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的木廊手藝
事實上,木雕常常出現在劍川人的日常生活中,街道小巷,總能見到各有趣味的木雕內容。這些木雕反映著劍川人的生活趣味,同時也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在劍川街頭,售賣劍川木雕的,其實主要賣的就是門扇。這些門扇,購買者就是普通的百姓人家。劍川木雕的歷史可溯至8世紀唐朝。史料記載,南詔政權從黔、川一帶或抓或招了一大群工匠,用于建設宮殿和城樓。精湛的木雕技藝,遂從漢族傳入,并融合了白族的風格,發(fā)展傳衍下來。
作為地地道道的劍川人,受祖輩影響和對木雕的耳濡目染,楊慶嵩和同伴基本都是從初中畢業(yè)之后就放棄了學業(yè),開始學習木雕技藝了。
“一般拜師學藝至少需要三年?!睏顟c嵩說。
學習木雕是一個非常艱苦的過程,最開始就要學磨刀,“往往磨到手出血,師父都不會喊?!?。學完磨刀之后,就要開始學習繪畫,這是木雕藝術的基本功,當然除了苦練,藝術天分也是木雕的關鍵,如果實在無法勝任木雕工作的學生,師父往往會勸其回家。好在楊慶嵩和同伴都是經歷了考驗之后沉淀下來的好匠人。
楊慶嵩說在學習木雕的過程中,總會去觀察生活中的小細節(jié),花花草草,蟲鳥魚蝦?!坝袝r候采一朵花會觀察很久,有時候會對著鳥看上半天,所看到的植物動物都會融入到作品中?!边@是因為這種觀察,楊慶嵩的木雕作品更有一種靈性,“藝術源于生活”,這一點楊慶嵩很受用。
老木頭的新生命
楊慶嵩坦言,由于對劍川木雕的宣傳不夠,好的傳統(tǒng)木雕沒有銷路,這也局限了劍川木雕的發(fā)展思路。
“劍川木雕開始都是以家庭作坊為主,很少有人在外面開店,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劍川木雕,我們就決定走出劍川,到風景如畫游客又多的雙廊來開店了?!?/p>
由于當時資金有限,開店初期楊慶嵩和同伴都經歷了非常困難的時期,不過他們最終還是挺過來了。如今,他們自創(chuàng)的“老木新做”,在傳統(tǒng)木雕基礎上,嘗試老木頭新雕藝術,將傳統(tǒng)技藝與現代審美融合,同時在商業(yè)市場上也深受好評。
如今,老木頭已經成為了一種新的收藏趨勢。老木頭顧名思義就是以前老宅用料考究的木質門板或者桌椅,經過上百年的風化和使用后,呈現出自然幽深的紋理以及油潤細膩的光澤。
這種木頭承載了上百年的故事和意蘊,木料本身就極有看點。
“傳統(tǒng)的劍川木雕都是以做新料為主,有時材料水分不干,易變眭,影響作品的效果,而老木頭經過風吹日曬,不會變形?!睏顟c嵩說,用老木頭來創(chuàng)意木雕作品除了造型上的多元性,老木頭自身的屬性也優(yōu)于新木料。這又增強了他們對老木頭施展創(chuàng)意的信心。
好的木雕會說話
楊慶嵩收的老木頭主要是老一代生活中的木盆、木門、木槽、老房子部件等等,有些木槽都是過去喂豬、牛、馬的,所以每次都會去農戶家里收。
“有一位老奶奶知道我們要收這些東西后,還主動把她家的喂豬槽送給我們,最后我們不好意思白拿,還是給了她錢?!睏顟c嵩說。
在觀賞楊慶嵩和同伴的木雕作品時,在每一件作品面前,都能駐足很久。因為每一件作品都僅有一處點睛之筆,卻可以想象出無數的故事,給人無盡的遐想。這正是藝術留白的一種境界,似有似無,說無卻有。
在一次去收集材料的時候,楊慶嵩遇到了一對紅椿木大門,收下之后不知道該如何來加工才能呈現最理想的效果。在一次偶然的開門瞬間,正對面大門上的一對大紅色門神年畫,突然激發(fā)了楊慶嵩的靈感,為何不在老門板上雕刻一對門神呢?說干就干,楊慶嵩和伙伴在門板上一次又一次的繪制初始的門神圖案,最終確定下來最佳方式。
最后的成品,當然令所有人稱贊。
一對威武兇煞的門神仿佛馬上就要從門板上跳出來一般。臉上的胡須根根靈動,圓圓的大眼怒視前方,身上的盔甲紋飾考究,胯下的坐騎毛發(fā)分明表情活靈活現。整個門神造型完全融合在老木板中間,新雕的木頭顏色呈紅棕色,光澤度高,而旁邊的老木紋呈黃灰色,較新的稍稍暗啞,正是凸顯出門神的光彩奪目和震懾力。這塊門板好像真在對看客說,“這是我家主人的府宅,不善者不可闖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