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鑫瀅 王舸屹
《向往的生活》是一檔大型生活類綜藝節(jié)目,以北京城郊一座僅有傳統(tǒng)生活用品,無任何數碼電子設備,周圍種滿玉米、豆角、辣椒等農作物的“蘑菇屋”為背景。三位主持人在這里完全通過自給自足和等價交換生活。同時,嘉賓在到達“蘑菇屋”之后,同樣需要干家務、做農活。
1.虛擬現實功能
觀眾在觀看節(jié)目的同時將自己代入到節(jié)目場景當中去,虛擬現實功能就實現了?!断蛲纳睢穼⒅鹘欠旁诹巳藶樵O定的“蘑菇屋”場景中,并通過鏡頭呈現了人們在環(huán)境中的行動與表現。節(jié)目的參與者雖然都是名人,但他們在節(jié)目過程中始終扮演的是自己,并且保持日常的生活化狀態(tài)。
為了更好地展現出故事化的敘事特色,每期節(jié)目都根據當下社會熱點確定出一個主題,如倡導親子互動的“我們都是好孩子”等;每期主題節(jié)目中,嘉賓們都被賦予了一定的角色身份,如李冰冰、任泉之間的摯友關系等;不同角色的行為和話語完成了故事的講述過程。
觀眾們觀看節(jié)目的同時,更在尋找一種日常生活的代入感?!断蛲纳睢凡]有同其他綜藝節(jié)目一樣通過營造強烈的沖突和懸念來吸引觀眾,而是注重生活細節(jié)的塑造,以此來喚起觀眾們對單純生活的情感共鳴。
2.情境再現功能
真實的場景和活動設計,是《向往的生活》實現情境再現功能的關鍵。節(jié)目中最重要的場景“蘑菇屋”系北京遠郊的一座院落。為了更好地塑造生活化場景,節(jié)目組還在屋旁設置了雞圈,在附近種植大片玉米、板栗等農作物??梢哉f,“蘑菇屋”的設計是對農村生態(tài)的一個真實再現。
三位主持人及嘉賓們的活動也非常接地氣。黃磊責無旁貸地承擔起了做飯的任務;何炅則負責做家務,給予他人鼓勵和支持;劉憲華則不時在日常生活中為大家?guī)怼靶〔迩薄?/p>
主持人與嘉賓表現出來的參與感十分強烈:做農活、生火、吃飯、聊天。與棚拍節(jié)目單一的情境設置和嘉賓活動不同,《向往的生活》力求呈現豐富的生活場景和人物活動,始終以一種強烈的現場感影響觀眾,從而讓觀眾全方位地感受節(jié)目的魅力。
3.隱形教育功能
《向往的生活》播出的同時也在向觀眾們傳遞價值觀,實現隱形教育。節(jié)目一開始就說:“城市帶來了壓力、浮躁、焦慮……他們希望能夠呼吸自然的空氣,尋找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敝笕A誼總裁王中磊成了“苦工”;陳赫偷懶被稱“廢人”;謝依霖化身砍柴少女……銀幕前的“大腕”在《向往的生活》中過起了自給自足的生活。面臨事業(yè)、生活高壓的公眾人物們對質樸生活的體驗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屏幕前的觀眾。
主持人與嘉賓的互動也表現出他們對彼此精神世界的關心。以“女排姑娘做客蘑菇屋”一期為例,在白天的勞作中,主持人與女排隊員迅速打成一片;而到了晚上,當所有人在圍坐桌前吃晚飯時,大家又對彼此的事業(yè)、生活進行了深入的溝通和探討。這種關心使人更多地感到心靈的溫暖和舒適;節(jié)目所倡導的回歸原始、本真生活的精神也“潤物細無聲”地被觀眾接受。
根據托多羅夫在1966年提出的“故事”和“話語”概念,“故事”就是敘事的內容,即敘述了什么,包括主題、人物、結構等。因此,本文選取了人物、情節(jié)結構兩方面,來分析《向往的生活》所具備的故事特性。
1.家庭化、接地氣的主持群
所謂明星主持群,是指三個或三個以上特點鮮明的明星主持人按照特定規(guī)律組合在一起的一種主持形式?!断蛲纳睢返闹鞒株嚾萸『梅线@一概念,他們是“爸爸”黃磊、“媽媽”何炅和“兒子”劉憲華。每個人都在節(jié)目中展現出較為明確的角色分工和角色特性,滿足不同觀眾的審美需求。
