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亞坤
摘要:作文是一種私人化活動,它離不開學生自己對生活的體驗、感悟和思考,是學生生命歷程的記錄。倡導體驗式作文教學,改變傳統(tǒng)應試作文教學忽視甚至遺忘學生體驗的教學現(xiàn)狀,讓學生回歸到生活,在生活體驗中實現(xiàn)生命的自我關懷和生命的自我提升,真正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作文。
關鍵詞:體驗作文;生活本源;閱讀文本;情景活動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薄澳芨鶕?jù)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斌w驗式作文教學就是從學生平常的生活入手,引導學生去感悟,充分體驗生活的樂趣,使學生產(chǎn)生欲罷不能地表達欲望,這時是教師將學生由“生活狀態(tài)”引入“寫作狀態(tài)”的最佳時機,從而有效將學生從“要我寫”,處于被動的寫作心理狀態(tài)過渡到“我要寫”的主動寫作心理狀態(tài)中來。
讓學生學會體驗,感悟生活,是寫好作文的重要途徑??梢哉f作文教學的基本思路,就是引導學生感受體驗,表達體驗。體驗式作文教學鼓勵學生去體驗,提倡學生寫體驗,讓作文真正成為學生生命體驗的激情表達。
一、以生活世界為本源,拓寬視野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有源頭才有活水,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接觸自身的衣、食、住、行,接觸美麗的大自然,接觸人與社會,這些都是學生作文真正“生活”起來的源泉,而這種“生活”正是他們所見、所聞后的所感、所悟。
及時捕捉并積累生活體驗。要讓學生留意生活中細微的情感變化,留心大腦中冒出的小理解、小感受,并隨時記下它。生活的外延有多大,作文的外延就有多大。我們要努力創(chuàng)造機會,使學生走向社會,親身去觀察、感受、思考生活,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寫作素材,繼而使學生自由表達。
比如,學生把每天從電視里、家庭中、社會上看到的新鮮事記錄下來,把聽到、看到后的感想寫出來,也許就是以后作文時一個很好的素材,否則也許就是過眼煙云,等到作文時,哪怕你搜遍記憶的角落,也想不起任何一點有關的內(nèi)容。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能更多地關注自身以外的奇聞軼事,并有選擇地融入自己的作文,從而形成和加深對社會生活體察和洞悉的能力。
二、以閱讀文本為本真,豐富內(nèi)涵
最直接、最便利的誘發(fā)體驗的方式,不能不說是閱讀了。通過閱讀交流等方式理解社會、理解他人,是體驗生活的又一重要途徑。以讀促寫,讀寫結(jié)合。閱讀的范圍是寬泛的,可以讓學生讀古今中外的名著,可以讓學生讀自己同學的作品,更值得注意的是要發(fā)揮語文讀本的作用。我利用每周一節(jié)師生共讀課的時間,給學生朗讀美文或讓學生互相交流欣賞美文。可以從報刊書籍中精心篩選出那些短小精悍、以情感人抑或以智啟人的文章,在課堂上朗讀,或請朗讀水平較高的學生進行朗讀。聲情并茂的朗讀,往往會把學生帶入作者所描繪的意境,感同身受。情到深處,學生有時高興得手舞足蹈,有時感動得暗暗流淚。在欣賞的過程中,教師可適時從遣詞造句、構(gòu)思立意等方面加以點撥指導,不僅欣賞了美文,還從中借鑒寫作的方法。教師也可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找美文,學生搜集美文的過程,既是閱讀的過程,也是搜集信息、學習語言、借鑒范例的過程。日積月累,語感會更為豐富,思想更為深邃,對生活也感悟得越深,寫起文章來就得心應手。
三、以“原型”體驗為發(fā)端,喚醒習作沖動
學生平時在心中積累起許多雜亂的感性的“體驗”后,“這種體驗不會隨著時間的消逝而消逝,而是要沉淀、濃縮、進化、生成,凝聚為人的大腦無意識記憶等等,這就是原型。我們應以這種“原型”為發(fā)端,喚醒寫作沖動。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累了“原型”體驗,要喚醒這些體驗,應將學生置身于實際的生活之中,生活中的一片落葉,一抹夕陽,一段小巷,一扇窗,一個不經(jīng)意的微笑等等,都有可能會激活他們某種積于心底的情緒,喚起寫作的欲望。如,“我”珍惜地拾起這片綠葉,抬眼一望,暮然發(fā)現(xiàn)高高的、被雨淋濕發(fā)暗的墻頭上,趴著一只雪白的貓,呆呆地瞧著我。楊樹深處,有兩扇玻璃窗映著雨后如洗的藍天。“那次聽音樂時所產(chǎn)生的異常的感覺,又一次涌入我的心中,在我心里翻江倒海地攪動起來,視覺又一次被止不住的熱淚遮檔住了?!本G葉、貓、如洗的藍天,都是特定的生活情境,給小作者創(chuàng)設了一種“當眾孤獨”的心理氛圍,有助于喚起那時那境的同類體驗。
四、以情景活動為載體,提供習作平臺
一個具體生動的情境設置,可以引起學生的親切感和新鮮感,從而調(diào)動大腦皮層的優(yōu)勢興奮中心,提供想象和思維的前提,使學生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情緒下進行學習和創(chuàng)造。
如描述啞劇。老師靜靜地走進教室,在黑板上寫上“表演啞……”?用手示意讓學生上臺演寫“劇”字,創(chuàng)設一種啞劇氛圍。教師說:“今天,我們既然是表演啞劇,就必須一起遵守活動的規(guī)則:誰也不許講一句話,只準做,不準說。”同時要求學生,看老師做動作,同學們可以參與,但要仔細觀察老師、同學的表情和動作,體會自己的心情。第一步:表演跳繩。老師在講臺旁邊拿“東西”,在兩只手上纏幾下,走到一邊開始獨自跳“繩”。示意一位學生上臺學跳,然后,老師跳進去,表演雙人跳。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上臺表演多人跳。老師又示意表演兩人跳,幾個合跳,輪回幾次。這時教師說:“憋了這么久,大家一定想表達了吧?請用筆記下活動過程和感受吧?!睂W生自擬題目,然后開始習作。
作文教學要向生活“開放”,回歸到豐富生動、真實可信、令人向往、其樂無窮的生活,這是作文教學獲得解放的理想途徑。讓我們的寫作訓練像動畫片一樣吸引小朋友,既有情趣,又有實效。
參考文獻:
[1]作者:黃亢美 《小學語文課程實施與案例分析》[J]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年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