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鑫
(西部超導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陜西 西安 710018)
某建筑工程為住宅小區(qū),整個工程共分為三期進行建設,一期和二期已經竣工,三期共有住宅樓4棟,均為高層建筑,總體高度84.1m,地上29層,地下2層。建筑主體結構采用的是現(xiàn)澆鋼混剪力墻,基礎為樁筏基礎,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在本工程中,地下室的底板采用的是厚度為300mm的無梁式板,混凝土為抗?jié)B混凝土,強度等級C30;頂板為厚度250mm的梁式板,混凝土與底板混凝土相同;剪力墻的厚度為350mm,后澆帶的寬度為800mm。地下室底板、頂板和剪力墻均設置后澆帶,主要目的是解決混凝土的收縮變形及溫度應力問題,并且不需要設置永久變形縫。下面重點對后澆帶施工技術及施工中的注意事項進行論述。
前期處理,在建筑工程對后澆帶進行施工時,為確保后澆帶留設位置的準確性,通常會在其兩側設置臨時的鋼絲網和木方,在對后澆帶進行正式施工前,應當將這些鋼絲網和木方全部拆除,同時將梁板后澆帶內流出的漿液以及多余的混凝土清理干凈,上述工作完畢后,便可開始進行后澆帶施工。
鋼筋處置。該工序主要包括除銹和調直兩項內容。后澆帶施工中使用的所有鋼筋均必須對表面進行除銹,嚴禁在施工中使用表面帶有銹蝕的鋼筋。對于基礎內的鋼筋,可以使用鋼絲刷除銹,并用高壓水進行沖洗,對于彎曲的鋼筋可用調直機進行調直;對于梁板內需要承受外力作用的鋼筋,應當在使用前,進行搭接補焊。為防止除銹后的鋼筋出現(xiàn)二次銹蝕的情況,應當在除銹后及時進行混凝土澆筑。
支模。底板后澆帶不需要支模可以直接進行混凝土澆筑,梁板及外墻部位的后澆帶則需要先支模再進行澆筑振搗。對模板進行支設的過程中,應當嚴格按照操作規(guī)程的要求進行施工,下部支撐應當頂緊。外墻后澆帶模板應使用對拉桿進行加固;樓層后澆帶模板應當按照從下向上的順序,分層進行支設,中間不可以出現(xiàn)間斷的情況。
后澆帶澆筑。在進行澆筑施工前,應當將后澆帶內的雜物全部清除出去,然后用清水對后澆帶進行沖洗,并均勻刷涂一層純水泥漿液;后澆帶采用微膨脹細石混凝土進行澆筑,使用振搗棒進行振搗密實。對混凝土進行振搗時,應先從兩側開始,然后再對中間進行振搗,采用多點、輕振的方法,直至混凝土達到密實度要求為止;當混凝土振搗完畢之后,應當及時進行抹平,將多余的漿液清除干凈,以免影響后澆帶的澆筑質量;為避免后澆帶混凝土出現(xiàn)早期開裂的情況,并使其在規(guī)定的齡期內達到設計強度的規(guī)定要求,在澆搗完畢后,應按照規(guī)范要求,對混凝土進行養(yǎng)護,從養(yǎng)護開始直至結束的時間,不得少于14天,水平設置的梁板,可以采用覆蓋的方法進行養(yǎng)護,并在養(yǎng)護期間進行澆水潤濕,借此來使混凝土表面保持足夠的濕潤性,防止裂縫的產生;在對后澆帶混凝土進行澆筑的過程中,應當指派專人負責對縫底支模進行巡視檢查,看模板有無松洞、開裂、變形等現(xiàn)象,若是發(fā)現(xiàn)上述情況,則應停止?jié)仓鉀Q處理之后,方可恢復施工。
后澆帶施工是一項復雜程度較高的工作,為確保后澆帶的整體質量,在施工過程中,應當對如下事項加以注意:
(1)由于后澆帶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的強度等級要高于結構混凝土,故此,應當在施工前,單獨申請配合比,不得使用與結構混凝土相同的配合比,同時,應嚴格按照規(guī)定要求,留置標準養(yǎng)護試件,為后澆帶混凝土強度的檢驗提供依據。
(2)應按照圖紙的要求,在施工時采用堵頭板,不得留自然斜坡,以免增大后澆帶混凝土澆筑和振搗的施工難度,從而影響混凝土的密實性,一旦地下室底板位置處的后膠帶混凝土密實程度不夠,很容易引起滲漏問題。
(3)先澆筑完畢的后澆帶混凝土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保護,局部位置處應當進行覆蓋,并在周圍設置圍欄,以免施工中造成污染和損壞。切不可貪圖省事,不設置圍欄,一旦澆筑好的后澆帶被破壞,必須進行返工重做,這樣不但會延誤工期,而且還會增大成本。
