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曉聯(lián)
寶雞峽北干渠全長105.747 km,原設計灌溉面積96萬畝,由自流灌區(qū)和抽水灌區(qū)兩大系統(tǒng)組成,經(jīng)過1975年和1996年兩次大的渠系調(diào)整和關(guān)中灌區(qū)泵站工程改造,現(xiàn)狀有效灌溉面積為80.1萬畝,其中自流灌區(qū)47.44萬畝,抽水灌區(qū)32.66萬畝。渠道原設計流量自上向下分為4個等級,即0+000~22+427.2 段 Q設=25.3 m3/s,Q加=29 m3/s;22+427.2~52+415.7 段Q設=19.6 m3/s,Q加=24 m3/s;52+415.7~77+193 段 Q設=15 m3/s,Q加=17.3 m3/s;77+193~105+747 段 Q設=5.8 m3/s,Q加=8.0 m3/s。橫斷面為梯形、弧腳梯形或弧底梯形,縱向比降1/1400~1/3500。底寬6.5 m~2.5 m,渠深3.4m~2.5 m,邊坡比1∶1。北干渠共有各類建筑物432座,其中進水閘、節(jié)制閘、分水閘16座,交叉建筑物倒虹、渡槽、涵洞等25座,生產(chǎn)橋、公路橋等223座,斗引門等168座。
北干渠改造段位于渠道上游,多為挖方渠道。改造段渠道現(xiàn)狀為梯形斷面,底寬6.5 m,渠深3.4 m,內(nèi)坡比1∶1,外坡比1∶1.5,比降為1/3300。北干渠經(jīng)過世行項目、節(jié)水項目的相繼實施,已累計改造92.523 km,扣除大型建筑物連接段0.861 km,還余12.363 km渠段有待改造。
(1)渠道襯砌板老化破損,水資源浪費嚴重。北干渠較早襯砌的砼板,經(jīng)過長時間的運行,砼受碳化、剝蝕、凍脹、裂縫等因素破壞,骨料外露,已不能完全防滲、防沖;多處小板襯砌出現(xiàn)鼓肚、錯位甚至滑落,不但失去防滲作用,還成為阻水因素。
(2)渠系建筑物老化失修,破爛不堪。北干渠改造段內(nèi)建筑物主要為農(nóng)橋和斗門。農(nóng)橋橋面板斷裂,鋪裝層破爛,影響運行安全;斗門閘閥銹蝕腐朽,啟閉失靈。這些問題給沿岸群眾生產(chǎn)、生活出行帶來諸多不便,給渠道用水管理帶來困難,亟待改造。
(3)險工段襯砌底板破損嚴重、滲水問題突出。因之造成渠道底部基土含水量過大,基本為飽和狀態(tài),影響渠道安全運行。部分渠道右岸渠堤坡腳群眾侵種破壞較為嚴重,11+075~11+120段渠道右岸渠堤較窄,渠道運行存在跨岸隱患,7+060~7+440段渠道為過村莊渠道,村民臨渠而居,群眾自行開挖左岸渠堤排水,給渠堤安全通行造成問題。
為了不影響灌溉,在原渠道平面位置基本不變的情況下,對土渠段實施砼襯砌,對襯砌損壞嚴重的渠段實施翻襯,對危及渠道安全的隱患及影響正常運行的建筑物實施改造或加固。
塬下北干渠工程襯砌改造渠道共計7.28 km,拆除新建各類建筑物11座,水閘設備更新2座。同時對樁號0+630~0+670段高含水渠道基礎進行換填處理;對樁號7+940~8+200段渠道左岸整修渠口高邊坡;對樁號9+200~9+700、10+000~10+400段右岸渠堤外邊坡培厚加固并對坡腳進行砌護;對險工段右岸渠堤進行外坡腳砌護;對樁號11+075~11+120段右岸渠堤培厚加寬;對樁號7+060~7+440段左岸渠堤群眾門前新修一道長380 m的砼矩形排水溝。
根據(jù)渠道控制灌溉面積及灌區(qū)灌溉制度,2004年世行項目《寶雞峽灌區(qū)北干渠改造工程初步設計》中對該渠道流量進行了統(tǒng)一規(guī)劃復核(見表1),近幾年北干渠改造一直沿用維持不變。經(jīng)查表,改造渠 0+000~1+980、2+730~3+750、6+750~11+030段設計流量為25.3 m3/s,加大流量為29.0 m3/s。
表1 北干渠各級設計流量表
塬下北干渠原設計斷面為梯形。根據(jù)改造段渠道設計流量、地質(zhì)條件和工程現(xiàn)狀,以及渠道設計流量、比降及上下游水位銜接要求,為了提高渠道的輸水能力和抗凍脹性能,設計渠道斷面選用弧腳梯形斷面。
根據(jù)《寶雞峽北干渠改造工程地質(zhì)勘察報告》,改造渠道基礎和內(nèi)側(cè)護坡未發(fā)現(xiàn)空洞、裂縫及較大不均勻沉陷變形,渠堤邊坡未發(fā)現(xiàn)滑塌,渠道基礎和邊坡整體趨于穩(wěn)定。渠道工程已經(jīng)運行多年,渠底土體濕陷性已經(jīng)部分消除,也沒有發(fā)生因黃土濕陷而造成較大規(guī)模不均勻變形,說明原有措施是可行的。工程改造仍然采取必要的防滲措施,以達到避免渠基土層濕陷變形的目的。
