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振明
(北京師范大學 體育與運動學院,北京 100875)
新一輪校園足球于2014年啟動,現(xiàn)在到了關鍵時期,從某種意義上講,也走到了發(fā)展的“十字路口”。面對新校園足球:從一開始就對校園足球抱有支持和期待的人們,會覺得現(xiàn)在應是一個該有所收獲的時期了,他們在用“都有了什么成果”的眼光開始巡視校園足球;從一開始就對校園足球抱有疑問甚至持反對態(tài)度的人們,會覺得是一個應該驗證校園足球?qū)εc錯的時期了,他們在用“都近4年了,有什么成果”的眼光開始檢視校園足球;從一開始就參加到校園足球的研究和指導的人們,會覺得現(xiàn)在應該出一些成績了,他們在用“有什么可以總結(jié)的成果”的眼光開始審視校園足球;從一開始就加入“特色學?!辈⑦M行校園足球探索的人們,會覺得現(xiàn)在是應該有更加明確的目標和方法的時期了,他們在用“我們至今的工作正確嗎,以后該如何繼續(xù)干”的眼光開始環(huán)視校園足球。總之,凡是關心校園足球發(fā)展的人,在今天,頭腦中都有著期待和問號。大家都在審視校園足球的方向、目標、內(nèi)容、方法與成果。從此角度上講,新一輪的校園足球現(xiàn)在進入了“中期考核”階段。基于此,筆者擬就校園足球發(fā)展至今的成果與今后的發(fā)展方向進行探析。
自新一輪校園足球開始以后,其工作內(nèi)容和方法都體現(xiàn)著一種正確的思想認識和努力方向,這些正確方向保證了校園足球的實效和成果,我們對這些正確方向應予以確認、堅持。
1.1 把校園足球作為強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突破口自新一輪校園足球啟動以來,從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以下簡稱“全國校足辦”)到全國各級校足辦以及各特色學校均正確而堅定地把握了此次“校園足球”的初心,即把校園足球作為“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的抓手和突破口。作為“陽光體育運動”的內(nèi)容,在各級局長、校長和體育教師的培訓班上都把校園足球的意義上升到“中國夢”“國民素質(zhì)教育”“青少年身心發(fā)展”“思想品德教育”“學校體育改革”“體育課程教學質(zhì)量提升”“體育教師隊伍建設”這樣的高度去認識[1]。在此正確認識下,雖然在校園足球發(fā)展中也有“就足球論足球”“只盯足球不看體育”“只盯成績不看教育”的傾向,但它絕不是全局性的,新一輪的校園足球一直走在“強健學生體魄”的正確道路上。
1.2 以校園足球促進青少年競技體育回歸國民教育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2月27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10次會議上發(fā)表重要講話,其中在關于校園足球的指示中就談到要“堅持舉國體制和市場體制相結(jié)合”“要讓校園足球、新型足球?qū)W校、職業(yè)俱樂部、社會足球等各種培養(yǎng)途徑銜接貫通”[2]。這是青少年教育和打破利益藩籬的問題,由此可見,新一輪校園足球其實擔負著國家體育改革的任務。這個改革就是將關于競技體育逐漸從體育系統(tǒng)的一家獨辦的“假舉國體制”轉(zhuǎn)到真正的“新舉國體制”,從體育系統(tǒng)的“假國民教育體系”轉(zhuǎn)到真正的國民教育體系?;诖?,本文將此次的校園足球與2009—2014年由體育系統(tǒng)主導的校園足球相區(qū)別,稱其為“新校園足球”。新校園足球極大地調(diào)動了教育系統(tǒng)開展足球運動的積極性,全國校足辦建立了包括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上海市、云南省、深圳市、青島市、廈門市、武漢市、成都市、鄭州市、蘭州市、濱州市以及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在內(nèi)的12個地(市)級及以上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qū),以及分布在全國各地、累計達102個校園足球試點區(qū)縣,建立了20 210所校園足球特色學校[3],培訓了近30 000名教育行政干部、中小學校長以及體育教研員和230 000余名體育教師和足球教練員[4],校園足球涉及學生幾千萬之眾[5]。這不能不說是一項偉大的工作,像足球這樣的大發(fā)展其實正是競技體育回歸教育的體現(xiàn),正是“新舉國體制”的曙光。
