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歲的小女孩泰格的父母智力低下。她漸漸長大,開始為自己有這樣的父母感到羞恥。然而,這種想法讓她產(chǎn)生了負罪感。一天夜里唯一理解和支持泰格的外婆不幸去世。泰格覺得更加無助,不知今后該如何生活。在大城市生活的多里阿姨想將泰格帶走撫養(yǎng),但泰格猶豫不決,她實在放心不下父母。颶風突襲了小鎮(zhèn),媽媽不顧暴風雨,冒險出去找尋泰格,想要保護自己的“小寶貝”。這給泰格帶來了很大的觸動。泰格意識到,盡管父母智力低下,但是他們的愛就像一條河一樣發(fā)自內心地一股腦兒地流淌出來。泰格最終選擇留在路易斯安那,和爸爸媽媽一起生活。
推薦人語
這是一部非常棒的作品,構思巧妙,幾個異乎尋常又特別真實的角色設計,以及一連串尖銳的矛盾沖突,賦予這個故事強烈的感染力,催人淚下。
泰格對自己父母的愛、自卑、自責交織在一起,她該如何克服小孩子的自尊心,接受行為總是慢半拍的父母?外婆是泰格在家里唯一可以溝通的正常人,她是幫助泰格解決一切生活困難和心理疙瘩的人,泰格很依賴她??赏馄磐蝗蝗ナ?,泰格將如何面對生活,如何陪伴父母走上生活正軌?離開鄉(xiāng)村在外拼搏的多里阿姨想將泰格帶到大城市,但泰格舍不得父母。大都市的吸引力與鄉(xiāng)下人的親情產(chǎn)生碰撞,在誘惑與堅守面前,泰格該如何選擇?
實際上,作者通過這些沖突,教會我們的是愛——家人的愛,朋友的愛,對與自己完全不同的人的愛。繁華褪盡,生活重歸簡單和寧靜,人性的光輝閃耀在路易斯安那的天空。那個天空是藍色的、澄清的,那片天空下有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路易斯安那的天空無疑是最好的天空。
閱讀分享
我喜歡這樣有溫度的作品,很美,處處散發(fā)著人性之光。作者有一顆柔軟的心。她借外婆之口表達了一個樸素的道理:“你媽媽也許頭腦簡單,泰格,但是她的愛是純粹的,愛從她的身體里流淌出來,就像一條水流很急,卻沒有任何阻擋的河一樣。”真善美應當是兒童作品永恒的主題。
——周群
《天藍色的彼山》 郝玉香
內容簡介
哈里與姐姐吵架后騎著單車離開了家,卻在路上被突如其來的貨車撞倒致死。他就這樣來到了天國,認識了一位叫阿瑟的古代朋友。在阿瑟的幫助下,哈里逃回了人間,以意念向生前最后一刻還在一起吵架的姐姐道歉,安慰父母,表達了自己的愛意;他向自己的仇人道歉。在傳達完心聲后,哈里回到了天國,走向天藍色的彼岸,等待新的輪回。
推薦人語
《天藍色的彼岸》以輕松的筆調詮釋了嶄新的死亡定義。整本書讀起來就像童話故事一般清新優(yōu)美,以淡淡的喜悅之情面對死亡,帶給讀者關于親情以及生與死的思考。
“他繼續(xù)走,我伸出我幽靈的手去拉他的手。我們一起在小道上走,手拉著手,我的手拉著爸爸的手。”盡管爸爸無法感受到哈里的存在,但哈里依舊愿意用這種方式向爸爸表示自己的愛意,故事中溢滿令人傷感又溫暖人心的親情。
“我特別懷念那種感覺。風吹在臉上。也許你還活著,根本沒把這當回事。但我真的很想那種感覺。”風對于死去的人是虛無的,哈里再也無法感受到奔跑時風迎面吹來的感覺。讀到這樣的句子,對生命以及身邊微小事物的珍惜之情油然而生。
實際上,哈里不太善于表達,但簡單的話語里蘊藏著他對家人無法言表的愛意,以及對生命美好的記憶。
閱讀分享
本書是一本溫暖的、關于生命和死亡的啟蒙讀物。它改變了人們對死亡的認知,你不會感到恐懼與害怕,你會正視死亡,甚至感覺死亡就如同那天藍色的彼岸,單純、清新、溫暖;你會心平氣和地面對,坦然接受,甚至倍加珍惜生活、珍惜親情。
這一生若無遺憾,我愿踏上天藍色的彼岸,那未知的旅程……
——廣東深圳市潛龍學校八年級 郭凱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