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明杰
美國夢是一種移民的理想與追求,強調的是社會公義的建構和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美國夢指平等、自由、民主;狹義上,指在美國經(jīng)過努力和不懈的奮斗便能獲得好生活的理想愿景。電影深刻地參與了人類社會的變化與發(fā)展,是一種觀察、理解、表達社會的重要媒介形式。隱喻隨電影的誕生而誕生,是影像敘事的重要策略。某種意義上,“電影靠隱喻而生存”①,可見隱喻對電影完成程度及藝術價值的重要性。創(chuàng)作者通常會采取隱喻的敘事手法以形成意涵豐富的電影文本,給觀者創(chuàng)造出無限的接受視野和想象空間,同時也以影像化的方式記錄和反映社會?!半娪霸捳Z對隱喻的植入已經(jīng)不是一種理論先行的從眾行為,而是旨在揭示電影自身特性的一種努力?!雹谠谠缙诿绹娪暗臄⑹逻壿嬛?,以隱喻手法表達美國夢、構建美國社會的處理方式極其常見。作為經(jīng)典作品的《卡薩布蘭卡》與《美國往事》是人們理解美國社會的一種重要的藝術媒介。兩部影片蘊含了極為深刻的美利堅民族性。這是其之所以能夠以電影隱喻的手法抒寫美國夢的關鍵所在。在影片的敘事中,創(chuàng)作者對于敘事主題設定的內(nèi)在邏輯、主角人物安排的敘事意義、城市景觀選擇的外在含義無不體現(xiàn)出獨具匠心的精妙處理,使這三個喻象成功地建構了影片對于美國夢的隱喻。
《卡薩布蘭卡》和《美國往事》在敘事主題層面完美地展現(xiàn)了美國精神的內(nèi)在含義,完成了對美國夢的隱喻和含蓄表達。同時,兩部影片敘事主題各有側重,恰好從廣義和狹義兩個層面對于美國夢進行了影像化抒寫?!邦愋碗娪笆谴蟊娢幕M的具體形式之一”③,因此深刻地影響著大眾思維的接受視域和理解程度。
從類型劃分的視角而言,《卡薩布蘭卡》屬于戰(zhàn)爭題材的愛情片,而《美國往事》屬于犯罪題材的黑幫片。正是因為電影隱喻的神奇功效才使得看似絲毫沒有關系的兩種類型影片共同指向了美國夢的影像化表達,而類型的普適性也進一步推進了觀者對于影片中所隱含的美國夢的普遍認可。作為愛情片的《卡薩布蘭卡》實際上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在精神是一種積極投身戰(zhàn)爭的神話主題,象征了人們追求自由、平等、解放的深刻含義,是對廣義的美國夢的隱喻。而作為黑幫片的《美國往事》則向世人講述了一則引人深思的成人寓言,涉及生死、友誼、忠誠、背叛、愛情等正反交互的文本意義,從小人物命運的視角出發(fā),以一種世俗化、生活化的主題設定,講述了關于人生與信仰的宏大命題,成為狹義層面美國夢的隱喻。不論是《卡薩布蘭卡》表現(xiàn)出獻身神話,還是《美國往事》中暗藏的世俗生活,都恰到好處地展現(xiàn)了美國精神??傊?,兩部影片都以浪漫主義為開始、以英雄主義為高潮、以現(xiàn)實主義為終極,宛如一條漫長的歷史河流沉淀著關于時間和生命的全部思考,充滿了一種歷史輪回的宿命感,成為美國社會的一種隱喻。
《卡薩布蘭卡》和《美國往事》所塑造的主角人物實則象征著一種令人向往的美國身份,成為美國夢的另一個隱喻視角。兩部影片中對于主角人物的設定與刻化其背后的隱含意義則是象征著電影敘事對美國身份的運作與建構。
《卡薩布蘭卡》的主角人物是克·布萊恩,《美國往事》的主角人物是面條和麥克斯,三人作為男性符號出現(xiàn)在影片的敘事中,是對美國身份的一種有效處理和互補。在《卡薩布蘭卡》中的里克·布萊恩是一個身處異國他鄉(xiāng)的、具有神秘色彩的美國人。“在他的身上凝結了華盛頓與好萊塢的雙重期望,寄托著美國政治經(jīng)濟精英和大眾文化消費者對未來的預期和幻想。”④他成為外人渴望獲得美國身份的一種象征,也成為漂泊在外的美國人的一種想象。“因為顛沛流離的漂泊過后,漂泊者終究渴望和得到的是扎根與融入。”⑤所以,從某種深層次的意義上而言,里克·布萊恩帶著歸宿的想象與夙愿。然而,在《美國往事》里的面條與麥克斯其實是一個互為映射、正反交錯的雙重角色,即一個人的兩種異化表達,共同代表了生活在美國大時代背景下互為正題和反題的英雄式小人物。面條和麥克斯的設定象征了上個世紀20年代至60年代在經(jīng)濟危機之后的美國社會中,大眾對于現(xiàn)實與詩意、殘忍與柔情、罪惡與懲罰混合的人性的審視與判讀。總之,他們?nèi)说南嗤幵谟谧鳛橐环N男性角色的符號共同建構一種大眾對于美國人身份的想象,成為美國夢的一種影像性別隱喻;不同之處在于,截然不同的三個人又分別象征了不同的美國人身份。
