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艷
成都市長期照護保險是為長期失能人員(主要是失能老人)基本生活照料和與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日常護理等服務提供基本保障的一個全新社會保險制度。都江堰市老齡化率較高,啟動長期照護保險試點工作,彌補了對長期失能人群的保障空白,標志著社會保障體系的進一步完善。
長期照護保險申請人或代理人(代理人應為申請人的法定監(jiān)護人或直系親屬,并提供代理人與申請人關系證明原件和委托書原件)可以通過向現(xiàn)住地所在區(qū)(市)縣受委托的商業(yè)保險經(jīng)辦機構服務網(wǎng)點受理窗口書面提出申請和通過手機APP兩種方式提出申請。經(jīng)過失能評定審核后,方能享受長期照護保險待遇。
截至今年5月底,都江堰市長期照護保險累計審核1098人,初審通過841人,通過率為76.59%。其中,通過評估達到重度失能人員累計668人(重度一級427人、重度二級237人、重度三級4人)。截至5月31日,都江堰全市已簽訂長期照護保險協(xié)議655人,其中選擇居家照護626人,機構照護29人。長期照護保險待遇支付371.31萬元,其中照護費用357.93萬元,評定費用13.38萬元。
試點期間,開展了評估人員培訓交流,目前有評估專家10人,評估人員62人。培訓居家照護人員587人次,開展居家照護個體服務人員上門指導,服務指導2665人次。
加強評估人員管理。一是對評估能力不足不能勝任工作、不能按照政策公平公正進行評估、責任意識淡薄等情形的評估員取消評估資格。二是將評估機構及評估員的工作納入醫(yī)療機構的年度考核評分范圍。三是挑選典型案例組織討論,研究問題,形成學習培訓交流長效機制。
堅持前置調(diào)查。評估前對失能人員基本情況進行全面掌握,查閱病歷了解失能原因,減少評估資源浪費。
加強事中觀察。一是“兩個提前”。要求委托經(jīng)辦機構工作人員提前向評估員介紹前置調(diào)查情況,并提供患者的病歷記錄、康復記錄等資料;提前開始影像采集,做好視頻影像記錄。二是主動觀察。要求委托經(jīng)辦機構工作人員與評估員在評估工作中,發(fā)揮好服務、觀察、記錄、監(jiān)督作用,對有疑慮的評估結論,應當提出暫緩下達評估結論建議,進入組織復評程序。
加強巡查回訪,建立糾錯修正機制。一是對疑問人員(包括失能人員、評估人員)開展稽核調(diào)查工作,核實后按照政策規(guī)定處理。二是建立隨訪和考查機制,督促開展檢查工作。對巡查中發(fā)現(xiàn)未盡照護義務、照護能力不足及存在疑似虐待病人等情況的照護人員進行重點監(jiān)管回訪和約談,未改善的,建議變更照護人員或照護方式。
一是關注居家照護人員。重度失能人員中多以居家照護為主,照護人多為已退休子女或者配偶,照護能力不足,照護質(zhì)量下降,對該部分人群建議實施機構照護或機構居家照護。同時,對居家護理人員加強培訓,提高護理水平。
二是建立評估復查制度和專家復審制度。在評估過程中先評估打分,再會同委托經(jīng)辦工作人員觀看評估視頻進行復查,對存在明顯偏差的項目,提出修改申請;對不能準確判斷的項目,進行二次判斷、修正。同時,定期組織復評專家對評估視頻開展評審,發(fā)揮專家對評估工作的督查作用。
三是關注機構照護。目前“四二一”(一對夫妻養(yǎng)育一個子女,贍養(yǎng)4個老人)的家庭結構較為普遍,一旦老人失能,家庭精神壓力將超過經(jīng)濟負擔,失能老人也不能得到更好地照護。因此,建議適當增加照護機構數(shù)量,增加可使用床位,以滿足失能家庭自主選擇機構照護的需求。
四是建立定期重新定級制度。失能人員身體情況變化較為普遍,為保證失能程度與待遇相匹配,建議對享受長期照護保險政策一年后的失能人員進行再次評估重新確定等級,確保失能等級與待遇匹配,確保政策制度公平性。
五是建立費用分擔制度。為應對抱著“試一試”心態(tài)申請評估群體數(shù)量的增加,以及申請復評后人員不到場現(xiàn)象等情況,建議對申請評估和復評人員收取一定費用,減少資源浪費,提高經(jīng)辦機構和評估工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