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楊
北京順義有個漢石橋濕地公園,沿著公園河堤漫步,尋著一條蜿蜒曲折的石板路,能看見路邊一處尖頂木屋。大門上橫懸著木匾:老電話博物館。
博物館不大,約300平方米。進門后首先看到很多文創(chuàng)產(chǎn)品,益智類玩具占了大多數(shù)。由于展廳面積的限制,唯一的一個展廳目前只展出了200余件藏品,以“目”字型參觀線路游覽。環(huán)顧展廳,不難發(fā)現(xiàn)所有的展品都按照時間順序排列,而相近年代的展區(qū)又按照生產(chǎn)國家的不同進行細分,方便參觀者全方位了解電話的發(fā)展進程。
館長車志紅介紹說,這是家私人博物館,但卻是中國唯一一家以世界電話機發(fā)展為基礎,全面反映世界電話一百多年發(fā)展的電話機專業(yè)博物館。同時也是迄今為止全世界最大的電話機博物館。他和副館長張大放都曾是普通的“白領”一族,機緣巧合之下二人成為民間收藏家,又因志同道合走到一起,并于2006年創(chuàng)建了這個博物館。
館內(nèi)的藏品從最早的發(fā)電機帶動的磁石墻機電話到上世紀30年代手搖式電話,紅軍長征中能發(fā)電的軍用話機,再到上世紀80年代牛仔褲興起時的牛仔褲形象的電話,還有20世紀70年代中國國家領導人專用的“紅線一號”電話,琳瑯滿目。車館長介紹說,展出的藏品僅占全部藏品的2%還不到,博物館會根據(jù)節(jié)假日及相關慶?;顒樱粩嗾{(diào)整展品,每季度定期更換,即使反復來參觀每次都會有不同的收獲和感悟。
為什么要收藏老電話?如何找到這么多老式話機?車館長說:“正所謂‘千里眼,順風耳,100多年前貝爾發(fā)明電話機,實現(xiàn)了人類期待已久的遠距離溝通。從歷史和文化的角度來說,收藏電話機的意義相當深遠,電話已經(jīng)成為日常生活中難以替代的一部分,它和人的親和力是其他收藏品不能及的。眾多的收藏品都是歷史和文化的承載,只有將它們背后的歷史挖掘出來,才能讓更多的人喜愛、看懂?!?/p>
如今電話早已成為人們生活中再普通不過的用品了。但100多年前,電話技術(shù)卻像今天的航天技術(shù)一樣,神秘而高端。
展品中有一部美國芝加哥電器公司1945年出產(chǎn)的手搖式電話機,淮海戰(zhàn)役時,粟裕調(diào)度千軍萬馬的主要通訊工具就是這款電話機型。1959年,粟裕在淮海戰(zhàn)役中使用的電話原機被移交至軍事博物館,并被評為一級藏品。歲月變遷,如今這款電話已經(jīng)鮮有出現(xiàn)。
車館長介紹,粟裕用的這款手搖電話機是美國在1945年才生產(chǎn)出來的。而在1948年到1949年進行的淮海戰(zhàn)役期間,就出現(xiàn)了這款電話,說明當時美國還是非常支持國民黨蔣介石的部隊,把最先進的設備都給了他們。但最終這些裝備還是被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繳獲了?!爱斈暧欣险掌瑸樽C,粟裕在戰(zhàn)場上使用的那種老電話機就是這個樣子的?!避囸^長說,這種手搖電話只能是一對一通話,比如在前線和指揮部之間進行通話,不具有撥號自動選擇功能。
在上世紀50年代以前,電話的更新?lián)Q代可沒有現(xiàn)在這么快,世界上新出產(chǎn)一種電話機至少要賣二三十年。再往前推到100多年前,擁有電話生產(chǎn)技術(shù)的國家只有五六個,比現(xiàn)在擁有航天技術(shù)的國家還少,屬于非常尖端的技術(shù)了。
說到電話發(fā)展的歷史,車館長滔滔不絕,他著重講起了老北京電話發(fā)展的故事。
1900年,八國聯(lián)軍攻到了北京。慈禧太后攜光緒皇帝倉皇出逃。第二年,一個叫璞爾生的丹麥商人趁亂擅自把自己在天津租界里經(jīng)營的電話延伸到了北京,私自在城里和東交民巷架設電話線路,這就是北京最早出現(xiàn)的電話。
其實早在璞爾生之前,也就是1899年11月19號,清政府督辦電政大臣盛宣懷已經(jīng)向光緒皇帝上了奏折,主張大清國應該獨立開辦電話業(yè)務。光緒皇帝回復,電話可歸電報局兼辦,并任命大清電報局總辦黃開文兼任電話局總辦。但是直到1904年1月2號,由清政府欽準的中國第一個官辦電話局才最終誕生。當時安裝了一臺100門磁石式人工電話交換機,老北京的電話局發(fā)展史就此開始。奇怪的是,這個大清官辦的第一個電話局竟是租用清朝大學士翁同龢的8間馬廄開通的。