1.3 校園足球始終強調(diào)面向全體學生 新校園足球的另一個“正確”就是始終把全體學生的發(fā)展和面對全體學生的足球教育放在首位。足球大課間、足球全員運動會、全員足球聯(lián)賽、全員足球基本功大賽等優(yōu)秀的實踐案例就充分地證明了這一點。已經(jīng)習慣和全面接受了素質(zhì)教育“全體性”原則的學校教育工作者和學校體育工作者,遠比習慣了“精英人才培養(yǎng)”和“掐尖訓練”的競技體育工作者更適應“全體學生的足球”(其中一些需要明確的問題和具體工作的完善將在后面敘述)。新校園足球所做的工作絕大部分都是面向全體學生的,這將是一份巨大的教育思想遺產(chǎn),也是巨大的關于體育教育內(nèi)容與體育活動方法的財富。1.4 將足球作為校園體育文化的內(nèi)核 新校園足球始終把足球與校園文化、校園體育文化融合在一起發(fā)展,即把足球與全面的發(fā)展教育融合在一起。全國校足辦就一直特別強調(diào)在學校開展以“競賽”為內(nèi)核的各種活動,各地也積極響應,諸如足球大課間、足球全員運動會、足球基本功大賽等充滿競賽性的活動脫穎而出?!懊總€學生都能參加”的全體性和“比賽”的競賽性機制的導入,使得以往死氣沉沉的校園氛圍煥然一新[6]。校園足球的開展還有效、有形地促進了各學科的融合,足球主題班會、足球大講堂、足球作文競賽、足球繪畫展、足球泥塑展、足球剪紙、足球歌曲、足球劇、足球小電影等隨處可見。在眾多的足球特色學校中,足球成為了體育文化的內(nèi)核,體育成為校園文化的主體,足球比賽成為了全體學生的主要關注與期待,運動與陽光成為了特色學校的校園氛圍。
1.5 建立校園足球上下互動、齊抓共管的機制 新校園足球啟動以后,從國家到地方、學校迅速形成了上下聯(lián)動、齊抓共管的良好態(tài)勢。教育部負責頂層設計和整體布局,各地教育部門布局特色學校和落實政策、制定細則、保障經(jīng)費人才等,特色學校則在抓課程、抓活動、創(chuàng)經(jīng)驗、出特色的格局上,增加了國家與特色學校之間的直接互動,如特色學校校長的“國培”、足球教師的“國培”以及特色學校人員的海外培訓、海外足球智力的引進等,形成了層層互動、上下鏈接的工作聯(lián)動局面[7]。毋庸置疑,此次校園足球的“動員力”和“影響力”都大大地超過了以往任何一項學校體育工程,而且在校園足球的“主管權”轉(zhuǎn)移到教育部門后,依然保持了教育部門與體育部門齊抓共促的局面,學校與社會力量、家庭的配合也更加緊密。
1.6 狠抓足球?qū)I(yè)管理和教學隊伍建設 從新校園足球啟動后,國家每年都要進行校長和體育教師的培訓,力度之大,范圍之廣,影響之深,可謂史無前例。此次校園足球的培訓,在人員方面的最大特點就是增加了“局長培訓”和“校長培訓”,這種培訓相當于校園足球指揮員的“戰(zhàn)前動員”和“作戰(zhàn)方案講解”,極大地保證了校園足球的強大動力和正確方向,也起到了全面深入推動學校體育工作的作用,堪稱推進學校體育工程的一項創(chuàng)舉。此次校園足球的培訓,在內(nèi)容方面的最大特點就是“實”。相比以往體育“國培”內(nèi)容的“雜而不實”和“華而不實”,此次校園足球的教師培訓幾乎都是足球課堂教學、足球訓練、足球競賽、足球裁判、足球活動組織、足球大課間等內(nèi)容;相比以往的體育“國培”培訓者多是講理念的課程專家、講科研的教授,此次培訓者多是有經(jīng)驗的足球教師、高水平的教練員、在國內(nèi)高水平賽場上執(zhí)法的裁判員以及作為助教的優(yōu)秀運動員;相比以往的體育“國培”培訓課程絕大部分是在教室中進行,此次校園足球的教師培訓則大部分在運動場上進行,這既保證了培訓的實效性,也保證了校園足球的技術基礎和發(fā)展后勁,更促進了各種培訓人才的挖掘以及各類技術人員之間的聯(lián)動。
