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榮 萬敏
原告廈門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訴稱:原告與被告江西某投資開發(fā)有限公司于2016年5月20日簽訂《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量采購合同書》,原告已經按合同約定按時向被告的賬戶里轉賬定金50萬元人民幣,履行定金給付義務,但被告在收到定金后卻未能按照合同約定交貨。根據合同第四條“違約條款如乙方(被告)在收到甲方(原告)定金后未能按約定時間交付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量,則構成違約,甲方(原告)可解除合同并要求乙方(被告)賠償定金的雙倍”之規(guī)定,被告已構成違約,原告有權要求被告賠償違約金。原告多次與被告商談,并于2016年8月8日向被告發(fā)出催促交貨的商洽函,被告仍以各種不合理理由拖延交貨時間,并在2016年8月11日寄出的《關于交貨催促商洽函的復函》中明確表示不愿繼續(xù)履行合同義務。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原告訴至法院,請求法院判令:1.被告返還合同定金50萬元人民幣及賠償違約金100萬元人民幣,共計150萬元人民幣;2.本案訴訟費、訴訟保全費等原告訴權費用由被告承擔。
被告辯稱:一、原告逾期支付定金行為屬于違約行為,該違約行為根據合同的約定,將導致雙方所簽合同終止。原告(甲方)與被告(乙方)于2016年5月20日簽訂了編號為閩肅民合第1號《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量合同書》,合同約定原告最遲應于2016年5月23日之前將約定的定金支付給被告,但原告卻于2016年5月24日才將定金支付給被告。同時,根據合同第五條第一款“甲方如未按時支付合同定金,則視為放棄此采購交易,本采購合同終止。雙方如需繼續(xù)合作,應重新簽訂新合同,或者乙方在收到甲方延期支付的定金后,仍繼續(xù)履行合同,則視為乙方認同甲方延遲履約行為,合同仍然有效”之約定,現雙方未重新簽訂新合同且被告也無“仍繼續(xù)履行合同”行為,故原合同權利義務已終止。二、因合同終止原因是原告違約行為造成的,被告所收取的定金不予退回是符合定金罰則的,故原告的訴請是沒有事實和法律根據的。三、退一萬步講,即使不考慮原告存在逾期支付定金的違約行為,被告也不構成違約。被告早在合同簽訂前的2015年10月20日就已經通過了本案涉及的自愿減排項目的備案,原告在簽訂合同之前也已經到官網查詢到該項目已備案。被告于2016年4月10日行文向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提出了減排量備案申請,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已于2016年5月10日簽收了上述材料,該申請材料提交時間早于合同簽訂日期,故被告在雙方合同簽訂前就已經完成了合同約定的備案提交義務,至于主管機關在何時完成減排量備案登記,對被告來說是無法掌控的,故雙方才會在合同中約定但書條款,詳見合同第五條第二款中“但是因國家碳匯主管部門的審批延誤而造成乙方延遲履約的除外”,基于例外情形,被告也不違約。
法院在審理該案后認為,原告與被告簽訂的《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量采購合同書》,系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未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合法有效。合同簽訂后,原告應在合同簽訂之日起3日內即2016年5月23日前支付定金50萬元,原告于2016年5月24日支付定金50萬元。原告雖遲延一天支付定金,但被告未提出異議,仍繼續(xù)與原告溝通交易事宜,并派出技術團隊至原告處考察,以自己的行為繼續(xù)履行合同,視為被告認同原告遲延履約行為,原告不構成違約。原告主張被告未按合同約定于2016年6月底通過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量備案并于7月初交付,構成違約。法院認為,根據《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暫行辦法》之規(guī)定,要進行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量交易應先進行自愿減排項目及減排量備案,被告于2015年10月20日通過減排項目備案后,于2016年4月10日向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申請減排量備案。原、被告在簽訂合同時,原告知曉被告在簽訂合同前已申請減排量備案,故雙方考慮審批因素對交付時間的影響,在合同中約定因國家碳匯主管部門的審批延誤而造成被告遲延交付的,被告不構成違約?,F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于2016年7月28日審核通過原告的備案申請,并于項目備案后十個工作日后公布相關信息,導致被告未按約定時間交付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量,依據雙方合同約定,被告不構成違約。原告主張系被告項目自身缺陷沒有及時通過備案審查,未提供相應證據證明,法院不予采納。原告主張解除合同并通知被告,被告亦表示不再履行合同,雙方就合同解除已達成合意,合同解除。合同解除后,被告因上述合同收取的50萬元定金應予返還。鑒于雙方在履行合同中均無違約行為,故對于原告要求被告承擔違約責任的請求以及被告要求扣除定金的主張均不予支持。據此,依法判決如下:
一、被告江西某投資開發(fā)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三日內返還原告廈門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定金50萬元;
二、駁回原告廈門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其他訴訟請求。
[點評]根據《合同法》規(guī)定:當事人協(xié)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條件。解除合同的條件成熟時,解除權人可以解除合同。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并有權要求賠償損失。
被執(zhí)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的,應當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被執(zhí)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支付遲延履行金。
由此可見,法院對該案的判決是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