鑒于塬下北干渠擔負全年灌區(qū)輸水灌溉任務,為縮短工期,最大限度地減少工程施工不利影響,在保證不影響設計過流能力的前提下,對改造段渠道視原渠道襯砌砼損毀情況區(qū)別對待。對砼板裂縫規(guī)模小和沉降起伏不大的部位,砼表面整平修復處理后直接利用,渠道襯砌采用原襯砌板上加襯方案進行加固改造;對砼鼓包隆起部位砼板全部開挖處理,并對鼓包下沉淀的粉砂及凍脹沉陷土層進行清理,原板重新安砌再進行砼加襯。經(jīng)計算比較,不拆除原襯砌板加襯比拆除后襯砌渠道水深抬高僅1 cm,加之渠道位于北干渠渠首,不影響整個渠道過流能力。
渠道襯砌砼標號為C20W6F50,襯砌板等厚12 cm,加襯砼板下全斷面鋪設一布一膜復合土工膜(膜厚0.5 mm、基布重150 g/m2)。改造段橫向伸縮縫每隔4 m設一道,與現(xiàn)狀保持一致,同時在新舊襯砌板相接處及斷面變化處設橫向伸縮縫;縱向伸縮縫沿底板與弧腳相交處設兩道。伸縮縫斷面為梯形,伸縮縫先用M10水泥砂漿封底,再熱灌聚氯乙烯膠泥,最后用M10水泥砂漿封口。
北干渠7+060~7+440段為過村莊渠道,為防止村民開挖渠堤排水,保障渠岸平整通順,設計在該段渠堤左岸民房門前渠堤外側(cè)修建現(xiàn)澆C20砼矩形排水溝1道,將生活用水排入村集體化糞池。排水溝深25 cm,寬30 cm,比降1/1000,每5 m設一道橫向伸縮縫,伸縮縫先用聚氯乙烯膠泥熱灌,再用M10水泥砂漿封口。
根據(jù)工程地質(zhì)勘察報告,渠道下部與渠堤下土層指標相當,區(qū)別在近砼部位土含水量較大,基本為飽和狀態(tài),
北干渠0+630~0+670段因襯砌板破損嚴重、滲水問題突出。為防止渠道在不行水期間底板的塌陷、裂縫,對該段渠道底部進行基礎處理。拆除原襯砌板后,清理渠底襯砌板下高含水量基土并換填,換填層采用底寬6.5 m、厚60 cm的3∶7灰土夯填,換填層壓實系數(shù)不小于0.95。
北干渠 9+200~9+700、10+000~10+400 為過村莊渠道,當?shù)卮迕耖_挖右岸渠堤給渠道安全運行造成隱患,為確保渠堤穩(wěn)定安全,保證渠道長期安全行水,對該渠段采取培厚加固措施。培厚采用素土分層回填夯實,每層鋪土厚度不大于30 cm,回填土壓實系數(shù)不小于0.95,培厚加固后坡面坡比1∶1.5。
為保護培厚加固后渠堤外坡不被再次侵挖,對其外坡腳采用擋土墻形式進行砌護。擋土墻采用M7.5漿砌塊石,縱向每10 m設一條瀝青砂板條沉降縫。根據(jù)地質(zhì)參數(shù),經(jīng)穩(wěn)定計算,9+200~9+700段擋土墻高2.4m,底部寬1.5m,頂部采用10 cm厚C20砼封頂,下部設一層Φ50PVC排水管,排水管距地面0.5 m,排水孔水平間距3 m,排水管進口設反濾層;10+000~10+400段擋土墻高3.4 m,頂部采用10 cm厚C20砼封頂,靠下部設兩層Φ50PVC排水管,排水管由下向上第一排距地面0.5 m,排水孔豎向間距1.5m,水平間距3m,呈梅花型布置,排水管進口設反濾層。
北干渠7+190~7+330共140 m右岸渠堤坡腳被當?shù)鼐用袂址N損壞,為確保渠堤安全,防止群眾再次侵挖損壞渠堤,對該渠段采用外坡腳砌護措施,砌護渠堤頂寬不小于4m。坡腳砌護采用M7.5漿砌石擋土墻,根據(jù)現(xiàn)場調(diào)查摸底和統(tǒng)計對比分析,確定擋土墻高度為1.8 m,頂部采用10 cm厚C20砼封頂,縱向每10m設一條瀝青砂板條沉降縫。
塬下北干渠農(nóng)橋改造設計為農(nóng)橋-Ⅰ級,采用預應力鋼筋砼空心板式結(jié)構(gòu)。設計橋面凈寬4.0 m、4.5 m,橋跨13 m,橋面板為C30鋼筋砼預制空心板梁,臺帽、欄桿底座采用C25鋼筋砼現(xiàn)澆,鋪裝層采用C40砼現(xiàn)澆,橋臺為M7.5漿砌石砌筑。欄桿為鋼管欄桿。
斗門全部按鋼筋砼蓋板涵式斗門結(jié)構(gòu)設計,干渠斗后設消力塘,砌體采用M7.5漿砌石結(jié)構(gòu),閘臺采用C20砼現(xiàn)澆,涵洞蓋板采用C20鋼筋砼預制,斗門選用標準鑄鐵斗門和防盜斗頭。
通過節(jié)水改造使工程設施得到完善,投入運行2年來,渠道年輸水能力增加215萬m3,可節(jié)約水量50萬m3,引輸水能力、渠系水利用系數(shù)和灌溉保證率都相應提高,渠道運行更安全,達到了工程建設預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