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宗璞(山東科技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山東 青島 266590)
設計沒有正解,它可以為達到目的采取各種手段,所以,一千個設計師會對一個問題有一千個想法。在歐美發(fā)達國家,設計與生產是完全分離的,就像國外的消費者裝修房子一般都會經過兩次消費:先選擇一個設計公司做設計,再選擇一個施工企業(yè)做施工。企業(yè)內部也是把設計和生產作為兩個相對獨立的部門,隨著全球化趨勢的進一步加快,中國的設計行業(yè)也勢必會走向這一步。
而獨立設計師不同于裝飾公司的設計師的區(qū)別在于裝修公司不會讓設計師單獨為顧客設計的,情愿“做裝修送設計”也不愿意你“買設計”。獨立設計師一般家就是辦公室,辦公室既是家,有一部分設計師有類似于公司的“工作室”,但在面對消費者的時候,也是純粹的個人對個人。
面對這個現象,在中國,設計師往往不會按照自己最初的想法,他們只是被動的去幫助客戶處理問題,但是客戶有多少懂設計的,尤其是國內,中國人一些特殊的性格和思維習慣就斷定,中國的繼承設計師,并不好當。而客戶呢,他們要求的資本就是他們手中的鈔票,有了這些他們才想做出自己腦海中那個模模糊糊的想法,可能做出來自己都不滿意;而設計師呢,放棄自己對于初始方案的設計就是對于自我的否定,而一次次描繪著客戶腦海中的畫面,交稿退稿,反反復復,多少設計師磨沒了對于設計工作的熱情和興趣,另尋它業(yè)或者在夾縫中尷尬的生存。而很多其他的領域也會說,所有的客戶與工作者的關系都是這樣的啊,在這里,我要說明的就是設計的特殊性。而其他領域都是有一個非常恰當的處理方案和前期圖紙的,而設計沒有,它給人的刺激永遠停留在一個印象層面,一個獨特的裝潢,人們會說他好看。一個成功的包裝,人們會說它好看。一幅天價的油畫,人們會在它面前停滯許久,盡管回到家不知道看了什么。這就是中國的現狀,獨立設計師沒有資本去完成他的設計,能生產的企業(yè)在乎的是利潤而不是設計是否成功。而即是企業(yè)家,又精通設計,又有社會責任感,有可以在利潤的天平上保持自我??v然中國人口千千萬,茫茫人海里能有多少。
國內的狀況,有一個很好的案例;中國的獨立動畫設計,在20世紀80年代,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的導演如果成果執(zhí)行一個項目,就能拿到一萬元的獎勵。在當時,這是一筆非??捎^的數目,由政府支持的中國動畫形成了一個小型的文藝復興。當時的動畫從業(yè)者都是由政府支付工資,他們也似乎對錢不感興趣;然而今天,獨立動畫制作者卻不得不從自己的腰包中掏錢制作,參加展覽,宣傳作品。我接觸過一些設計者,他們有自己的小公司和工作室,對外爭取各種設計和設計相關的制作,并在從這些工作中賺錢,然后再將錢投入自己的獨立項目中。這一類人中,最成功的總監(jiān)和設計領導者們往往都在忙于商業(yè)活動,久而久之,真正的獨立設計者能保持自己初衷的人越來越少。
對比我們的近鄰,在崇尚設計與工匠精神的日本,有大量獨立設計師或設計團體散落民間,他們以個人、工作室或是獨立眼鏡店的身份出現,這些設計師品牌往往由設計師個人操刀,具有濃烈的個人風格,不同款式的眼鏡設計語言高度一致,讓人一眼就知道是某家的作品。這些設計師有的從服裝設計、平面設計轉型而來,有的則是設計了一輩子眼鏡,還有的甚至只是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獲得了某個靈感就發(fā)揮開來創(chuàng)立了一個品牌。這樣的設計師品牌有很多,比較出色的品牌往往有著十分忠誠和穩(wěn)定的客戶群體,也難以在短時間內擴大銷路。畢竟設計師的風格見仁見智,對于持有不同審美的客戶群體來說,一副特立獨行的眼鏡,真有可能是“彼之蜜糖,我之砒霜”。但是這樣的經營模式能夠養(yǎng)育一群有才華的設計師,也滿足了對眼鏡有獨特要求的消費者,在這個閉環(huán)中自然形成了獨特的生態(tài)體系。這樣的現狀,與日本獨特的制造業(yè)傳統(tǒng)和消費習慣有關,我感覺最重要差別的是傳統(tǒng)思想形態(tài)。
相對于日本,英國的獨立設計者的資本在于英國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制度和很好的福利支持上,他們有完整的設計發(fā)展歷程和經驗,有狠豐富的設計文化。所以英國的設計師有著很好的創(chuàng)造思維和設計責任感,另外,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并不在乎多少錢。就像現在在中國足球領域紅的發(fā)紫的張玉寧,多少人夸他為了踢球可以不要工資不要錢,而沒看到他家根本就不缺那幾個常人無法企及的數字。
設計行業(yè)的問題在中國的發(fā)展中現狀很具有代表性。觀察完兩個設計行業(yè)領先設計國家后,發(fā)現我國的獨立設計問題,更多的是在設計者的思想素質上,論設計理論學習與創(chuàng)造能力,中國設計師的能力不遜色于任何國家,而自古以來中國的本位主義思想拖了中國優(yōu)秀設計發(fā)展的后腿。有多少為了這份事業(yè)放棄錢的設計師,中國的設計行業(yè)就能平方立方式的蓬勃發(fā)展。
簡要的對比了我國過去、現在,和與英國日本做出簡要對比之后。作為一名初入設計領域的學生,我也想表達自己解決問題的想法:①設計師應有自我保護意識,應有一個設計師應有的社會責任感;這應是一個設計師具備的最起碼素養(yǎng),尤其是中國的設計師,應把標新立異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看作重點,而不是設計外其他的事情。如今的中國的設計發(fā)展需要設計者的自我犧牲和付出,才能形成更好的圈內環(huán)境。②社會應對設計師有充分的理解與信任,甚至能放棄眼前一部分的利益。這個社會比較寬泛,重要的是企業(yè)環(huán)境,企業(yè)應更加主動的去認識設計發(fā)展,重視設計的附加財富,同時在設計與收益中尋求平衡,而不是一味地重視利潤。③國家的政策應完善對于獨立工作者的福利保障和政策保護。政策是整個國家發(fā)展的指揮棒,政策的支持最有利于設計師把更多的經歷投身于設計,設計師需要孵化基地,設計方案需要孵化基地,一個好的設計需要一定的社會資源做保障,但是成功之后它返回給社會的則更多。④中國的設計應有自己的品牌意識和文化深度。仿效英日,中國的設計品牌要注意自己的品牌文化,注重產品的設計思想追求和品牌特點,注重產品質量。⑤設計教育應延長周期,提倡師徒教育與工作室環(huán)境。設計師的培養(yǎng)絕不止是大學四年就可以投入工作,設計師的實踐周期很長,學習設計領域廣,學校設計應提倡“包豪斯”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能更好的高效學習與設計。
總之,設計師應是一群有著極高素質的人,高素質的養(yǎng)成在國家和社會也應投入相應的精力與成本。對于本次課程設計管理我最想表達,設計管理的基礎是個人,設計者在管理的同時,首先要做的是管理好自己。而對于社會和國家,是否也能在“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的口號下支持對于每位設計者的保護和支持。我相信,在微觀的個人方面和宏觀的國家方面都能做好的話,中國的設計一定可以健康而又蓬勃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