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政法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00)
“平等”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的哲學思想斯多葛學派提出的個人、人種和民族在普遍理性名義下的平等權觀點和亞里士多德提出的平等正義和分配正義觀點?!疤熨x人權”理論自從被自然法學派提出后,人民將其運用到現代民主憲法思想中,作為近代平等權的理論基石。正是因為近代一大批法學啟蒙思想家對“天賦人權”理論的大力鼓吹和宣講,人民經歷過漫長的黑暗的中世紀,長期被專制制度壓制但一直蘊含在人內心深處的平等意識逐漸被喚醒,平等觀念及在此觀念基礎上構成的平等理論才為世人所認識和接受。中國的平等思想則在古代東方的沃土里開始萌芽生長,但更多的是作為一種道德形態(tài)而存諸的訴求。
要論及平等權的涵義,首要就要從什么是“平等”入手。每個人對平等都有不同的感受,就算是同一個人在具體的時間、空間里對正義的概念也不盡相同。正如公平、正義等理念一樣,永遠是一個難以解釋清楚且爭執(zhí)不下的概念。一個追求公平的社會,平等主要包含有機會平等、程序平等、結果平等,或者說是機會公平、程序公平、結果公平,以及“結果公平,起點公平,過程公平”[1]。這里起點公平相當于機會公平,過程公平相當于程序公平。也有的學者分為四類:“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guī)則公平、分配公平?!盵2]。我國理論界對平等權概念的理解主要表現在對憲法第33條規(guī)定的解說。該條第2款: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第3款,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義務。筆者認為平等權的基本含義是,所有社會成員不因自然的(例如:種族、膚色、性別、民族)、社會的(例如:財產、宗教、出身、語言)或其他方面的差異,均普遍的、無差別的享有權利,并且法律對其予以平等的保護和救濟。其具體涵義的理解可從以下幾方面剖析:
(一)平等權是相對平等和絕對平等的有機統一。平等權涉及到絕對平等和相對平等兩個方面。對于某些平等權來說,要堅持絕對平等的原則,對于此類自由權利的保護不能人為制造不平等,實行差別待遇或者實行歧視,如人格尊嚴平等、人身自由平等。而對于多數平等權來說,則屬于相對平等,即允許符合比例的相對平等。
(二)平等并不意味著完全的事實平等,主要是一種法律平等。英國法學家波洛克說過,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這就是形式上的平等,而非實質(事實)上的平等?!胺擅媲耙宦善降取币话阒阜蓪嵤┥系钠降?,不包括立法上的平等。主要內容有:所有公民平等地享有權利和平等地履行義務;在我國,任何公民都受憲法和法律約束,不允許有超越法律規(guī)定的任何特權;所有公民在司法上一律平等,即實施法律、執(zhí)行法律和使用法律上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法律賦予公民權利能力上的平等,同等條件下公民具有獲得相同權利的資格,并不表示行為能力上的平等。
(三)平等不是平均主義。平等與平均主義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平等權以法律為衡量程度。法律面前的平等是法律賦予公民權利能力的平等,即在平等的條件下公民享有相同的權利。按照憲法法律的規(guī)定,公民在社會上處于平等的地位,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存在實際上的差別,而這種不同又必然影響人們權利的實現。憲法法律所保障的平等,是以承認人與人之間存在差別為前提的,而不是無條件的絕對的平均主義。平均主義表面上實行絕對的均等.抹殺或者無視各種事實差別的存在,其結果是造成更大的不平等。我國在此方面有過沉痛的教訓。
(四)平等權承認合理的差別待遇。平等權并不意味著完全的同等。在現實生活中,所有的事物都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不同。重點是,這些不同給我們帶來了什么,是不是合理,能不能接受。如果說區(qū)別對待是合理的,那么這種差別和平等權不僅僅使得不平等沒有了問題,還是平等權的本質要求,反其道而行之,如果說區(qū)別對待不是合理的存在,就會帶來許多的負面影響,比如:歧視,暴怒,不正當競爭等等。
在法律的面前,人人平等。并不是禁止所有的區(qū)別對待,在一定的范圍內,合理的區(qū)別對待是符合現代憲法性要求,而且也是對憲法平等權的體現。那么我們在學習和借鑒西方法制國家對于區(qū)別對待的司法實踐時,不難發(fā)現他們對于區(qū)別對待其實是有一定的標準的。比如,在牽扯到社會經濟權利的差別對待的案件之中,只要是手段和目的合理就可以,在這里說就是合理的基礎標準;如果說差別對待在一定程度內或者嚴重的干擾了公民的憲法政治權利的行使的時候,那么要求手段就是必須的。所以說,差別對待是有一定的范圍的,首先要合理,然后合情。在有差別對待的時候,嚴格的審查標準是必須的。
(一)形式平等權。我國憲法第33條第2款規(guī)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被認為是我國憲法中的對形式平等權的規(guī)定。運用文義解釋,解讀憲法文本時可以看出這一平等權條款似乎僅保障公民在“法律面前”的平等,即法律適用上的平等。但通過體系解釋我們應該這樣解讀憲法第33條第2款不光要求法律適用上的平等,還同時要求立法平等,即指引人民行為的法律本身就是是平等的結論。我國憲法序言明確規(guī)定“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yè)事業(yè)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并且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可見,我國憲法約束了包括立法權在內的一切國家權力。立法與司法如車之雙輪、鳥之雙翼。制定的法律是平等的才能予以適用,前者是基礎,是前提。
(二)實質平等權。除了我國憲法第33條第2款,憲法第4條第1款、第36條第2款和第48條第1款分別對民族平等、信仰平等和性別平等進行了規(guī)制,這三條規(guī)定是我國憲法的實質平等權具體體現。既然作為一般平等權的憲法第33條第2款已經包含了這三項特別平等權的內容,為何憲法又將民族平等、信仰平等和男女平等單獨列舉出來呢?這是因為民族、信仰和男女的平等在我國有著格外重要的意義,這一特殊意義源于我國的歷史文化傳統和現今的國情,僅通過一般平等權條款的規(guī)定不足以突出其重要性。我國憲法序言點出了民族平等對于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何其的重要,隨著國際全球化進程的推進,作為國際發(fā)聲的主體,需要民族平民族團結、共同繁榮的國家。而信仰問題與民族問題彼是一個問題的兩方面,我國少數民族大多有宗教信仰,信仰的宗教主要有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等,解放前還有一些少數民族有原始宗教信仰。不同民族在信仰上會有所差異,對此我們應該予以尊重。憲法為什么要強調男女平等,縱觀我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男尊女卑的封建糟粕仍然能在現代社會尋找到其身影:認為女人天生就是男人的附屬品,女人的職責就是生兒育女等等。
上述這些條款共同構成了我國現行憲法有關公平權規(guī)定的一個完整的規(guī)范系統。在這個規(guī)范體系里,既有從正面對平等權作的一般性規(guī)定,也有從反面對特權,差別對待進行擯棄;既有形式上平等權的規(guī)定,也有實質上平等權的規(guī)定,平等權不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形成一套詳盡和完備的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