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川市第三中學 潘 蝦
實驗教學是地理教學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只有做好地理實驗教學才能取得最佳的地理教學效果。地理實驗過程可以拓寬學生的科學思維,提供感性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目前我國高中地理實驗教學的起步時間較晚、體系不夠完善,部分中學受限于地理實驗的開展條件、地理教師實驗能力欠缺等原因的影響,當前的高中地理實驗教學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加強地理實驗,促進地理教學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教育觀念是教育改革的先導,目前高中地理實驗改革效果甚微很大程度上與教育觀念有關。因此要通過地理實驗促進高中地理教學,關鍵是轉(zhuǎn)變教學觀念。
有很多地理教師已經(jīng)知道地理實驗對促進地理教學的重要性,并且嘗試采用地理實驗教學方法,但迫于現(xiàn)實因素,最后不得不放棄。因此,只有學校領導樹立了觀念,得到全社會的支持,才能在經(jīng)費投入、課程編制、教師培訓等幾方面給予地理實驗教學改革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教師是地理實驗教學的組織者和執(zhí)行者,實驗教學能否順利開展,與教師對地理實驗教學的認識有著很重要的關系。教師可以做到以下三點:第一,科學組織,引導所有學生主動參與各類地理實驗活動。第二,適當指導,幫助所有學生主動參與動腦思考的實驗活動。第三,合理評價,激勵所有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有益的實驗活動。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做演示實驗時,教師是表演者,而學生則成了觀眾,沒有很好地參與到實驗中來,不利于他們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是地理實驗教學的主體,可是在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仍有部分高中生認為做實驗會耽誤學習時間,參與地理實驗的積極性不高。對此,需要地理老師以及社會力量去引導和轉(zhuǎn)變他們的觀念,讓他們認識到地理實驗的重要作用,培養(yǎng)他們對地理實驗的興趣,使他們學習觀念從“要我學”向 “我要學”轉(zhuǎn)變。
地理新課程標準指出: “充分開發(fā)、利用地理課程資源,對于豐富地理課程內(nèi)容,開展形式多樣的地理教學,增添地理教學活力,具有重要意義?!彪S著社會的發(fā)展進步,可利用的教學資源日漸豐富,教師可選擇的余地加大。
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特定的教學資源,例如學校周圍環(huán)境、學校實驗設施 (如地理園)、地理教師的組成等,地理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資源,開發(fā)符合本校學生的地理實驗,并逐步形成有實用價值的地理實驗體系。
第一,要利用好教師自身資源,全體地理教師相互協(xié)作,認真研究教材和學生,共同研究、選擇和創(chuàng)造性地編制地理實驗;第二,要充分發(fā)揮本校優(yōu)勢資源,利用學生生活中和學校特有的實驗資源,編出生活性和操作性強的地理實驗;第三,要立足本校實際情況,選、編出學?,F(xiàn)有條件下可以操作的實驗項目,形成校本教材。
有些地理知識按 “聽講—課堂練習—掌握知識或技能”這種模式學生是難以理解的。而如果教師使用一些輔助材料,用實驗方式展現(xiàn)給學生,學生通過直觀、感性的觀察、思維,經(jīng)歷自主探究學習的過程,往往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師在選擇地理實驗來輔助教學的過程中,要考慮幾個因素:第一,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選擇,學生如果對此部分內(nèi)容的知識儲備少,理解起來較抽象,那么,此類實驗就很有必要開展;第二,地理實驗與課標、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是否相符,是否屬于課堂的重難點,如果是偏離教學任務的地理實驗則沒必要開展;第三,實驗的完成度有多少,如果實驗的現(xiàn)象不明顯,或者是條件不充足,則不適宜在課堂上開展;第四,如果在實驗過程中出現(xiàn)突發(fā)狀況,與預先設計的實驗方向產(chǎn)生偏離時,教師要靈活調(diào)整實驗。
教師可在實際的教學中發(fā)掘可操作性強的實驗,如可用拳頭演示山峰、山谷、山脊、鞍部等地形,也可用左右手來演示氣旋、反氣旋。在學習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時,教師可讓學生每人準備一塊竹片,先向上折,但不要折斷,學生可以觀察發(fā)現(xiàn),竹片的頂部易破碎。如果把竹片變成巖層,則巖層頂部受到張力破碎,易侵蝕,形成谷地,而巖層底部受到擠壓,不易被侵蝕,形成山地。這些實驗既具有可操作性,也拓寬了飾演的思路,增強了飾演的可操作性,也有利于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形成良性互動,營造一種生動和諧的地理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