盡管光緒皇帝主張在北京開辦電話業(yè)務,但慈禧太后從西安回到北京,就是不準在皇宮里安裝電話。慈禧不準在皇宮里安裝電話,據(jù)說是因為“架桿立線”會影響皇家的風水。慈禧死后,她的靈柩需要移到清東陵的時候,北京電話局只好把東華門、北池子、東直門一帶沿途的電線桿臨時拆除了。
1910年4月,慈禧太后的侄女隆裕太后打破了“皇宮不得安裝電話”的禁令,在紫禁城設立了6部專線電話,安裝了一臺10門小型電話交換機。這是中國最早的也是惟一的皇家電話局,電話主要連接紫禁城里的建福宮、儲秀宮和長春宮等住所。
車館長介紹說,電話在一百年前不只是作為工具存在的,更是藝術(shù)品。比如展品中的埃菲爾鐵塔電話,正是由埃菲爾鐵塔的設計師于1892年設計出來的,它的形狀猶如穿著旗袍的中國美人,十分典雅。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電話的形態(tài)開始產(chǎn)生很大變化。如貓王形象的能唱歌的電話機,以及高跟鞋、足球、汽車、動物造型等各種樣式的電話機,都可以在這里看到。
當問到車館長,這些電話是否還能用的時候,車館長臉上露出了驕傲又自豪的表情。車館長抓起了旁邊一部讓人不知算不算是電話的裝置,然后轉(zhuǎn)動上面的撥盤。不一會兒,隨身的手機便響起了的鈴聲。車館長說:“這是一百多年前的壁掛式電話,我們不僅進行外觀修復,還保證它們可以正常使用。這個館里的電話機不論多老,只要接上線就能撥打出去。”
這也成為博物館的一大特色,所有的館藏電話機都可以使用,電話機既能打通館內(nèi)所有的電話,也能與外界聯(lián)系通話。很明顯,這座老電話博物館并不是單純的古董陳列室,而是賦予了它們新的生命力。
博物館除收藏電話外,還有五十多種與電話發(fā)展相關的藏品。比如有電話電報老地圖,有歷史上電話公司的股票,有普及發(fā)展電話的宣傳畫,有電話公司的徽章,有世界各地的老電話號簿與電話相關的郵票、明信片、首日封等物件。車館長在介紹這些與電話有關的藏品時,講起了副館長張大放先生尋覓民國時期一幅電話廣告畫的故事。
那是幅20世紀初,年歷廣告杰出代表人物鄭曼陀先生所繪的廣告畫,張大放先生久覓無蹤。因鄭曼陀是杭州人,張大放多次去杭州和上海的古玩市場探尋這幅畫,始終沒有如愿。直到有個周末,張大放本想去潘家園,卻不知道怎么鬼使神差奔了報國寺。一進報國寺,張大放一眼就看見了那幅畫,心中竊喜,拿起畫來一問價格,800元不砍價,說也就是有點殘,要不然低于2000元都免談。張大放那天兜里只帶了500元現(xiàn)金,又不想失去這千載難逢的機會。大概是賣家看出張大放是真心喜歡,加上他軟磨硬泡不肯撒手,賣家一狠心,500元就給了他了。拿到手后張大放興沖沖地說,別說500元,就是給我一萬塊我也不會賣的。不管品相好壞,這也是絕版了。
館長對這些藏品如數(shù)家珍,他自豪地說:“現(xiàn)在給我一部電話機,通過觀看外觀和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基本上能判斷出是哪個時期、哪個國家生產(chǎn)的,誤差超不過10年?!?h3>梅蘭芳的唱段
車館長說,收藏的過程有滿足又有感嘆,還有些許遺憾。2012年初的一天,偶然聽到廣播中的一則報道:已擁有140多年歷史的天津利順德飯店,因為有許多歷史名人曾在此下榻,故開辟了諸多紀念室。其中一間,因京劇大師梅蘭芳多次下榻,被命名為梅蘭芳紀念室。紀念室的桌子上,放有一架老式電話機,到訪者只要是拿起聽筒,就能聽到梅蘭芳《貴妃醉酒》的演唱錄音。
聽完這則消息,車館長馬不停蹄趕到該飯店。經(jīng)過研究確認,這臺老式電話機是1904年,在德國柏林研制成功后,傳入中國的第一代錄音電話機。
車館長無數(shù)次地與店方交涉轉(zhuǎn)讓,均未如愿,也成為他最大的遺憾。車館長在一篇文章中這樣寫到:“盡管如此,我依然為利順德的獨特做法所折服。因為在此之前,從沒有人這么做過。值得包括我館在內(nèi)的更多博物館學習借鑒,真正做到物盡其用?!?/p>
地址:北京市順義區(qū)漢石橋公園內(nèi)
開館時間:周二到周日8:30-16:30
票價:20元/人