綜上所述,新校園足球的“正確”方向和成果的最重要之處是堅持了足球教育的“意義深遠性”“改革性”“教育性”“全體性”和“基礎性”的基本要義,這也是校園足球取得長足進步的原因。今后的校園足球發(fā)展也應不忘初心,牢牢把握新校園足球的本義,深入把握校園足球的正確內(nèi)涵,保證校園足球的健康和可持續(xù)發(fā)展。
2.1 “特色學?!钡摹熬€與面”和“上與下” 校園足球最為顯見的成果是建立了20 210所國家級特色學校,規(guī)模之大、速度之快、動員力之強可謂史無前例。于是,校園足球迅速有了“基層隊伍”,有了“沖鋒隊”,更有了“學校責任落實”。這20 210所特色學校在構成了一個巨大“面”的同時,也讓人感到這里的“線”尚不夠清晰。所謂“線”是指特色學?!吧舷聦W段”之間的升學關系。如果小學特色學校和初中特色學校,甚至高中特色學校之間沒有足球特長學生升學的聯(lián)系[3],那么,處于相對低一級學段的特色學校足球?qū)W生的積極性就會受到影響。如果各地區(qū)的小學、初中、高中的特色學校布局在各學段特色學校的比例、特色學校所在位置、學校之間的聯(lián)系沒有整體布局,那么這個地區(qū)的“特色學?!本褪菬o序的,這個地區(qū)的小學、初中、高中學校貫通的“足球人才培養(yǎng)的一條龍”就難以出現(xiàn)。畢竟在當前應試教育傾向還相當嚴重的大形勢下,利用“升學需求”保障校園足球的“動力機制”是必要的。
筆者建議:堅持“踢好足球,上名大學”的口號和策略,加強名牌大學的特色學校布局,然后采用大學輻射高中,高中輻射初中,初中輻射小學,自上而下地進行特色學校的“簽約式”布局,利用“升學”的紐帶“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各學段的特色學校,以形成充滿活力、動力和聯(lián)動力的“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網(wǎng)”。
2.2 籠統(tǒng)的“全體性”與分層的“全體性” 新校園足球以“面向全體學生”為己任是十分正確的,但足球工程面向全體學生也是一項艱巨的工作。如何理解“全體學生”?具體而言,足球怎么面向全體學生?可不可能面向全體學生?如果只把“全體學生”籠統(tǒng)地和簡單地理解為“全部學生”“全校學生”,就一定會遇到如下問題:①學習足球和學好足球相同嗎?②該不該要求每個學生都要學好足球?③每個學生是不是都愿意學好足球?④是不是每個學生都能學好足球?⑤讓每個學生都學好足球的課是怎么上的?⑥足球教師和足球場地絕對不足的問題如何解決?⑦怎么看待有的學生是球迷但不踢球?⑧努力抓好足球運動隊訓練是不是違反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
筆者認為,校園足球要面向全體學生,但這個“全體性”應該是3個層次的全體性:①本初意義的全體學生,即讓100%的學生都接觸足球、了解足球、體驗足球、理解足球和掌握足球最基本的技能,他們學習足球的成果是成為喜愛足球并能觀賞足球的球迷。②真正喜愛和渴望足球的全體學生,即讓約30%的那部分真正喜愛和渴望足球的學生比較深入地學習足球,讓他們通過系統(tǒng)的足球課程學習和練習,成為擅長足球、一生熱愛足球并將其作為終身體育第一選項的足球人口[8]。③各方面都適合踢足球的全體學生,即再讓約5%~10%各方面都適合踢足球的學生通過更加系統(tǒng)的足球訓練,提升足球技戰(zhàn)術水平,將他們培養(yǎng)成“在校時為校爭光,走出校門為單位、地區(qū)乃至國家爭光的優(yōu)秀足球人才”。如果能夠這樣分層次地理解“全體性”,足球操的疑惑就可以解決,因為那是學生體驗和認識足球的過程,是基本內(nèi)容;抓好一部分學生參加的班級聯(lián)賽意義就清楚了,因為為了提高喜愛和渴望足球的學生的技戰(zhàn)術,比賽必須與教學同時并進;抓好少部分學生足球訓練與比賽的目的也清楚了,那就是“提高”和“掐尖”,多投入時間和經(jīng)費是必要的。如此,“不同層次的全體性”的明確可以解釋和解決當前校園足球的許多理論和實踐的疑惑和問題。
2.3 足球的“普修課”“選修課”與“專修課” 新校園足球提出了“每周上一節(jié)足球課”,這無疑是一個很好理解、執(zhí)行、評價的“面向全體學生的特色學校的足球課程方式”。然而,“每周上一節(jié)足球”也有理論和實踐的問題:誰來上那么多的足球課?足球教師夠嗎?參差不齊的教師水平和各種條件限制下,足球能學成什么樣?足球的個體差異如何面對?不愿學足球的嫌課多了,愿意學的嫌課少了等等。