(4)施工后澆帶時使用的混凝土,應在拌制時,加入適量的防裂抗?jié)B劑,水泥則應選用微膨脹水泥,通過水泥自身產生的膨脹力,能夠抵消因干縮或溫差而產生的拉應力,這樣一來,混凝土就不容易出現(xiàn)開裂,并且抗?jié)B性也會大幅度增強。
(5)澆筑后澆帶前,應先對截面進行處理,并將各種雜物清除干凈,施工縫兩側的混凝土應進行鑿毛,并用清水進行沖洗,使其保持潤濕,時間應當不少于24h。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必須進行鑿毛處理,如果不鑿毛,無法保證新老混凝土的有效粘結,從而使后澆帶兩側出現(xiàn)裂縫,由此會給滲水提供通道。
(6)墻體后澆帶混凝土應當分層進行澆筑,要保證混凝土高度均勻上升,每層的厚度不得超過振搗棒作用半徑的1.25倍,且不得超過50cm。對上一層進行振搗密實的過程中,振搗棒應當插入到下層混凝土,由此可以消除層間接縫;澆筑應當與振搗密切配合,避免振搗不及時的情況發(fā)生;澆筑第一層時,應放慢下料的速度,待充分振搗密實后,再進行第二層下料,需要注意的是,應對板邊部位進行有效振搗,防止該部位出現(xiàn)不密實的情況;澆搗完畢后,必須及時對混凝土進行澆水養(yǎng)護,防止早期開裂。
(7)位于后澆帶梁板內鋼筋不得切斷,必須按照圖紙要求,對該部位的加強筋進行設置;由于后澆帶跨內梁板在后澆帶施工前,兩側結構為懸臂受力,所以跨內的模板和支撐在施工期間不得拆除,當后澆帶混凝土的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方可對模板和支撐進行拆除,在拆除的過程中,必須從上向下進行。
在后澆帶施工中,應采取如下措施,對后澆帶的施工質量進行控制:
(1)質檢人員應對后澆帶混凝土的坍落度進行測定,借此來檢驗混凝土的工作性能,看和易性是否符合要求。
(2)通過加強施工現(xiàn)場的指揮調度,確保后澆帶混凝土澆筑施工的連續(xù)進行,盡可能減少中斷和停歇,避免形成冷縫,影響混凝土的澆筑質量。
(3)在布料和混凝土澆筑的過程中,應當防止壓彎或導致鋼筋移動的情況發(fā)生,當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應對鋼筋的位置進行檢查,如果移位應及時進行調整。
(4)當后澆帶混凝土出現(xiàn)質量缺陷時,如蜂窩、麻面等,施工人員不得擅自進行處理,而是應當將具體的情況上報給技術部門,經過研究分析后,找出原因,再進行處置,由此能夠避免類似的情況重復發(fā)生。
(5)對模版進行拆除時,必須控制好拆模時間,既不可過早,也不能過晚,可以同條件下的養(yǎng)護試塊為準。
綜上所述,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常常需要設置后澆帶,為確保后澆帶的功能作用得以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必須保證后澆帶的施工質量。為此,作業(yè)人員應當了解并掌握后澆帶施工的技術要點,并對一些容易影響施工質量的事項加以注意。
[1]劉曉鳳.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對混凝土結構裂縫的影響及其技術要點分析[J].住宅與房地產,2016(1):32-33.
[2]姚香耀.建筑施工中后澆帶的功能作用與施工技術分析[J].江西建材,2016(4):64-65.
[3]佟舟.建筑結構中后澆帶施工技術及相關問題探析[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6(8):76-77.
[4]鄒尤鋒.淺談后澆帶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及質量控制[J].低碳世界,2017(4):93-95.
[5]薛紅星.淺談后澆帶施工技術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應用[J].四川水泥,2016(9):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