電影畫面中對于城市景觀的展現(xiàn)和塑造其實暗含著對于國家形象的刻畫與表達,影片中出現(xiàn)的城市景觀不僅具有視覺體驗的效果,而且具有潛移默化的心理慰藉作用,能夠與國家形象之間形成有效的互文關系。
《卡薩布蘭卡》和《美國往事》中兩座既定的城市在電影中充當了最具意義的喻象,也轉化為美國形象的一種縮影。其實卡薩布蘭卡和紐約這兩座在影片出現(xiàn)的城市具有豐富的文本意義和普適性象征作用。盡管影片《卡薩布蘭卡》是一部地道的美國電影,但是影片所敘述的故事卻發(fā)生在北非摩洛哥北部的城市卡薩布蘭卡。在影片中,這座城市成為因為飽受戰(zhàn)亂之苦而幻想著渴望逃亡美國避難的歐洲難民落腳點,也因此象征了一種關于渴望追求自由卻又顛沛流離漂泊的烏托邦式的存在。《美國往事》則以美國絕對的大都市紐約為背景,影片所跨越的時間范疇基本上與美國經(jīng)濟從大蕭條到崛起相吻合,紐約成為電影中眾人的夢想之都,也成為美國夢的邏輯中去實現(xiàn)人生理想的物化表現(xiàn)。在整個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過程中,特別是經(jīng)歷工業(yè)社會之后,視覺體驗逐漸成為社會文化生活的重要表征和存在方式,富有視覺性的城市景觀出現(xiàn)在影像畫面中能夠締造出一種共同的社會想象和思維方式。從本質而言,這兩部電影與卡薩布蘭卡和紐約這兩座城市之間并沒有必然聯(lián)系,它們只是電影敘事在隱喻美國夢、建構美國形象的邏輯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而已。其實,卡薩布蘭卡和紐約這兩個能指在影片中已經(jīng)幾乎完全脫離了其固有的所指含義,成為一個泛化的指稱,或者成為一個只屬于影片敘事的超時空所在。在影片虛構的時間與空間交錯的坐標軸中,這兩座城市原有的繁榮歷史與文化內(nèi)核早已經(jīng)被淹沒,取而代之的是其作為一種城市景觀隱含著人們對于美國社會的幻想和渴望。
《卡薩布蘭卡》和《美國往事》成功地成為美國夢的隱喻與象征,并相互觀照、補充,共同表現(xiàn)了美國電影內(nèi)在的民族屬性和獨立精神。同時從文化輸出的角度出發(fā),這兩部電影通過隱喻的方式積極形塑的美國夢及其背后人們對美國生活、美國社會的向往和迷戀,也成為美國文化霸權地位的一個縮影。但這兩部電影的藝術價值和民族屬性卻不容忽視。反觀當下,消費時代火速到來,“文化性消費的具體實現(xiàn)方式已經(jīng)呈現(xiàn)出多樣式并存、多渠道獲得、多類型選擇等態(tài)勢?!雹蕻斍安徽撌敲绹娪斑€是國產(chǎn)電影無一不是在瘋狂地追逐利益,并且拋棄了電影作品理應攜帶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內(nèi)容,票房逐漸成為評判一部電影最重要的因素,電影作品的藝術內(nèi)涵、文化內(nèi)蘊以及精神向度也被隨意地扭曲和抹殺。因此類似于《卡薩布蘭卡》《美國往事》等能夠充分體現(xiàn)出藝術性與民族性高度融合的經(jīng)典之作越來越少。盡管在電影產(chǎn)業(yè)全球化演進與擴張的軌跡里,電影作為一種文化產(chǎn)品的經(jīng)濟屬性和商業(yè)性質得到了最大化的發(fā)揮,缺失了藝術性與民族性的電影作品也許能夠在商業(yè)拉鋸戰(zhàn)中贏得一時的票房勝利和市場歡呼,但是終究無益于文化軟實力的積淀和文化強國的長遠發(fā)展。面對這樣的語境,強調電影的藝術化創(chuàng)作與表達已迫在眉睫。
注釋:
①[意]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詩的電影[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2:146.
②段運冬.電影隱喻:理論原點與邏輯延展[J].文藝研究,2008(10):98-106.
③魯昱暉,王秋碩.民族化視域下國產(chǎn)類型電影研究備忘錄[J].寧夏社會科學,2016(02):220-225.
④常江.帝國的想象與建構:美國早期電影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155.
⑤譚苗,魯昱暉.當代少數(shù)民族題材電影的草原敘事[J].當代電影,2016(08):126-130.
⑥王秋碩.淺論電視綜藝節(jié)目主持人的類型發(fā)展與優(yōu)化培養(yǎng)——以真人秀電視節(jié)目為例[J].中國電視,2015(12):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