筆者認為:“每周上一節(jié)足球課”,應該逐漸發(fā)展成為面向3個“全體性”的3類足球課程:①普修課,讓100%的學生在普修課中學習足球知識,以了解和理解足球,通過體驗性的學習讓學生體會和體驗足球,并掌握足球最基本的技能,使他們成為中國的新一代足球迷。②選修課,讓約占30%的真正喜愛和渴望足球的全體學生在“走班制”的選修足球課中(有關問題請參考筆者的其他相關論文)深入地學習足球,通過系統(tǒng)的足球?qū)W習和練習,使其成為一生熱愛足球,將足球作為終身體育第一選項的足球人口。③專修課,讓約5%~10%的非常適合踢足球的全體學生通過系統(tǒng)的足球?qū)P拚n訓練,精湛地掌握足球的技戰(zhàn)術,將他們培養(yǎng)成為優(yōu)秀的足球人才。如此,對應3個“全體性”的3類“足球課程”,應該可以比“每周一節(jié)體育課”更加清晰和有效。
2.4 正確與偏誤的足球“比賽” 自新校園足球啟動以后,全國校足辦一直非常關注學生的足球競賽,大力提倡各種足球比賽。由于個別學校對于“比賽”的認識較籠統(tǒng),部分學校過多的比賽也受到了質(zhì)疑和批評[9]。應如何看待各種足球比賽?如何看待足球比賽的多與少?
筆者提出以下參考標準:①面向全體學生的比賽越多越好,面向少數(shù)學生的比賽要適量;②與課內(nèi)足球教學相聯(lián)系的比賽越多越好,與教學聯(lián)系不密切的比賽要適量;③能激發(fā)學生長久關注的系列性比賽越多越好,而一次性比賽要適量;④與校園文化建設內(nèi)在關聯(lián)的比賽越多越好,意義單一的比賽要適量;⑤有學科融合意義的比賽越多越好,而就足球論足球的比賽要適量;⑥簡易、小型、便利和節(jié)約的比賽越多越好,大型豪華的比賽要適量;⑦教育意義強的比賽越多越好,非教育性甚至違反教育的比賽要警惕;⑧有意識讓足球差生參加的比賽越多越好,全是精英參加的比賽要適量。2.5 “體育足球”與“教育足球” 筆者直接稱新一輪的校園足球為“新校園足球”,這是因為自2014年開始的校園足球確實有諸多的新變化和新意:有由教育部門主導的管理機制的“新”,有更加面向全體學生原則的“新”,有與學校課程相融合的課改意義的“新”,有作為學校體育改革和學生體質(zhì)增強的突破口的“新”,有與校園文化共建意義拓展的“新”……其中最重要的“新”則是更加重視足球教育意義的“新”。過去體育系統(tǒng)主導的舊的校園足球有著更強的“體育足球”特性,而由教育系統(tǒng)主導的新的校園足球體現(xiàn)出了更多的“教育足球”的特征。因為,在教育系統(tǒng)長達數(shù)十年的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作用下,在近十年“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的追求中,在瞄準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和“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新一輪課改中,校園足球的教育性必然被深度理解和高度重視[10]。
我們也要認識到:在長期“體育足球”的影響下,新的“教育足球”的建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帆風順。因此,必須更加明確地宣傳校園足球的教育性。例如,校園足球的各種比賽就應明確為“教育性足球比賽”:使得會場的程序內(nèi)容更有教育性,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落實在比賽的程序中;球場的氛圍更有教育性,有更多的立德樹人的標語口號、更多的教育性歌曲和更多具有教育意義的視頻插播等;裁判員的判罰要有教育性,比其他的體育比賽更加公正和對舞弊現(xiàn)象更加嚴厲的處罰;參賽教練員和參賽隊員的行為舉止要有教育性,他們的行為必須更文明、更有禮貌、更友愛、更體現(xiàn)尊師愛生;觀賽的家長和觀眾的言行要更有教育性,普通觀眾要拿到《參加教育性足球比賽須知》,家長要簽訂《參加教育性足球比賽協(xié)議》,以嚴格規(guī)范其比賽行為,形成教育合力等。