蒸餾可將其放在一起讓學生分析其分離提純的原理,關注其適宜的條件,實驗操作部分必須建立有序的分析流程.
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也是教師的教學活動.在備考復習中教師更要去讀懂學生思考問題的切入點、解答問題的表達方式等學習過程,才能找到失分的根源,所以教學過程應該是:教師認知活動—學生的認知活動—師生的認知活動—學生的元認知這一系統(tǒng)工程的建立,才能使學生的能力逐漸提高.
在注重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得分意識——規(guī)范答題,顆粒歸倉.所以建議采用以下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構建知識網(wǎng)絡和思維模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作業(yè)習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答題習慣—適應高考規(guī)范答題,實現(xiàn)自己十年寒窗苦的理想大學夢.
總之,化學知識多、雜、規(guī)律性不強,所以高考備考中必須認真研究,細心籌劃,突破難點,題型的研究對點訓練,模型建立落到實處,當然,法無定法,這只是筆者結合學情的一些實踐,僅供參考.
參考文獻:
[1]薛金星.2018考試說明全解[M].北京:現(xiàn)代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