這種角色設定是根據黃磊、何炅和劉憲華各自的性格特點形成的。在眾多家庭劇的影響下,情商高、會做飯、顧家等成了觀眾們對黃磊最深刻的印象,因此他承擔了節(jié)目中的“父親”角色;何炅在熒幕中樹立起的知性、溫柔、善于傾聽的形象使他展現出柔情一面;劉憲華一直在公眾面前表現得青春洋溢,自小在國外成長的他對農村生活相對陌生,因此他成了節(jié)目中的“新生兒”。
家庭式人物關系使處于這種關系情景中的人物性格更加真實,節(jié)目完整性得到加強。黃磊與何炅的組合,讓為嘉賓制作美食和維護“蘑菇屋”環(huán)境整潔得以正常進行,劉憲華的加盟則為節(jié)目增加了精彩亮點。
2.不同領域嘉賓打造節(jié)目亮點
《向往的生活》第一季邀請宋丹丹、王中磊、惠若琪等20多位明星嘉賓,涉及文藝界、體育界,地跨海峽兩岸。來自不同領域的公眾人物擴大了節(jié)目的收視群體,也豐富了節(jié)目的內涵。
《向往的生活》所具有的生活性和紀實性解構了明星們的形象,打破了觀眾對明星們原有的認知,將明星還原為普通人,也拉近了明星與觀眾之間的距離。在節(jié)目中,沒有人因為自己的明星身份而得到照顧,大家都需要操心每一天的衣食住行,沒有誰能不勞而獲。在共同努力的過程中,觀眾們因為真實和接地氣而更喜歡節(jié)目。
1.來源于生活的情節(jié)設置
《向往的生活》的情節(jié)設置源于農家生活,“客人到來,勞作換取食物,享受食物”的模式既簡單又容易理解,節(jié)目摒棄了其他綜藝節(jié)目中刻意營造的大起大落的反差及沖突,更加回歸生活細節(jié)。
以《我們都是好孩子》為例,宋丹丹母子的一天是這樣的:先是通過電話匿名“點菜”,隨后與主持群會面,表現自己對農家生活的驚喜和興趣;緊接著劉憲華帶著巴圖摘玉米,何炅領著宋丹丹參觀雞圈和“土豆基地”;回到蘑菇屋之后,一群人一起洗菜做飯,在飯桌上暢談人生;最后,大家在房間里搭起帳篷,準備睡覺。
沒有太多的起承轉合,也沒有設置過繁的生活矛盾,這正是節(jié)目運行的基礎規(guī)律。在整個節(jié)目大的故事背景之下,每一期節(jié)目中又都蘊含著一個小主題,每一個主題中都輸出著珍貴的情感。
為避免節(jié)目因“做飯”而走向重復和無聊,《向往的生活》強化“嘉賓+勞動”的作用,力求為觀眾提供豐富的節(jié)目內容,濃墨重彩地展現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有效地提升了可看性。
2.人物——情節(jié)結構中的最大變量
在前期拍攝過程中,《向往的生活》導演組并沒有進行過多干預,這雖然保證了節(jié)目內容的真實性,但是也造成了節(jié)目情節(jié)不夠緊湊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嘉賓們作為變量被引入節(jié)目中。當他們出現時,原有的情節(jié)結構被打破,戲劇沖突很容易就產生了。
以《不用語言溝通的朋友》一期為例,嘉賓大張偉先是“哄騙”接電話的劉憲華說自己是Angelababy;到達“蘑菇屋”之后他又和中文不好的劉憲華產生了溝通障礙,繼而百般“刁難”劉憲華。兩人之間的沖突打破了節(jié)目原本“主持和嘉賓歡聚一堂”的議程設置,為觀眾們提供了更多意想不到的精彩。隨著節(jié)目的進行,大張偉和劉憲華因為共同的音樂愛好而改變了溝通模式,從而產生了“謎之友誼”。
《向往的生活》將觀眾的視線從演播室引向生活紀實本身,也為真人秀節(jié)目的發(fā)展提供了新的契機和方向。走真實紀錄風節(jié)目的受眾群也在不斷擴大——日本的《自給自足物語》被評為家庭婦女最愛收看的節(jié)目;韓國的《三時三餐》接連斬獲收視冠軍;浙江衛(wèi)視的《爸爸回來了》成了親子真人秀的佼佼者。伴隨著敘事學理論走入大眾視野,電視節(jié)目的故事化傾向蔚然成風,它們也影響著整個電視敘事的方向和方式。本文選取《向往的生活》作分析,以期對其他電視綜藝節(jié)目的制作和創(chuàng)新起到一些啟發(f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