同理,其他所有的校園足球活動都應如此強調(diào)教育性。2.6 足球人才的“資源開發(fā)”與“資源共享” 無論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校園足球,還是“每周開一節(jié)足球課”的校園足球都必然面臨足球教學和訓練人才的嚴重缺乏。因此,從新一輪校園足球伊始就把足球教師的培養(yǎng)和培訓當作重要工作。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現(xiàn)在全國各普通院校和體育院校成立的“足球?qū)W校”超過百所,成立足球高水平運動隊的有153所,每年招生1 000余人。自2014年開始國家級校園足球?qū)m椗嘤栆詠恚雅嘤栿w育教師和足球教練員約230 000人,外派出國培訓1 100余人[3]。從工作量和培訓的人數(shù)看,這已是巨大的成績,培訓、培養(yǎng)的足球人才數(shù)量巨大。這些培養(yǎng)、培訓的教師仍然是杯水車薪,而且,還受到諸如培養(yǎng)足球人才周期長、受訓教師足球技戰(zhàn)術基礎差、短暫培訓效果不佳等因素的困擾。另外,足球人才在社會中大量閑置,校內(nèi)足球人才利用不足的現(xiàn)象也十分嚴重。
為此,筆者建議,在學校外部要進行足球人才的“資源開發(fā)”,通過任教制度的創(chuàng)新,將社會上的足球人才以不同的方式引進學校,依法依規(guī)地讓他們擔任足球的教學、訓練、課外管理、競賽組織、裁判等校園足球工作;而在學校內(nèi)部要推進足球人才的“資源共享”,要通過教師跨校上課和酬薪制度的創(chuàng)新,讓有限的優(yōu)秀足球人才走出校門,在學區(qū)范圍內(nèi)“多校上課”,同時利用“某足球工作室”制度,形成以某個優(yōu)秀足球教師為核心的成長團隊,通過區(qū)域內(nèi)教學示范、師傅帶徒弟、集體備課、研制校本和區(qū)本教材、教學評價督導總結(jié)、組織區(qū)域競賽等方式,充分發(fā)揮優(yōu)秀足球教學訓練人才的作用,不讓他們困在一個學校的“小天地”中。校園足球應該在面對足球人才奇缺問題上,針對性地實施“以人才使用效率換人才等待時間”的戰(zhàn)略思想和相應的方法論。
新一輪校園足球啟動4年以來,無論在推動學校體育整體改革,還是在普及青少年足球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稱道的進步,有理由為其熱情“點贊”。我們也應該認識到:中國社會中的應試教育傾向和對體育的輕視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而“掐尖式的錦標主義思想”在多年“舊舉國體制”的影響下也可謂是“根深蒂固”;足球教師的嚴重匱乏和體育教師專業(yè)化水平不高也是多年積累的問題;足球場地器材的嚴重不足更是多年的“教育投資欠賬”所致;學校足球教學內(nèi)容枯竭和學生競賽與活動形式的單調(diào)是多方面影響因素的“合力效應”……就是在這樣的艱苦條件下,一場在某種程度上是“超出能力范圍”的全國性校園足球開始啟動了。因此,校園足球在短時間內(nèi)會面臨種種困難是自然之事。越是困難,就越是要進行“非對稱性的工作”。
為此,筆者建議:①在完成國家范圍內(nèi)的足球特色學校布局的同時,注意特色學校之間的各學段銜接,通過“升學”的紐帶將各地區(qū)的特色學校有機地“串聯(lián)”起來;②建立分層次的“全體性”認知,厘清“全體學生的足球普及”和“少數(shù)學生足球提高”的關系;③進行足球的“普修課”“選修課”與“專修課”3種課型的研究,通過3種課型完成校園足球課程改革,并為其他體育課程改革提供經(jīng)驗;④正確區(qū)分“有益的比賽”和“無益的比賽”,以保證校園足球的學生競賽得以健康發(fā)展;⑤擯棄“錦標足球”,建立“教育性足球”,實現(xiàn)校園足球“立德樹人”的使命;⑥在繼續(xù)加強足球教學教練人才培養(yǎng)與培訓的同時,加強對教育系統(tǒng)外足球人才的“資源開發(fā)”和教育系統(tǒng)內(nèi)足球人才的“資源共享”,迅速緩解當前校園足球人才嚴重不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